1月有关估值的思考随笔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69喜欢:31

 #雪球星计划#  上周有朋友问我有关估值的问题,其实我自身也不成熟,然后就以思考框架的形式简单总结了一下估值思考的总体框架,但是并没有细节展开,为什么说估值是艺术,因为估值不仅仅是对当下的企业进行定价,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未发生的进行预测和定价,一旦任何事情挂钩上“未来”两个字那就充满了玄幻的色彩,像巴菲特知道变化对于估值的影响太大,于是他老人家尽可能去追求长期不变的东西使得未来估值更容易预测,像大师费雪和Hillhouse Group就是用更快变化去击败变化来对企业进行预估,从定性的角度去推断长期可能性的企业变化,以创新去击败变量,而很多国内民间的高手主要是避开太长的变化,体系致胜,只吃某一个稳定的估值阶段的成长。你说你能看到10年后那一定是顶级大师,你说你能看到40年后那一定是一个算命大师。所以估值之前先要对自身的认知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假设看不到10年这么远,为什么不能承认自己只能看2-3年,这没有什么丢人的,尽可能往长远的眼光去靠就已经不错了。

为什么说能看40年的一定是一个算命大师,40年前“二八”牌的自行车和海鸥牌照相机已经是大件儿了,当时没法预测到现在高楼林立,在1984年对自行车进行2022年估值的人,没想到现在已经高铁,地铁,飞机,各种想象不到的场景出现。对于未来的预测一定是有某个时间制约的,因为真正的未来无法被完全预测,所以现在几百上千倍的静态PE的企业,未来可能会被多层次制约,首先是商业制约,过于景气意味着未来会大量进入新玩家,商业中的利润会进行再平衡,其次资本市场的估值长期来看一定会有所制约,因为人可判断的未来时间段是有限的,最后人的情绪不会永远热到极致,新鲜感是有时间限制的。记住李录说的一句话市场是服务于你的,而不是教你什么是正确的。

那么从顶层的角度来讲,从顶层角度讲,估值就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所以最重要的是对企业未来的判断,但是由于这是预测,也就意味着这个判断可能是对可能是错,所以需要安全边际,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安全边际这种概念,因为股市的人群对于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估计各种各样,同时由于企业的事实很难接触到,所以股市里的估值很多时候是人们脑海里的预期,或者说想象中的企业,所以就会出现有时候看的太乐观有时候太悲观,有时候看的太远,有时候看的太短,过于悲观或者看太短的时候就会出现某个时机的安全边际。过于乐观和看的太远可能就会出现泡沫。

而业绩,和企业规划的正式落地,是用来验证过去的判断的,所以一旦增速高市场情绪助推会使得pe上一个抬价,所以成长是估值的实质,pe是市场对其未来的评价,这样的话就可以出来一个估值框架。

第一,企业实现未来现金流增长的定性估值,也就是企业深度研究的意义,比如空间,格局,竞争力,工艺,管理层,成本优势,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趋势,价值创造。这些共同构成了未来以数字表达出来的利润。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而这些定性因素越强,未来的现金流实现的概率就越高,这就叫高概率。这个定性估值里面要注意一点,社会发展趋势,目前正在发生巨变,能源结构的转变,经济拉动力的转换,当某个产业处于社会发展趋势的拐点段,而其刚好是在景气度顶点,那么再低的估值也不介入,因为目前的低PE可能是过去发展的太过粗放带来的利润透支性增长,而其未来被大大高估。

第二,定量估值,测算企业未来大概率能到的一个规模,相对于现在有多大的空间,结合定性分析去进行乐观悲观的预计,结合第一步的定性因素,进行综合的模糊的测算,是否在最悲观的情形下依然有利可图,或者未来成长的规模相对于现在足够大比如5-10倍。这种情形其实周期股都能用上,在周期谷底测测在常态价格状态下企业未来能到的一个规模,在周期顶峰时也算算,这时候可能会算出来高估值的确实透支了未来,所以结合第一点和第二点所说的,未来股市极有可能出现高估值和“低估值”的双杀场景。前者杀的是时代的趋势,后者杀的是透支的未来。

