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资产邓晓峰: 基本面投资在中国的实践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7回复:125喜欢:559

价值投资,在国内有公开业绩,而且明确投资思路与观点的,邓晓峰排前几位。他的文章我也是整理,且反复阅读。邓总的十几篇文章,比我读价值投资的书上百本还有用。

年初我说过,做完这三年牛市,后面转型价投。凭我的学习能力与积累,觉得可以超过90%的价投。

高毅资产邓晓峰: 基本面投资在中国的实践

创建时间:2017-12-01

基本面投资在中国的实践

首先我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在资本市场里面,对于投资来说,你首先要理解这个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你以什么角度看它,它可能就以什么样的形式回馈给大家。

理解市场,理解经济规律

我们在这个市场上面可以看到,尤其在中国,很久以来大家说这是一个赌场,是以赌博、投机的方式,以很高预期回报率的方式参与这个市场。但是还有其他的一个说法,依托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可以获得持续稳健的回报,不同的做法可能都会得到预期的结果。 总体上看,是我们的行为方式或者价值观,决定了自己参与这个市场的方式。

但是市场本身,这么多年来,它真正反映的还是我们国家、产业发展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国家这些公司的成长。很多公司最后成为了很高回报的公司,很优秀的公司,在全球都是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极具竞争优势,这个过程总体还是一个反映基本面的市场。

作为一个基金经理,首先你要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式做研究和投资。我们还要理解行业或者公司,也要理解资本市场本身运行的规律,其他参与者的行为。我觉得同样重要的,是需要理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尤其当市场有剧烈变化,有重大恐慌或其他高度不确定性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对于我们在资本市场的应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使你减少恐惧感,可以使你在资本市场关键的时刻,或者重大变化时刻,能够有信心做出独立的决策。

在资本市场上,考验基金经理或者投资人的地方,除了获得收益,是能不能获得超额的收益,业内叫做阿尔法。有一种理论叫有效市场理论,说市场已经高度有效,我们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美国是这样的市场,我们看到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大概只有10%多的基金能够打败各自的基准,从打败基准的比例来看,专业机构在美国已经很难超越市场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市场。这个过程是怎么形成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确实是现在信息传递的效率远高于历史,同时资本市场本身得到的关注,也高于历史水平,有太多的人、非常多的资源投入这个市场。当所有管理者更努力的时候,驱动这个市场本身能更早实现价值发现功能,也导致机构投资者更难战胜这个市场,这可能是所有市场发展到后面比较极端的时候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发现美国出现了这种现象。

中国有重大差异的地方是,第一,中国市场本身的参与者很多,我们有太多的个人、其他机构、很多不专业的机构,确实有对资本市场理解比较少的机构在参与市场。因为这种多元的参与,使市场的效率没有那么高,给这个市场创造阿尔法提供了比较好的外部的土壤。

另外,我们看到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即使是专业机构,因为公司治理的原因,因为考核机制的原因,造成投资行为非常大的扭曲,这种扭曲事实上会导致市场经常出现无效。

回过头来看,一些恍如隔世的情况会阶段性地经常出现,就人类本身来说,我们都有这些天然的弱点,知识可以积累,但是智慧还是很难去同步达到。因为这些原因,资本市场还会有阶段性、间歇性、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多的无效率的情况出现。

2013-2015年的时候,传统行业因为需求放缓,经营压力变大,进入调整阶段。互联网行业却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巨大的反差使传统行业的公司非常恐慌,全社会形成共识,需要向互联网转型。这种思潮折射到资本市场上,发展到极致,也形成很大的扭曲。大家一方面对转型的方向有过高的预期,另一方面却导致那些本身竞争结构比较稳定的行业,容易被市场所忽视,这个是在2013-2015年,中国市场最扭曲的一部分。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当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已经高度明确化,市场的不确定性下降了之后,过去这些行业低估的部分,又在2016、2017年得到了资本市场比较大的修正。这本身是一个市场阶段性没有效率、也会阶段性有效率的过程。

