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保险为什么还在配红利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13喜欢:49

开门见山:今天市场最值得关注的点,其实是zf报告里提及,“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咱们之前的债券科普文《30年国债怎么还在变强》,用的逻辑,就是债券的供给和需求框架,超长国债的供给增加,如果需求不变,则发的多了,债券价格跌,利率上行,所以今天30年国债期货跌的比较多。

除了债券之外,红利依然是大家近期最关注的点,且之前说了,他俩是经济基本面的一体两面,我想依然用供给和需求的框架,帮大家用人话,大白话,重点厘清红利的需求侧增量资金,也就是保险资金配置红利的逻辑,昨晚码了正好1万个字,一共凑了100条,希望大家有耐心看完,或先收藏转发,如果对你们的投资,有一丝丝启发,那也是很好的。

......

这两天,金融圈最火的两条消息,都和保险有关。

其一,是周末发酵的小作文,万科赴北京,和保险协商非标展期,被拒,结果消息传出后,昨天,周一开盘,两者的股票,低开低走,跌超4%,万科的债券也在继续暴跌。

其二,大家昨天盘后,都收到了财联社的推送了,下图,国寿和新华,两家北京的头部保险,联合出资的500亿大基金完成备案了,什么叫备案成功呢?相当于你个人想炒股,前期准备好了身份证件等,通过了同花顺的远程开户人脸识别,户开出来了,隔天就能交易了,也就是说,这500亿,随时可以买入A股了。

这两件事,都指向一件事,保险,将继续增配红利方向的权益资产

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就是表舅今天想帮大家剥洋葱,分解一下的。

表舅,可能是跟进,保险资金投资红利,包括这500亿大基金,最紧的保安之一了。

去年的6月份,表舅写了《听说保险有5000亿子弹要买爆A股?》,这其实是标题党,内容核心是认为某券商团队关于保险有5000亿新增权益配置的论点有待商榷,提及在偿付率、新会计准则的双重制约下,保险加不动权益,有限的增量资金,会倾向于投资央企、红利方向,如果要真正地增配,则需要顶层政策设计配套,并得监管配合,把高股息、高分红的股票,放入OCI,也就是类摊余成本法账户,减少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去年10月,《您再坚持两个月》,提到了,财政部调整国有保险公司考核办法,把单年度考核改为了三年+单年的模式,说明彼时政策的顶层设计配套已在路上,这很重要,今天上午,gzw主任表示,对央企汽车企业的新能源车板块,要单独考核,重点看市占率和技术发展,以至于早盘汽车股大涨,说明,考核是很重要的指挥棒。

去年11月初,《很难说这是行业底还是棺材底(保险篇)》,提到了保险面临负债成本高企,资产端面临债券低利率+公募重仓的股票核心资产低迷,这一双杀环境,资负倒挂风险巨大,中小保险公司面临供给侧出清的风险。

去年11月底,《你们抓紧设计一下营销500亿大基金的方案》,详细解释了当时,刚刚曝出的国寿、新华大基金的背景,和该基金拟投资高分红、高股息个股的逻辑。

去年12月,《读完保险一哥24年展望的一些启发》,提到了泰康保险资管的总经理段国圣对24年的资产判断,包括长钱短配的倒挂风险,认为24年保险的资产配置核心,是负债高成本、债券低利率的环境下,如何扭转、解决这个问题。

今年1月,《如何理解证监会的逆周期管理》,提到了,证监会调研完市场后,认识到机构端的增量资金,有且只有保险,而提高保险入市的积极性,核心在于解决,偿付率、考核制度、新会计准则,这三座大山,所以证监会提到,针对性的措施是,“一是配合金融监管总局降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股票等标的资本占用风险因子。二是配合财政部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实施3年长周期考核。三是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作为首期试点机构,拟共同出资500亿元,聚焦投资二级市场优质上市公司,目前该项目进入落地阶段”。

并再次提到了国寿和新华,联合出资的500亿大基金,并且,表舅提了一句,针对这些边际变化,资管公司,特别是公募基金,核心是根据保险未来的配置偏好,布局好自身的产品矩阵,包括ETF、红利策略、超长债券、指数增强等等。

最后,就是昨天,《一场红利相关的腾讯会议》,提及了,500亿大基金,如何影响红利方向。

大致就是这个脉络,有兴趣的话,可以沿着时间线,回顾一下。

今天的目的是,把这些内容合并一下,帮大家做个从0到1的梳理。

我们回答六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保险增配红利是否属实?

