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的增长股估值公式——千万别误用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学到一个新名词,接着却一连几天都碰到它?你在新闻里听到它,你在电车里或电台里听到到它,你无聊时翻阅的过期《国家地理》杂志上正好有一篇讲它的文章……”

这就是《无价》一书中所说的“启动”(Priming)效应。

如果仅仅是学到了一个新名词,从概率上来讲,这并不合理:“在一个50人的班级中,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有人跟我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是多少?前者的答案是97%,后者的答案是13%。”

但是,我们每天看到过那么多新鲜的词语、听到过那么多印象深刻的话,以至于之后的几天再次看到听到类似诸多词语的概率就会非常大;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只记得一个新词,之后若干天或几周碰到它的概率并不会那么大。

有趣的是,我们再次碰到这个新的词语或说法,就会忘记之前看到过的其他新鲜词语,以为我们只学到过一个新的词语!这是心理学扭曲了概率论!

近期我刚好碰到这样的效应——在看《聪明的投资者》第11章时,看到了一个公式(以前并没有在意这个公式,大概是觉得没有用处,现在也是这样想的),而《无价》一书刚好有一节在使用这个公式进行估值(《无价》之“淘气的市场先生”)。

格雷厄姆的公式如下:

价值 = 当期(正常)利润 ×(8.5 + 预期年增长率 × 2)

这是一个简化公式,也是一个经验公式,他说“通过对各种方法的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个经过简化的、相当简单的成长股估值公式,其目的是得出与更精细的数学计算相接近的结果。”公式中的“预期年增长率”应当是未来七至十年的平均预期增长率乘以100之后的数值。

格雷厄姆认为是出于无奈才创造了这个公式,且对使用这个公式给出了警告:

“如果我们希望高成长股的增长率实际得以实现的话,那么预期增长率的估价必须相对保守。事实上,根据算术,如果假设一个企业将来可以按8%或更高的速度无限期增长的话,那么其价值将趋于无穷大,且其股价无论多高也不过分……

事实上,没有办法估算出高成长企业(比如预期年增长率为8%)的价值——分析师既不能实际估算出当期利润的恰当乘数,也不能估算出未来利润的预期乘数……

应该指出的是,基于未来预期结果的“科学的”(或者说至少合理可靠的)股票估价,都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利率状况。如果所假设的利率更高一些,那么既定的预期利润或股息的现值就会小—些。这种假设始终很难可靠地做出,而且最近长期利率的大幅度波动,使得这种预测近乎武断。因此虽然我们仍然使用上面的那个老方法,这只是因为没有更合理的新方法。”

用一个表格比较一下几种计算方式所得结果:

由此可见,公式彼此并不太相合,且都很难准确对应现实状况。更甚者,对于高增长率,假设永续增长的公式肯定是在胡说八道。

不过,不管公式是否有用,有一点比较清楚——从上述文字可以得出格雷厄姆折现时使用的折现利率大概是8%。

巴菲特一再强调,他从来不使用公式估值,也从不对宏观或股市走向做预测。因为,预测总是揭示预测者的无能;公式也只会反映公式使用者的无力。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其背后的逻辑,然后可以藏而不用。

(写完文章才发现,国外有人对使用这个公式也提出过警告,可以认为是所见略同吧: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