建立自己的坐标系

对于做研究或者做投资来说,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发现这个市场无效率的部分,怎么做?从自身体会来说,我希望建立一个参照系,建立一个坐标系,我们通过研究,能够对未来有所判断或者是预测。

我自己是在1996年本科毕业以后到深圳开始接触资本市场,当时市场是一个庄股横行的年代。我研究生毕业,2001年到国泰君安证券的时候,正好又经历了股票市场从一个庄股横行到做庄模式破灭的阶段。

从2003年开始,整个行业寻找一个可持续的方向,开始去关注企业的竞争力、公司的基本面,投资逐渐向国际规范去靠拢,那是一个国内机构投资者最关注企业质量和竞争优势的阶段。但是在2007年之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大股东成为上市公司股价影响最大一股力量。2009年以后大股东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到了一个史无前例最高的程度,甚至在短期之内产生很大的扭曲。

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我自己的体会是,在这个市场上,还是可以很好的通过做基础的研究,发现公司的未来价值创造,可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回报,可以获得一个长期的超额收益。

简单的说,选到好的行业,回报率高的行业,找到优秀的公司,在合适的价格做投资。

所有的投资,估值水平,也就是价格,一定是最重要的,因为价格决定了你的回报率。再好的公司,过高的价格可能给你比较低的回报率,甚至负的回报率,这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的投资,是希望面向未来,通过分享企业的价值创造,来实现我们自己的投资回报,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更多的判断企业的未来,这是我们做研究的根本目的。我们研究过去,研究历史,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更大概率的去分析和判断企业、行业的未来发展。

在这之前,我们在行业研究和积累的时候怎么建立框架?我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一个比较好的类比的参照系,我们研究了当时美国标普500的行业结构分布和利润分布。

美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也是一个大国,美国的产业非常全,中国的产业也很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系和指标,我们可以观察过去40年的数据。当然这个图只是到2012年,之后我也就没更新了。当我们把标普500的数据看过之后,初步形成了框架。

可以看到,在一个大国里面,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成熟,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分布。

金融行业永远是一个大行业,它关系到所有的人,也关系到整个经济活动的运行。在格林斯潘几次降息以后,美国金融泡沫的时期,这个行业最高占到标普500市值的22%,2012年大概是16%。我们可以看到,医疗行业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占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大概15个点以上。标普500的市值结构里面,它也一直是一个排名前三位的重要的行业。

高科技行业是美国最大的一个行业,在2012年的时候,行业占标普500的市值是18个点,目前肯定更高,我估计大概是24-25个点左右,现在没有仔细去看。但是还没有到2000年,因特网泡沫时候的比例,当时占整个市场市值接近三分之一。

我们还可以看到,可选消费(也就是耐用消费品)和日常消费一直是两个比较稳定的行业,它的长期比例都是在10个点左右。

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确实是一个非常稳健的经济体,他的工业行业一直都是在10个点左右的比例。虽然工业占就业人群的比例在下降,但是,我们看到过去40年来总体上维持比较高而稳定的市值比例,美国的制造业还是很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像电信服务、像公用事业、大宗商品、原材料这些行业,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国家发展的成熟,这些行业在经济结构里面所占的比例是下降的。能源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这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但未来这个行业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比如当我们交通电动化以后,汽油不再是重要的燃料,也许这个行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我们再看一下,这些行业的利润占标普500的比例,这个相当于做了一个市值加权。红色线是指这些行业的估值水平高于整个标普500的。比如医疗行业长期高于整体是很容易理解的。电信和公用事业为什么会高,我觉得是因为这些行业在美国处于稳定的状态,他们的风险贴现比较低。而2009年之后,整个美国资本市场是一个长期利率下行,甚至走向一个超低利率的阶段,这个时候稳定的行业,估值水平容易略高。

金融行业的估值水平,一般是低于平均水平的,主要因为这是一个高杠杆的行业,同时有委托代理机制的原因,用其他人的钱去冒险,导致金融行业的风险更大,所以他必须有一个高的风险溢价。