第二个问题,保险公司赚的到底是什么钱?

第三个问题,24年最惨保险开门红,为何保险股价在涨?

第四个问题,保险收了你的保费,到底在买什么?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买入红利?

第六个问题,个人投资者而言,这个位置,红利还能不能买?

好,开始,我们直接用序号标注,层层递进。

......

1、第一个问题,保险增配红利是否属实?

2、表舅不想做先设立场,再到处找论据的事情,虽然这种事我也不是没做过。但红利,表舅是认真的,不开玩笑,保险,真的过往一段时间在增配红利,且未来大概率还会延续这个势头,论据有三个。

3、其一,我上文提到的,头部保险资管机构,泰康保险资管的总经理,段国圣,在年初的《展望》中提到,在负债长久期的条件下,保险的核心资产就是两个,一是配超长债,这也是今年30年国债尤其强势的原因之一,有保险和农商行这两大配置盘;二是权益资产,又涉及到两个分类,高股息,以及海外配置。泰康的想法,也是主流保险资管的一致想法,原话如下:

一方面,择机超配超长期资产,加强资产负债久期匹配。我国寿险行业“长钱短配”的特征仍然明显,低利率环境下,择机加大长久期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另一方面,构建收益率与波动性适中的权益资产组合,要更加重视稳定、可持续的高股息投资机会,开展长期配置;同时,可适度开展地域的分散化配置,提升组合风险调整后回报水平。

4、其二,就是国寿和新华联合出资的这500亿大基金,会、且大概率仅能投资高股息、高分红的个股,这个大基金很像你们之前买过的摊余成本法理财,买入的债券都是持有到期的,吃债券的票息收益,这个大基金异曲同工的地方,在于它会买入比如100块的股票,然后把股票一年产生的5%的分红,计入到基金净值的增长中去,过程中,不管股票跌到80,还是涨到120,都和期间的净值无关,只有到了产品清盘才会集中清算,所以它一定是长期持有高分红、高股息的优质个股。

5、其三,是公开的数据,大家可以看下红利相关ETF的规模,年初以来大增,表舅问了一圈,大头还是机构,特别是保险的加仓资金,不信,你可以去看下几个大规模的红利ETF,每个季度会披露前十大持有人,里面都是你耳熟能详的保险机构名字,且有按比例加仓的行为趋势。

6、这是第一个问题,我们摆事实,讲道理,先说明一下,我们要讨论的事情,结论至少是大概率正确的,否则,我后面的分析,就都是瞎扯,且对你的实际投资可能是副作用。

......

7、第二个问题,保险公司赚的到底是什么钱?

8、保险,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咱们大白话说,保险是这么赚钱的:卖保单给客户,收到客户的钱,然后把这个钱投出去、买资产、赚收益,最后如果保险约定了收益,就把收益给客户,如果客户出了风险,就触发赔付。

9、也就是说,如果保险公司要多赚钱,首先得多卖保险(做大基数)、而且最好是成本比较低的保险,其次得做好投资,最好赔付的概率尽可能低一点、赔出去的钱少一点。

10、赚钱的过程中,保险的风险在哪儿呢?什么会导致他赚的少、甚至亏钱?保险有三块风险。

11、分别是,利差损、费差损、死差损。

12、死差损,就是保险公司卖给你的人身险,定价时,会测算一个预定死亡率,当实际死亡率超过预定值时,就会出现死差损,保险得多赔钱。比如日本排放核废水,如果真影响健康了,可能附近居民的死亡率就会短时间暴增,增加保险的赔付压力,这是死差损。

