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论语的主旨,是秩序。秩序的形式是一统。以周为范式。为达成目标,须有一人当此大任,此人的范本为周公旦。一统的维持,以礼。

论语有三个关键词:周、礼、周公

周即周王,以周王为代表的中央统治的天下。礼,即各诸侯与周朝廷的相处之道。周公,即以周公旦为代表的以维护这一秩序为己任的仁人志士。

礼的核心,来自家庭规范。原因是,周朝的诸侯多少与周天子有亲缘关系。本质上是从一个家庭上分散开来的。这决定了各诸侯与周朝廷关系的基础。

论语的目标是恢复周朝那样的秩序。论语不是要称王称霸,而是要辅佐一个强人成王。通过王的一统天下,以实现自己的志向。论语所传递的道,是周公之道,而不是王者之道。论语是要建立并维持一种社会秩序。谁是那个万人之上的王,并不是其核心。任何一个强者,都可以是那个王。王只是一个象征和一个手段。而真正要实现的是一种秩序,这种秩序以大一统为前提,以家庭关系为基础和核心。

读论语者,不必成王,但必成为周公,为王厘定秩序。

王者,有王者的气质。王者秉性各不相同,各有千秋。时代造英雄,英雄属于一个时代,且有各种机缘巧合,无法造就。在竞争中胜出的那个就是王。

事实上,王者成王,多有杀气和权谋,在人格和品德上,无法做到完美。与论语所追求的人格和道德上的完美不能相融。

因此,论语不是要让人成王。其志不在此。其志在于周公。目标是要辅佐王。以王之威,施行己政。

中国史的脉络,正是论语的实践。虽治乱循环,但总体维持着扩张和一统。背后正是论语的作用。

论语能够处在中国文化的核心,有科举的功劳。

事实上,科举是维持中国社会秩序千年不变的一大利器。因为科举统一了思想,为朝廷输送了持有同样理念的治国之才。且因为论语作为科举的经典课本,代代相传,使得无论哪个王坐在朝廷上,社会底层秩序仍然保持不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语起到了与宗教经典同样的功效。论语植根于社会,教化了万民。其独立于朝廷存在。论语可以是且必定是朝廷统治的工具。朝廷除此以外,也无可选择。事实上,坐在朝廷上的那个王,是论语治天下的一个象征。因为在论语的秩序里,需要一个王,一个中心,一个家长。否则,就成就不了论语所追求的理想。如果现实世界里没有那个王,那就去找一个出来,辅佐一个出来,让他成为王。

自论语的地位确立以来,中国的历史都可以由此得到解释。

可以推断,论语将继续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它的影响力,即使暂时不彰显,但未来,必定会有人发现它的力量,并继续实践它提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