我们可以看到挺有意思的是,科技行业的利润比例是高于它的市值比例,我觉得这个背后的含义可能是说,科技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确实有一个比较高的风险溢价,市场并没有给它更高的估值。或者说当公司比较小的时候,有不确定的时候,会有比较高的估值,当公司非常大了之后,估值会下降。当然我们看到,最近五年发生的变化,尤其是两三年,美国最大的一批互联网公司,他们在最大体量上面实现了高速增长,这个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因为互联网可以更广泛的接触到C端所有的人群。

消费品行业总体来看,是一个估值水平和整个系统市场接近的,有一些时候略高的状态。能源行业长期的估值水平是低于它的其他的行业对比,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本身大家对于这种情况的可持续性抱有一定的怀疑。

我们做研究的过程,本质是一个收集信息,收集数据,然后再分析处理这些数据。我们希望能够理解判断背后的商业逻辑,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洞察力,能够预测未来,能够指导我们的投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用现实去检验,去修正。

精彩讨论

慢跑长跑2023-12-06 08:48

谢谢行大分享的好文章!
在标普中分析行业结构分布和利润分布,以及比较不同行业的估值,应该是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的。
他说的找到好的行业,回报率高的行业,找到优秀的公司,在合适的价格做投资,就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不过在A股,因为能价投的公司不多,估值波动又大,指数长期低迷,价投难度大得多,所以我觉得把好价格放在第一位,好价格,好公司,阶段持有可能更适合A股。

人和2023-12-06 11:14


邓总很真诚的分享:“简单的说,选到好的行业,回报率高的行业,找到优秀的公司,在合适的价格做投资。”
所有的投资,估值水平,也就是价格,一定是最重要的,因为价格决定了你的回报率。再好的公司,过高的价格可能给你比较低的回报率,甚至负的回报率,这是无法避免的。

Liren7772023-12-08 07:46

段子:高毅的邱总,年轻时在华尔街打工遇到大熊市,股价低的吓人,跌的只是剩个零头,遍地5pe。
他不解的问老板,所谓价值投资者呢,为啥这个时候不买?
老板笑呵呵地回答,价值投资者在10pe的时候就满仓了

木南子子子2023-12-06 10:19

新能源类似于2000年的互联网,当时的亚马逊和微软,思科等都是泡沫。但是20几年后,却可以是价值投资的代表。
新能源的未来空间巨大,中国企业竞争力最优。不会因为股价跌,业绩差,这些优势与未来就不在了。我是逆向研究,顺势交易。等新能源表现出强势,就买入。
对于概念性的行业,只能炒一轮。对于代表全球进步的行业,可以炒三十年甚至更长。

股市非暴富之门2023-12-06 08:55

以你的实力,感觉做价投,太屈才了。

全部讨论

以你的实力,感觉做价投,太屈才了。

2023-12-06 08:48

谢谢行大分享的好文章!
在标普中分析行业结构分布和利润分布,以及比较不同行业的估值,应该是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的。
他说的找到好的行业,回报率高的行业,找到优秀的公司,在合适的价格做投资,就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不过在A股,因为能价投的公司不多,估值波动又大,指数长期低迷,价投难度大得多,所以我觉得把好价格放在第一位,好价格,好公司,阶段持有可能更适合A股。

2023-12-06 11:14


邓总很真诚的分享:“简单的说,选到好的行业,回报率高的行业,找到优秀的公司,在合适的价格做投资。”
所有的投资,估值水平,也就是价格,一定是最重要的,因为价格决定了你的回报率。再好的公司,过高的价格可能给你比较低的回报率,甚至负的回报率,这是无法避免的。

2023-12-06 08:53

简单的说,选到好的行业,回报率高的行业,找到优秀的公司,在合适的价格做投资。
所有的投资,估值水平,也就是价格,一定是最重要的,因为价格决定了你的回报率
其实会买的才是师傅 大部分人其实对好行业也就是公司 研究的多 但是对于买点其实研究细化的不多 不单单是买点低 更主要的是启动的买点 对于跟踪的人油位重要 对于大机构可能不重要 因为他是价格发动者

2023-12-08 07:46

段子:高毅的邱总,年轻时在华尔街打工遇到大熊市,股价低的吓人,跌的只是剩个零头,遍地5pe。
他不解的问老板,所谓价值投资者呢,为啥这个时候不买?
老板笑呵呵地回答,价值投资者在10pe的时候就满仓了

2023-12-06 10:45

行大,能分享下在哪里能找到邓晓峰的那十几篇文章?谢谢!