13、费差损,比如保险公司去银行卖一个产品,原来产品设计的时候,算了一下,这个产品给银行的激励,到0.5%,那刚好可以微赚,结果,实际一线在销售的时候,激励层层加码,还给银行发小账,最后用其他科目报销补上,结果实际产品销售成本,累计变成了2%,那可能保险卖这个产品,还要亏1.5%,这是费差损。

14、插播一句,这也是监管去年推动所谓的“报行合一”的原因,你报给监管的产品销售成本,得是实际的综合成本,别为了规模,为了销量,又偷偷加费用,最终产品是卖出去了,最后一算账,保险公司卖完产品,倒贴钱,年底也可以破产关门了。

15、而其实保险公司,最大的风险,是利差损

16、比如说,之前银行最爱卖的增额终身寿险这种产品,简单来说,原来给到客户的年化固定收益,是3.5%,产品是30年,也就是保险公司每年需要给你3.5%的收益,但你收了客户的钱,去投资,发现30年国债,收益2.5%都不到,如果你满仓30年国债拿到底,每年这笔收进来的钱,亏1%,而如果经济长期下行,利率一直往下,甚至像日本一样,负利率,那后面新卖的3.5%的保险,收益缺口会越来越大。

17、这就是保险公司最大的风险,利差损,或者说叫长钱短配的风险,拿的都是得兑付几十年的钱,配的都是明后年就到期的债券,再配置的时候,如果利率又下了,那头都大了。

18、这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保险公司,特别像什么?

19、特别像,负债比较长的银行。银行拿的是平均0-5年的存款,然后去放贷款、买债券,而保险,无非是拿的都是20-30年以上的类客户存款,然后去放贷款(做非标)、买债券,只不过,保险还多了一个投资科目,保险可以买股票和股权投资,银行不行。

20、所以,保险公司,归根到底,赚的,也是利差的钱。

21、一方面,保险希望自己的保费成本低一点,就是最好1-2%固定收益的万能险、养老险、分红险、寿险,你们银行也好,你们保险经纪也好,也能卖出去,但事与愿违,实际的成本都是3-4%以上。

22、另一方面,保险愁的是,拿了这么多保费,成本这么高,且今后可能30年,每年都要给客户这个收益,那么我现在配什么,能把今年的钱兑付给客户,且不至于我自己亏钱?另外,现在配的东西到期后,后年,5年后,10年后,20年后,怎么兑付给客户,哪里去找这种一劳永逸的高收益资产?

23、这是我们回答的第二个问题,保险公司赚的到底是什么钱?它赚的其实还是利差的钱,但是它担心的问题和银行不一样,银行怕的是客户季末突然存款搬家,而保险怕的是,客户摊上我,就是30年的事情,我去配置什么资产,买什么东西,可以每年把收益给到客户?

......

24、第三个问题,24年保险开门黑,但保险的股价年初以来反而涨得好?

25、24年可能是保险史上最冷的一次开门红,用数据说话,下图,上次提过,几个上市保险原保费收入合计4300亿,同比降5%。

26、插一句,今年的现象是,寿险是负增长的,但其实保险,基本可以分为,寿险,和财险,财险,主要就是车险,车险一月份增长很好。为啥呢,因为这个1月,可能是很多人,时隔好几年后,第一次过年回家,回家得有面儿吧,就得买车,所以1月新车销量很好,买完上路前得上险,而且主要是油车、混动,因为怕纯电的车,回家高速上充不上电。

27、说回来,保险今年卖的很差,但其实保险股,今年涨的很好,要不是周末万科的新闻,导致周一保险股大跌,今年上市的头部保险平均一下,其实涨了7个点。

28、为什么?为什么保险卖的这么差,反而股价表现好?

29、这有点像你去山东喝酒,你不胜酒力,说,够了够了,真喝不下了,但是山东老乡好客啊,说必须继续干啊,这才哪儿到哪儿,你最终就喝吐了。

30、保险去年的情况,有点像上面这个段子,怎么说呢?