第三,看清市场对其评价,目前评价是否忽略了未来某个现金流段的价值,或者过于高估短期困境的冲击,比如未来行业空间被低估,未来行业应用场景被低估,或者未来企业创新能力被低估。这些被低估的因素都会使得未来现金流突变。

最后 定性 定量 评价结合形成了安全边际,定性上优质企业,安全,定量上规模还有空间,安全,评价上市场评价忽略事实,安全。最后做交易决策,假设从中有一个地方没法估值,那说明企业不在能力圈内,如果在能力圈能那你一定能给企业一个合理定价,价值投资本质就是给企业未来或者当下进行定价,整个投资框架就会融会贯通一体化。所以现在很多人不看估值这怎么能行,本身研究就是为了给企业定价,定价都不定了要研究干嘛,和玩飞行棋摇骰子差不多了。

不一定最后能赚钱,但是有安全边际赔钱概率不大,最多亏时间。随着这个估值思考的展开其实还要延伸到交易的落地。因为定性定量和评价三个维度同时实现的标的很少,所以出现了就会重仓,那么没出现的话就需要体系致胜,在定性定量评价中进行自我权衡,同时用标的分类,时机,仓位进行表达。定性上空间不够大,但是评价被低估,那么可能分为短期标的,仓位较低,定性优秀,定量也足够大空间,评价也很悲观,那么长期持有,仓位重仓,时机就是市场误判企业的未来,同时当前评价也悲观。

有人会问如何验证自身能看对市场对企业的评价是什么,这里其实有辅助方式,但是不展开了。另外假设能力和顶级的老巴和芒格接近,那只要定性分析就足够了,因为长期伟大的企业可以压倒一切的评价和定量估值制约,所谓大道至简,这种就是顶级高手。

最后就是基本面的判断需要某一个节点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也就是说自己一年前或者几年前做的定价是否正确,比如费雪就给自己三年法则,三年企业没被市场认知就就卖出,那么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想象为一位编剧,不要做剧中的演员,要跳出来设计剧本。当下开始到未来的现金流就是时间段,买入企业之前就要编好大概在哪个时间阶段市场过去的评价是错误的,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或者什么信息出现进行逆转,短期比如说业绩增速恢复,原材料涨价因素缓解,长期的比如市场空间确实比想象中的大,企业的创新产品确实如你所想如期开发成功,又或者企业的集中度确实在提升,企业的应用场景扩容实现。编剧常用的语言是,现在人们把XXXX因素错判了,而未来随着XXX的出现,人们会重新认知,或者进行追捧,而不是现在XXX很好,我也认为很好。那么假设我们买入的这种理由在未来真的没有实现而且自己错的离谱,那就是及时止损的时候,所以投资必定要有某种理由或者某种期待,并且要有时间限制。

有时候会出现超长期持股的场景,一般这种企业是未来的价值量连绵不绝,不断成长,那么永远也找不到卖点,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超长期持股一定是看2-3年后面又有新的变化继续看2-3年,如果一直看不完那就是成长股了,像顶尖的高手一下就能看清10年,尽可能往他们那里靠就是成功了。

像汽车零部件公司如果是单品类的,那么它的未来价值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衰减的,因为有年降所以一般来说都是中短期持股,最好投资能够进行品类拓展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并且价值量高于传统品种,这样能够延长持有时间。

最近在看汽车零部件材料类的招股书,作为从零部件到新材料研究的一个桥梁后续会分享虽然机会不大,现在的标的真的越来越少了,还是多看少动吧。

转发点赞都是一种支持,能关注就是一种缘分。 @今日话题   $格力电器(SZ000651)$   $新坐标(SH603040)$   $凯众股份(SH603037)$  

精彩讨论

宓悦2022-01-15 15:45

一个公司的波动在一个月内,大约是10%-20%,在一年大概是30%-50%,在3-5年的范围,预期为1-3倍……(此范围仅参考,是A股大体表现,只能定性,大致定量,大家可以根据个股以往表现自行推测)

所谓年复利20%,每年只抓这一次20%就够了,其收益率已然超过巴菲特。所以,大多数人看中的,会抓短期的20%,这也是很多菜鸟最大的坑。“我就挣20%就走”。现实是这样吗?