2023-12-06 11:45

价值投资,在国内有公开业绩,而且明确投资思路与观点的,邓晓峰排前几位。他的文章我也是整理,且反复阅读。邓总的十几篇文章,比我读价值投资的书上百本还有用。
年初我说过,做完这三年牛市,后面转型价投。凭我的学习能力与积累,觉得可以超过90%的价投。
高毅资产邓晓峰: 基本面投资在中国的实践创建时间:2017-12-01
基本面投资在中国的实践
首先我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在资本市场里面,对于投资来说,你首先要理解这个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你以什么角度看它,它可能就以什么样的形式回馈给大家。
理解市场,理解经济规律
我们在这个市场上面可以看到,尤其在中国,很久以来大家说这是一个赌场,是以赌博、投机的方式,以很高预期回报率的方式参与这个市场。但是还有其他的一个说法,依托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可以获得持续稳健的回报,不同的做法可能都会得到预期的结果。 总体上看,是我们的行为方式或者价值观,决定了自己参与这个市场的方式。
但是市场本身,这么多年来,它真正反映的还是我们国家、产业发展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国家这些公司的成长。很多公司最后成为了很高回报的公司,很优秀的公司,在全球都是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极具竞争优势,这个过程总体还是一个反映基本面的市场。
作为一个基金经理,首先你要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方式做研究和投资。我们还要理解行业或者公司,也要理解资本市场本身运行的规律,其他参与者的行为。我觉得同样重要的,是需要理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尤其当市场有剧烈变化,有重大恐慌或其他高度不确定性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对于我们在资本市场的应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使你减少恐惧感,可以使你在资本市场关键的时刻,或者重大变化时刻,能够有信心做出独立的决策。
在资本市场上,考验基金经理或者投资人的地方,除了获得收益,是能不能获得超额的收益,业内叫做阿尔法。有一种理论叫有效市场理论,说市场已经高度有效,我们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美国是这样的市场,我们看到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大概只有10%多的基金能够打败各自的基准,从打败基准的比例来看,专业机构在美国已经很难超越市场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市场。这个过程是怎么形成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确实是现在信息传递的效率远高于历史,同时资本市场本身得到的关注,也高于历史水平,有太多的人、非常多的资源投入这个市场。当所有管理者更努力的时候,驱动这个市场本身能更早实现价值发现功能,也导致机构投资者更难战胜这个市场,这可能是所有市场发展到后面比较极端的时候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发现美国出现了这种现象。
中国有重大差异的地方是,第一,中国市场本身的参与者很多,我们有太多的个人、其他机构、很多不专业的机构,确实有对资本市场理解比较少的机构在参与市场。因为这种多元的参与,使市场的效率没有那么高,给这个市场创造阿尔法提供了比较好的外部的土壤。
另外,我们看到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即使是专业机构,因为公司治理的原因,因为考核机制的原因,造成投资行为非常大的扭曲,这种扭曲事实上会导致市场经常出现无效。
回过头来看,一些恍如隔世的情况会阶段性地经常出现,就人类本身来说,我们都有这些天然的弱点,知识可以积累,但是智慧还是很难去同步达到。因为这些原因,资本市场还会有阶段性、间歇性、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多的无效率的情况出现。
2013-2015年的时候,传统行业因为需求放缓,经营压力变大,进入调整阶段。互联网行业却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巨大的反差使传统行业的公司非常恐慌,全社会形成共识,需要向互联网转型。这种思潮折射到资本市场上,发展到极致,也形成很大的扭曲。大家一方面对转型的方向有过高的预期,另一方面却导致那些本身竞争结构比较稳定的行业,容易被市场所忽视,这个是在2013-2015年,中国市场最扭曲的一部分。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当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已经高度明确化,市场的不确定性下降了之后,过去这些行业低估的部分,又在2016、2017年得到了资本市场比较大的修正。这本身是一个市场阶段性没有效率、也会阶段性有效率的过程。
建立自己的坐标系
对于做研究或者做投资来说,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发现这个市场无效率的部分,怎么做?从自身体会来说,我希望建立一个参照系,建立一个坐标系,我们通过研究,能够对未来有所判断或者是预测。