31、22年底,因为理财大幅回撤,然后基金22-23年都没有赚钱效应,所以,很多低风险偏好的个人资金,全部涌入了保险行业,而且买的,都是高收益的万能险、增额寿险。

32、按理说,如果成本太高,那就应该大家都降价,或者不卖保单才对啊,但中国市场不是这样的,你看新能源车市场,大家即使都不赚钱,也要继续降价,杀敌800,然后捅自己1000,最终全行业赚钱效应迅速恶化。

33、保险也是如此,即使是高成本,那我也先抢了客户的钱再说,如果你不卖,你就没规模,你的负债就续不上,那就你先被市场淘汰,最后大家都屏着一口气,看谁先倒下。

34、所以保险才要通过降低预定利率,报行合一的方式,降低全行业的负债成本,就好像假如现在汽车联合会说,以后城市SUV,一律不能卖低于20万,这样才能保证行业整体的利润率,所以新增保费下来了,也就是新的高成本负债少了,反而使得保险的包袱轻了,利润反而可能好转,不然卖一单、亏一单,保险股价表现也就边际好转了(当然你去看保险股的表现,往往领先于A股见底,权益跌到2800的时候,保险股就开始反弹了,因为定价的时候,大家预期后续保险买的股票,都是便宜货了,后续反弹空间大,另外,国家队买入的指数中,保险都是权重股,也会拉升保险的股价)。

35、但问题是,即使这样做了,保险行业的负债成本还是很高,现在寿险的利率还有3.0%,万能险还在4%左右,我还是买不到东西去匹配啊。

36、但是没有办法,表舅说过,这个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保险产品的基准利率,其实是银行存款决定的,如果存款利率不下调,而保险自己不断下调利率,那客户就干脆不买保险了,全买存款去算了,最后导致全行业都卖不出去,底层逻辑是保险的保障功能,投教做的一直很差,客户接受度低,客户还是奔着投资收益的角度去买买保险。

37、所以,表舅一直说,现在整个金融行业,整个资管行业,最大的风险,是存款利率太高,居民无风险利率还是太高,有必要继续下调,但下调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因为涉及到几亿老百姓的利益。所以,这个资产端快速下行,负债端下行速度没跟上的区间,就是保险最难受的时候。

38、这是第三个问题,24年保险销售开门黑,但保险的股价年初以来反而涨得好,但现在的保险负债端成本还是太高,这就制约保险的资产端配置,保险要想赚钱,就得在资产端好好花心思。

......

39、第四个问题,保险收了你的保费,到底在买什么?

40、不卖关子,直接看官方报告。

41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3)》,保险公司,往往通过保险母公司旗下的,保险资管公司,去做资产投放,去做投资,这总结的是22年底的数据,下图,这里的总资金体量,在25万亿左右。

42、图里,看似有很多科目,但表舅帮大家总结一下,其实就是4类。

43、第一,最大的一块,是债券投资,40%左右。

44、第二,是股票和公募基金,这里的公募基金,包括所有的基金品种,但是大头还是ETF、主动权益、股票指数以及二级债基这些含权的品种,这块占比10%以上。

45、第三,是银行存款,15%,对,保险还把自己拉的长久期的负债,再存给银行,因为我们之前讲过,根据99年的一份央行文件,保险,和保险资管,存给银行的这种协议存款,可以计入银行的一般性存款,和居民存款、企业存款一样,这对银行的指标改善有好处,所以保险去存一笔存款,要比公募、理财子去存,收益更高。

46、第四,是所谓的金融产品,占了20%以上,这是啥东西呢?这里包含两块东西,其一是专户,这个专户可以是基金专户,也可以是券商资管计划,也可以是其他家的保险资管计划,底层还是配的上面的老三样,债券、股票、存款;其二,就是所谓的非标,也就是非标准化债务融资工具,万科这回小作文到期的,就是非标资产。