大家所知的,公司的价值增长主要体现在报表上,而报表是按季披露的,按同比数据体现增长,以年度为单位在反映运营情况,所以股价在公司一年内的波动,可以视为与公司价值无关。这就意味着,要抓这个波动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关键是多久能赚到20%,真的不一定,也许几天也许是几年,反正不是你预期的一个月。

这里还有一个陷阱,当你去买这个公司时,应该已经对他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当你卖出时不可能短时间再买入,只能等待它再次跌入低位线,或是再去研究其他的公司(又要花时间精力),不管是哪种情况,你会发现当你,自以为是认为每个月挣20%,其实这个周期早已超过一个月,甚至远超一年!

更可怕的是,上面提到过公司的运营在报表是以年为单位的体现的。少于一年的周期,是体现不出公司成长的,所以当你用这样的思维方法去盯紧利润时,说明你放弃了公司的成长!你彻底沦为投机者!

关注短期导致的结果:一、赚到预期利润时间可能远超当时的预期,二、即使赚到了预期利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再进行下一步操作。三、你的思维模式转向以波动为主导,忽略公司成长的价值。

3-5年是公司价值体现的最小周期,在3-5年的周期,一般不会赶上一波大的牛熊转换,但一波一倍的pe波动是可以预期的,如果我们把握住百分之百的市盈率波动,和公司3-5年的价值成长,就形成了戴维斯双击:四倍利润。这就是,3-5年1-3倍的理论可行性。

如果把时间再拉长呢,可预期的是,周期越长,遇到大的牛熊转换概率就越大,而你提前实现利润目标的概率也就会越大。(人总是过分重视眼前而过分忽略长期。)

为什么说盯住几倍的利润,就只能赚几倍的利润?因为当你盯住20%的利润,当利润到达10%时,就会心动,终于到达预期目标20%时,就会心生恐惧,赶紧落袋为安吧,为什么会恐惧?凡是盯住这个区间的人,都在以波动获利,而波动是无常的。如果贪,到20%想30%,那么,经历回调是必然。而等待一次20%,远远超过一个月的周期。所以只有经历了多次回调,浪费了多个远超一个月的周期,血的教训才能坚决执行纪律,才可能稳赚那20%的收益。所以经历时间的优胜劣汰后,留下的都是20%落袋为安的。

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唯一能确定的是,自己的预期。(不管是牛是熊,我只赚x倍,不到预期坚持持仓,哪怕是坐过山车,只能认命。坚守纪律,等待下一波更大的趋势,或等待公司的盈利拉动股价达到预期利润)预期不到不卖,预期到了也不要舍不得。

当你盯住几倍利润时,你只能赚几倍的利润,你一定不会赚到其他利润区间的钱,而能不能赚到盯住的利润区间的钱,也只是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你到底选哪个?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22-01-15 15:45

一个公司的波动在一个月内,大约是10%-20%,在一年大概是30%-50%,在3-5年的范围,预期为1-3倍……(此范围仅参考,是A股大体表现,只能定性,大致定量,大家可以根据个股以往表现自行推测)

所谓年复利20%,每年只抓这一次20%就够了,其收益率已然超过巴菲特。所以,大多数人看中的,会抓短期的20%,这也是很多菜鸟最大的坑。“我就挣20%就走”。现实是这样吗?

