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到的事和不能做到的事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13回复:660喜欢:303

一.以蚂蚁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银行的差异

1.看得见的差异--触达用户方式。或者反过来说,用户需要你做什么事?


八十年代用户:储蓄所房子太小太挤了,能不能换大的?多开几个?

今天的用户:一个手机APP可以帮我解决的问题,为啥要用一幢房来解决?

2.看不见的差异--风险定价方式。


八十年代的信贷员:我按信贷手册的标准放贷。怎么识别风险?按标准套呗,难道还要我跟着他回家,看他一天到晚买了些啥?我能有那时间?什么差异化风险定价?利率不是已经规定好的吗?不符合标准的怎么办?那就不贷吧。。。

今天的AI:您好,您的贷款额度是60万,利率是12.88%。为什么额度比张三低利率比张三还高?因为他平时回答买家问题比您勤,发货比您快,好评比您多。。。我怎么知道的?别问了,您只管决定自己贷不贷吧。。。

什么,您要贷60亿?大额的我不做,请致电人工。为什么不做?因为我做单笔金额小笔数巨大的贷款是人工智能,数量规模越大越有优势,没人是我对手。做单笔金额巨大的贷款却是人工智障,不是人的对手。大家各有所长嘛,我下围棋能赢世界冠军,但证明不出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

二.金融科技公司为用户带来的好处

1.从不能贷到可以贷--贷款愿望需求。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金融科技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得到贷款支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管他的梦想是做成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事,还是买一部苹果手机这样的小事。

2.从高成本到低成本--便宜的需求。

大家首先要理解:你得到的贷款利率包含两个部分,大部分应该由你自己的信用决定的,另外一小部份才是创造信用机构的成本摊销。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摊销的成本比传统银行低多了。但就好像我和姚明一人戴一顶帽子,我戴的帽子10厘米,姚明戴的帽子只有1厘米,他看起来还是比我高很多啊。

3.从等待到实时--便利的需求。

等待,有时候是一种最高的成本。甚至可以高到让用户需求消失。。。没人能比机器的应答更快。

三.金融科技公司做不到的事

1.每个用户都能随便贷。

让更多人得到贷款机会和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贷款是两回事,前者可以努力,后者永远无法实现。

2.每个用户利率都低。

不同信用的人利率不同,这当然是结果的不公平。但是激励人去诚实守信,是基于出发点的公平。

3.遇到周期下行不出现不良率明显上升。

第三点更容易遇到疑问:如果是优秀的银行家,不就能提前预判下行周期,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吗?AI风险太大吧?

很遗憾,这样的优秀银行家并不存在。这样优秀的经济学家倒是有~他成功预测了过去两次经济下行周期中的七次。。。

JP摩根才是真正优秀的银行家。危机来临时有人问他:为什么您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呢,摩根先生?

“因为我也不知道。”他淡淡地回答说。

四.货币的发展史--创造信用主体的变迁

1.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让央行退居二线的第一次去中心化(巴塞尔协议的意义和缺陷)。

2.从人到AI,新监管困境下的遥远猜想:更加广泛第二次去中心化(区块链与未来的数字货币)。

3.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所有的货币都没有投资价值。如果认为有,你要么是不懂货币,要么是不懂投资。

因为货币本身不创造价值。


全部讨论

2020-11-07 21:57

这么讲太浮于表面,根本没找到关键点。关键点在于:它是不是在从事金融业务?它从事的金融业务核心本质上跟传统机构不同吗?它从事的业务改变了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了吗?答案是:是金融业务;它是手段和渠道、流量上的创新,本质上没有不同,没有改变基本规律。而且它是在中国对个人隐私保护不到位情况下,不合理获取、存储、运用个人隐私为前提的

2020-11-05 21:16

我觉得不能完全判断蚂蚁就是不好,这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存在即合理,工具没有错,主要还是在于人本身,为什么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呢?就拿两融杠杆来说,有些人觉得风险大,但是我在合适的时机使用杠杆,确实也能扩大收益!最重要的是,我不贪,我的融资利率5.3,对我来说,每年超过5.3,能有多余部分我就很满足,这样我很快乐!

2020-11-05 20:39

他成功预测了过去两次经济下行周期中的七次……

2020-11-07 20:18

体制里面的有很多人才的,卧虎藏龙。这篇文章就对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科技的利弊讲得很清楚明白。@宁静的冬日M @汤诗语 @ice_招行谷子地 @老凯李 网页链接

2020-11-05 18:18

人性天生的不会节制,贪婪等,必定要求有监管。他有大数据的优势,但放贷必定也要跟银行一样接受同样的监管。

2020-11-05 16:28

从AI到AS(stupid),还有2次中的7次,笑翻。
这么说来,类似滴滴取代了满大街的黑车,蚂蚁取代了传统的黑高利贷。对消费者来说受益了,对企业来说挣钱了,对监管来说更好管了,三赢啊。
蚂蚁受诟病较多的是利息偏高和引导超前消费,利息偏高得等行业竞争充分了,比如京东多多美团等都做起来了是不是会下降。超前消费确实不应提倡。
争议越大机会越大。

2020-11-05 20:56

信用是有价值的,阿里巴巴从贸易信用延伸至根本的金融信用,是巨大的进步!

2020-11-05 15:29

新事物,可以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应该允许试错,也应该控制试错的影响,从这一点出发,蚂蚁和监管都做的挺好。

2020-11-08 16:31

张三平时回答买家问题再勤发货再快也不代表贷给张三的就永远能收回来。什么人值得贷款这事,大数据再牛逼再能识别他也有风险。就好像什么股能买大数据也能识别,你能说靠大数据炒股他就没风险了?既然有风险,监管控制他杠杆率就完全没问题。不然赚钱时皆大欢喜,亏钱时他甩手掌柜,最后出个次贷危机这种事全民买单他的高管却赚的油满肠肥去迪拜晒太阳。别动不动就扯什么金融科技什么创新,创新个屁,蚂蚁金服这套本质上跟美股早就烂大街的次级贷没区别,批了个消费大数据的外衣就高贵了创新了?楼主如果今天我如果向你推销大数据炒股赚了我分成亏了你自负你是不是一定心想此人非傻即坏?蚂蚁只不过把炒股炒公司换成炒人炒借方而已

2020-11-08 07:01

这种对比是ppt风格,用来说服客户打单参加晋级答辩讲故事给老板听特别有震撼力,ppt文化在大厂特别明显,其关键就是让别人相信故事以取得高估值,但是花呗的那些故事什么借钱出国旅游算是实现梦想啊,借钱给女儿过像模像样的生日啊,真是是值得鼓励的吗,是大数据筛选出来的优质客户吗,一个父亲给女儿买蛋糕还要借钱,这生日真的需要像模像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