47、展开讲一下非标,之所以有非标,完全就是因为,我们国家,有相应的信贷政策,比如现在房地产过热,那么监管就指导银行,不准放贷款给地产公司,指导交易中心,不能让地产公司发债,但是地产公司还是缺钱啊,银行看了一圈,也觉得地产公司还是最好的放贷对象啊,那怎么办?我银行先投一个券商的资管计划、或者保险的资管计划,然后这个资管计划,再把钱给到地产公司,中间可能不止一个通道,这就形成了非标资产,你可以说他像贷款,但是他不占用银行的贷款指标,你也可以说他像债券,但是他不是标准化的债券,不可以在市场里交易买卖,只能持有到期,所以就叫非标,并且因为流动性差,那就得有流动性补偿,所以非标,比同一主体的贷款、债券收益率都要高。

48、保险公司,也在这股浪潮中,做了很多的城投、地产相关的非标资产,在会计科目里,都计入了金融产品,或者上图里的其他资产,包括很多明股实债的资产,可能还可以放到图片里的股权投资里去。

49、综上,看似保险资管投的东西很多,但是穿透之后,大头只剩四块。

50、一是债券,二是股票(公募基金穿透后就是股票和债券),三是给银行的存款,四是通过非标资产给地产公司、城投公司变相放贷(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其他资产等科目)。

51、好了,那么现在市场的局面下,四大资产分别是什么情况?

52、存给银行的保险协议存款,被监管禁变相禁掉了,因为你不算一般性存款了,你的特殊待遇没了,以后别人存给银行什么价格,你也是什么价格。

53、存款这块,压降

54、给地产公司、城投的非标,一方面,现在地产公司想要钱,但是保险公司自己不肯续啊,续了可能就是接盘侠啊,而且很多都是没有抵押物的;另一方面,城投公司,现在地方要化解隐性债务,开正门、堵偏门,要通过发行地方债、发公开市场债券,置换掉高收益的非标资产,别说新的非标了,老的高收益非标,城投公司都逼着你要提前还款,和你提前还房贷一个逻辑。

55、非标这块,压降。

56、所以你会看到,保险配置的四大资产里面,非标、存款都game over了,那还剩什么?还剩债券、股票。

57、以至于,一方面,你会看到,保险对债券的配置需求变得很大,虽然你保费收入同比负增长,但是只是增速下来了,你规模还是在变大啊,存款、非标这些固定收益资产没了,那大头,还是得靠债券补啊。

58、另一方面,无风险债券的利率如此之低,而碰上地方隐性债务化解后,城投债的收益率也狂下,保险的尴尬之处在于,想买债,但下不去手,买了就是倒挂。

59、简单的一笔账,你的负债成本,明面上是3-4%,算上销售成本、员工成本、运营成本等等,实际成本4-5%不止吧?请问,市场里,去哪里找大量的,4%-5%以上的债券?有倒是有,请问你敢配吗?人家银行敢放的高风险高收益客户,因为是所在地的客户,知根知底,信贷经理可能是企业客户的大侄子,有啥事听到消息就先抽贷了,而且有抵押物,你投资部门在北上深的保险公司有啥?

60、最后,怎么办?存款、非标压降了,而债券配一笔,倒挂一笔,最终你还是只能从最后一块资产,从股票,从权益资产里,去想办法,看看有什么结构性的机会。

61、这是第四个问题,保险到底在买什么资产,我们终于往下要讲到股票,讲到红利了,写到这里,已经是凌晨12点,表舅泡了杯速溶美式,继续码。

......

62、第五个问题,为什么保险买的是红利?