大家所知的,公司的价值增长主要体现在报表上,而报表是按季披露的,按同比数据体现增长,以年度为单位在反映运营情况,所以股价在公司一年内的波动,可以视为与公司价值无关。这就意味着,要抓这个波动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关键是多久能赚到20%,真的不一定,也许几天也许是几年,反正不是你预期的一个月。

这里还有一个陷阱,当你去买这个公司时,应该已经对他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当你卖出时不可能短时间再买入,只能等待它再次跌入低位线,或是再去研究其他的公司(又要花时间精力),不管是哪种情况,你会发现当你,自以为是认为每个月挣20%,其实这个周期早已超过一个月,甚至远超一年!

更可怕的是,上面提到过公司的运营在报表是以年为单位的体现的。少于一年的周期,是体现不出公司成长的,所以当你用这样的思维方法去盯紧利润时,说明你放弃了公司的成长!你彻底沦为投机者!

关注短期导致的结果:一、赚到预期利润时间可能远超当时的预期,二、即使赚到了预期利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再进行下一步操作。三、你的思维模式转向以波动为主导,忽略公司成长的价值。

3-5年是公司价值体现的最小周期,在3-5年的周期,一般不会赶上一波大的牛熊转换,但一波一倍的pe波动是可以预期的,如果我们把握住百分之百的市盈率波动,和公司3-5年的价值成长,就形成了戴维斯双击:四倍利润。这就是,3-5年1-3倍的理论可行性。

如果把时间再拉长呢,可预期的是,周期越长,遇到大的牛熊转换概率就越大,而你提前实现利润目标的概率也就会越大。(人总是过分重视眼前而过分忽略长期。)

为什么说盯住几倍的利润,就只能赚几倍的利润?因为当你盯住20%的利润,当利润到达10%时,就会心动,终于到达预期目标20%时,就会心生恐惧,赶紧落袋为安吧,为什么会恐惧?凡是盯住这个区间的人,都在以波动获利,而波动是无常的。如果贪,到20%想30%,那么,经历回调是必然。而等待一次20%,远远超过一个月的周期。所以只有经历了多次回调,浪费了多个远超一个月的周期,血的教训才能坚决执行纪律,才可能稳赚那20%的收益。所以经历时间的优胜劣汰后,留下的都是20%落袋为安的。

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唯一能确定的是,自己的预期。(不管是牛是熊,我只赚x倍,不到预期坚持持仓,哪怕是坐过山车,只能认命。坚守纪律,等待下一波更大的趋势,或等待公司的盈利拉动股价达到预期利润)预期不到不卖,预期到了也不要舍不得。

当你盯住几倍利润时,你只能赚几倍的利润,你一定不会赚到其他利润区间的钱,而能不能赚到盯住的利润区间的钱,也只是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你到底选哪个?网页链接

2022-01-16 21:43

冷门总帮忙看一下格力电器。

多谢吧主分享!看好新坐标,介入一个月了,就是近期走势太磨人,准备中长期持有,凯众也不错,一直跟踪中还没下手!

2022-01-15 12:41

未来股市极有可能出现高估值和“低估值”的双杀场景。前者杀的是时代的趋势,后者杀的是透支的未来

2022-01-15 11:35

去山里了明天看招股书

2022-05-28 11:43

对估值比较深度的认知,自古英雄出少年!

2022-02-08 19:55

不用关心估值,关心经营持续性

2022-01-28 13:20

股票市场里定性还是大于定量的样子,所以一些估值才会不准确,但差异太大就很怀疑了。

顺便问一下,利润和现金流哪个更重要呢?为什么大家看得更多的是利润呢?

2022-01-24 08:15

反复读了几遍,少年居然对市场和估值已有如此深刻的认知,从定性、定量、市场评价三个维度进行估值,思路清晰,真是人才啊

2022-01-23 22:58

你这陷入不可知论

对未来的预测也是靠概率思维 这种概率同样会体现到目前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