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小作文即将照进现实,股票和债券如何演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3

今天是吴清主席履新证监会的百日,从2月7日赴任北京,时至今日,正好满100天,今天上证指数尾盘差点翻绿,但最后20分钟,又一路拉起来,最后小涨0.08%,查一下最后20分钟是谁在买,以后去富凯大厦,可以用瓶装矿泉水,高规格接待。

与吴主席上任之初的2830点相比,上证指数在这100天里,区间涨幅超过10%,吴主席的百日维新,按照拳击的话术来讲,虽然还没有KO对手(昨天致辞里的“僵尸企业”、“害群之马”),但至少在点数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明面上看,权益市场继续buy in昨天提到的《地产收储小作文》。

地产、建材、建筑装饰领涨,加上同样受益于房企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修复的银行,这是今天唯4,涨幅超过1%的行业。

银行股的逻辑是这样的。

一方面,新增的这些信贷资金,主要是银行提供,虽然利率不高,但保证了银行的表内资产端供给(都是政府信用,同步可以看到,最新的地产信托规模,已经到了1万亿以下了,同比降幅超过20%,相当于地产缩表后又回表);另一方面,地产公司的现金流修复,利好银行的存量资产质量,表舅之前在《招行年报的十个真相》里提过:

“一家好的、不良可控、且不作假的、经营优秀的商业银行,pb不应该长期低于1,所以招行从0.7x的pb到0.9x,属于估值的修复,这个进程可能还没结束”

从今天来看,招行涨3.4%,PB到了0.94,宁波涨4%,PB到了0.92,持续向1倍PB迈进,伴随地产的新增政策,银行的估值也在持续修复中。

「收储」这种供给侧的政策,不一定能带动房价止跌上涨(取决于需求侧),但相当于国家出手,定向修复了部分地产公司和银行业整体的估值。

债市同样继续buy in 小作文,各期限的债券收益率全部小幅上行。

继续处于,上又上不去多少(迫于供给即将到来、央妈的训诫),下也下不去一点(1.8%的回购利率横亘在交易员面前)的,“垃圾”时间。

因为目前处于博弈行情,是拉锯的时间段,后续1000亿的50年国债,传闻中地产收储相关的信贷资金,都需要大行配套,那么除了央妈配合降准,腾出一部分空间以外,大行自己,在存款新增放缓的背景下,可能也得卖点东西,腾出库存来,所以,大量做多的资金,多多少少,都还是有点忌惮的。大家还是买买短债啥的得了

昨天说,我们地产的现状,是美国的加息周期,叠加了其他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本周美国披露的数据来看,不管是PPI(修正了3月的数据,环比转负了)、还是CPI(今年第一个低于预期的CPI),都向着有利于降息的方向发展,CME预测美联储9月第一次降息,今年合计降息两次。

不过,风险也还是有的,最大的不确定性,是美国的大选,现在俩候选人,拜登和特朗普,6月27日可能要进行第一场辩论,现在都在咬着牙,想向公众证明,谁对中国更狠一点,以此拉拢选票,所以大家才会看到,这周末,美国进一步加征对咱们电动汽车、锂电、光伏、矿产和半导体的关税。

而如果俩人不停放大招,比如出台各种关税政策,那么,对于控制通胀来讲,是个利空,可能会压缩降息的空间,有两个例子可以证明。

其一,财新周二的一篇文章中也报道了,《中国至美国海运价一周涨近40%》,现在从上海,运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到美国东部,运费是5000多美刀,接近4万人民币,甚至还出现了报价1万美刀的集装箱刺客,而像胶合板这种商品,一个集装箱,物品的价值,也就2000美刀,运价远远高于商品价值,接近离谱,这说明运力非常紧张,背后的原因,除了红海因素外,主要还是美国处于补库存的阶段,特别是临近大选,为了防止后续关税变化,商家会更倾向于加速补库。而加征关税,最后会使得中国商品的成本提高,自然会推升美国的通胀。

其二,下面这个图,这个是美国的超级核心CPI中,造成通胀的分项构成,可以看到,和疫情前相比(19年,图片的最左侧),这两年之所以通胀高,主要是蓝色的汽车保险,和橙色的服务通胀,太高,但现在服务通胀接近疫情前水平了,但汽车保险还是很高,也就是说,美国的汽车保险太贵了。

美国的汽车保险为啥贵?因为混动汽车、纯电汽车的销售占比上来了,而混动、纯电的保险费用,要比燃油车高,因为新能源车的残值低,而且最大价值量的电池容易出问题,自燃概率高,还有就是像特斯拉这种一体化压铸的,铝车身,一撞就得全换,所以综合下来,就是维修费用巨贵,导致保险费自然也得报的高一点,保守一点。如果美国能够允许中国的整车、零部件进入市场,那么这个保险费可能也就慢慢下来了,但是后续,如果方向是进一步趋严,那么很可能导致保险的费用居高不下,也不利于通胀的下行

所以,总得来说,纯粹从数据的角度看,美联储9月降息的概率越来越大,美国人昨晚的CPI数据,也相当于给吴主席的百日宴送礼了。

但还是要警惕今年大选的影响,在海外配置上,尽可能地均衡一点,不要单吊科技,或者生物医药一个方向。(我的意思是,不妨考虑表舅跟投的基金投顾,表韭全球资产配置)

全部讨论

感谢表舅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