63、写到这里,我们把上面的逻辑总结一下。

64、保险公司,想赚钱,想活下去,归根到底,取决于利差,也就是能不能买入的东西,收益率,超过保单及综合成本。

65、然而现在一方面,保单的成本很高,且存款利率如果不下调,保单的成本也很难继续下调,僵住了。

66、另一方面,四大类资产,存款和非标被干废了,只剩下债券和股票,但是利率债、城投债收益率都极低,只配债券,就和保费成本倒挂了,而高收益的地产啥的也不敢配,所以必须去看股票资产,靠股票的弹性,拉收益了。

67、那你会说,那就干啊,干股票,买起来啊,你拿了这么多保费,撑起A股的脊梁啊。

68、是这样的,如果你也买,我也买,外资也买,国家队也买,那没问题,保险也会买买买,大家一起把股市弄起来,普涨的行情嘛,躺着找个方向都能赚钱,比如19-21年。

69、问题是,现在是一个存量博弈,甚至实际是一个缩量博弈的市场,所以注定,是一个结构性的机会,也就是60%以上的板块是跌的,40%甚至更少的机会是涨的。

70、而保险的压力在于,刚才说了,不算股票这一块,光看现在的资产和负债结构,保险是亏钱的,那也就是说,股票部分的收益,不容有失,否则,就会股票投的越多,亏的越多

71、而头部的保险公司,都是上市的企业,每个季度是要披露净利润的,如果你每个季度的净利润都很难看,请问资本市场凭什么继续拿你的股票?你是保险的保,又不是宝贝的宝。

72、原来,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在老的会计准则下,我买入的股票,比如成本是100块,只要不卖,那在资产负债表里,季末的价格依然是100块,如果中间有分红,比如5%,那就是5块钱的利润,计到利润表里去,买公募基金也是一个道理,买入1个1.00的基金,只要我不赎回,即使腰斩了,只剩5毛,在资产负债表里,你还是1块钱,所以,这使得保险公司,成为了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真正做到了,保本出。但实际这个会计方法不科学,不公允,一个烂股票,明明跌到20块了,你还是按100块计价,你相当于把头埋在沙子里,自己骗自己,但丑媳妇也总得见公婆的。

73、那好,那就用新的会计准则,说个结论,新的会计准则去年实施后,上面这套办法就玩不转了,理论上,所有的股票,都要按季末的收盘价计入资产负债表里去,你买的100块的股票,这个季度亏了20%,那就真的只能算80块了。

74、结果你们也看到了,去年三季度,市场暴跌,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净利润仅为0.53亿,同比大降99.1%,前三季度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325亿,大头都是股票亏的,新华也是,第三季度计提了将近100亿可能的损失,去年第三季度亏损了4.36亿。

75、就这样的现实情况,你让保险公司怎么增配权益?你知道国寿为了把净利润做到至少是正的,不至于太难看,付出了多少努力吗...

76、就这样的现实情况,李蓓老师在逼空里说,保险权益仓位很低,要逼空了,你叫那些保险公司一声,你看他敢不敢动吧。

77、所以,保险形成了两难的局面,如果不配权益,那就肯定亏钱,因为债券啥的收益不够,2024年三季度,保险公司的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已经到了2.92%了,这是08金融危机后,首次跌破3%;如果配了权益,可能亏的更多,没法像股东、资本市场、乃至gzw(国有保险相关)交代,公司领导还能不能继续干,也难说,我帮你挺起A股的脊梁2秒钟,但我隔天就回家烤红薯了。

78、那,有没有解决办法?知道一定要买股票,但到底应该买什么样的股票?

79、有,其中一个思路,就是跟红利,跟高股息有关

80、第一,我要买的股票,必须容量足够大、基本面够硬,因为上面说了,一共是25万亿以上的盘子,现在存款和非标没了之后,可能资产的缺口就是2-3万亿不止,那我这么大的盘子要拿点钱配出去,我买入的方向,盘子必须大,够我进出,否则我一卖,就跌,甚至卖不动,那不行。

81、上面这个,红利,满足。

82、第二,我要买股票,最终目的,是跑赢3%-4%以上的成本,那么股票市场跌了三年后,我们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这是纯股息率加权的指数),之前的股息率在6%以上,最近涨完之后,我查了一下,还有5.6%,够不够,够了,而且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特别是30年国债都2.4%打头了,5.6%,他也很香啊。

83、上面这个,价差的要求,红利,满足。

84、第三,但是,股息率是个静态的指标,股价是在不停的波动的,你可能一年股息率,或者说给我分10%的红,但是你股价跌20%,吃一口巧克力,喂我一口屎,这你受得了吗?所以,你还必须在具备高股息的情况下,同时具备低波动的特征,就是股价变动别大起大落,最好别有啥负面,突然暴跌,每个季度对我的利润表的影响不要太大。

85、上面这个,红利符合,我昨天介绍的红利低波,尤其符合,从红利指数的细分赛道看,去年,叠加了低波因子的红利低波指数,跑赢了纯股息率加权的中证红利指数?这就体现了市场资金的偏好,边际的配置力量方向,会决定同一大类、不同品种的资产的价格振幅。

86、更明显的,被资金配置偏好影响的对照组,是Reits和房地产指数,同样都是不动产,为啥Reits今年遥遥领先,底部反弹了20多个点?很简单,因为比如监管降低了Reits的风险因子(还有其他的优化政策),对改善偿付率指标有帮助,保险就愿意买。

87、第四,最好啊,你这个股票的股价,是完全不要波动,我就每年吃你的分红就行了。

88、上面这个,就是我们说的,为啥国寿和新华,要成立一个500亿的表外大基金的原因了,这是监管给的政策试点绿灯。

89、因为你保险公司买入股票,本来可能就是奔着分红去的,愿意长期拿,但是新会计准则这也不是闹着玩儿的,这是国标,必须执行,那就曲线救国,同意你外面去投一个专户基金,这个专户里面的股票,用长期股权投资估值,也就是像债券一样,用摊余成本法估值。

90、最终,你会发现,保险,很开心,提高了权益仓位,稳稳拿5%以上的分红,用这块拉升整体的投资收益率,且不用担心股价的波动影响自己的利润。

91、上市公司,很开心,获得了这些稳定的长期资金、价值投资者,而且吃到了甜头后,就会继续积极提高自己的现金分红等,争取满足这些长钱的投资偏好,使得自己的股价有更好的表现,这是安倍经济学的敦促下,日本上市公司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92、监管,很开心,一直呼吁长期资金入市,呼吁机构挺起A股的脊梁,现在,硬了一回。

93、最后,屏幕前的你,也应该开心,近股市的钱多了,指数整体就更稳了,而且,到底保险在增配什么,你现在,总该看懂了吧。

94、这是第五个问题,为什么买的是红利?

......

95、第六个问题,作为个人投资者,红利还能不能买?

96、再强调一次,红利怎么走?红利还能不能买?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表舅主业是写字楼保安,如果我看得准,是吧,我至少能混个保险投资经理,但并没有,所以后市判断,别听我的。

97、我只是试图用宏大叙事,去告诉你两个趋势。

98、第一,站在居民资产配置的角度看,红利、高股息,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基础资产,这在同文同种,提前步入老龄化的台湾,已经发生了,参考《很难忽悠台湾的年轻人买主动权益了》。

99、第二,站在机构客户的资产配置角度出发,首先你认不认可我们的经济会从超高增速发展,切换到结构优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认可的话,那你是否认为无风险利率的中枢会继续下台阶?如果都认可,那么历史已经证明,长期的低利率,会凸显高股息、经营质量优质的股票的性价比,这会引起资金的追逐,而不仅仅是避险的逻辑,特别是央企、能源方向的高股息,更有产业底层逻辑的配套加持。

100、所以,短期,看不清,红利也可能回调一波,但是,不倒车,怎么接人?

那么,红利,你配吗?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03-05 19:48

表舅每篇文都爱看

03-08 20:45

写的很不错,赞,瑕疵是搞了100个目录!

03-08 19:47

险资视角的好文险资作为A股市场不容忽视的重要机构力量,他们在想什么对A股市场非常重要

好文

红利低波100etf

03-07 17:11

六个问题,标了100个目录,人才!

知识又增长了一点点

赞清晰直接

很透彻

03-07 11:11

对于红利板块的投资价值,讲解很清晰了$央企回报ETF(SH561960)$ $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