我自己是在1996年本科毕业以后到深圳开始接触资本市场,当时市场是一个庄股横行的年代。我研究生毕业,2001年到国泰君安证券的时候,正好又经历了股票市场从一个庄股横行到做庄模式破灭的阶段。
从2003年开始,整个行业寻找一个可持续的方向,开始去关注企业的竞争力、公司的基本面,投资逐渐向国际规范去靠拢,那是一个国内机构投资者最关注企业质量和竞争优势的阶段。但是在2007年之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大股东成为上市公司股价影响最大一股力量。2009年以后大股东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到了一个史无前例最高的程度,甚至在短期之内产生很大的扭曲。
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我自己的体会是,在这个市场上,还是可以很好的通过做基础的研究,发现公司的未来价值创造,可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回报,可以获得一个长期的超额收益。
简单的说,选到好的行业,回报率高的行业,找到优秀的公司,在合适的价格做投资。
所有的投资,估值水平,也就是价格,一定是最重要的,因为价格决定了你的回报率。再好的公司,过高的价格可能给你比较低的回报率,甚至负的回报率,这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的投资,是希望面向未来,通过分享企业的价值创造,来实现我们自己的投资回报,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更多的判断企业的未来,这是我们做研究的根本目的。我们研究过去,研究历史,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更大概率的去分析和判断企业、行业的未来发展。
在这之前,我们在行业研究和积累的时候怎么建立框架?我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一个比较好的类比的参照系,我们研究了当时美国标普500的行业结构分布和利润分布。
美国是一个大国,中国也是一个大国,美国的产业非常全,中国的产业也很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系和指标,我们可以观察过去40年的数据。当然这个图只是到2012年,之后我也就没更新了。当我们把标普500的数据看过之后,初步形成了框架。
可以看到,在一个大国里面,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成熟,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分布。
金融行业永远是一个大行业,它关系到所有的人,也关系到整个经济活动的运行。在格林斯潘几次降息以后,美国金融泡沫的时期,这个行业最高占到标普500市值的22%,2012年大概是16%。我们可以看到,医疗行业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占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大概15个点以上。标普500的市值结构里面,它也一直是一个排名前三位的重要的行业。
高科技行业是美国最大的一个行业,在2012年的时候,行业占标普500的市值是18个点,目前肯定更高,我估计大概是24-25个点左右,现在没有仔细去看。但是还没有到2000年,因特网泡沫时候的比例,当时占整个市场市值接近三分之一。
我们还可以看到,可选消费(也就是耐用消费品)和日常消费一直是两个比较稳定的行业,它的长期比例都是在10个点左右。
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确实是一个非常稳健的经济体,他的工业行业一直都是在10个点左右的比例。虽然工业占就业人群的比例在下降,但是,我们看到过去40年来总体上维持比较高而稳定的市值比例,美国的制造业还是很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像电信服务、像公用事业、大宗商品、原材料这些行业,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国家发展的成熟,这些行业在经济结构里面所占的比例是下降的。能源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这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但未来这个行业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比如当我们交通电动化以后,汽油不再是重要的燃料,也许这个行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我们再看一下,这些行业的利润占标普500的比例,这个相当于做了一个市值加权。红色线是指这些行业的估值水平高于整个标普500的。比如医疗行业长期高于整体是很容易理解的。电信和公用事业为什么会高,我觉得是因为这些行业在美国处于稳定的状态,他们的风险贴现比较低。而2009年之后,整个美国资本市场是一个长期利率下行,甚至走向一个超低利率的阶段,这个时候稳定的行业,估值水平容易略高。
金融行业的估值水平,一般是低于平均水平的,主要因为这是一个高杠杆的行业,同时有委托代理机制的原因,用其他人的钱去冒险,导致金融行业的风险更大,所以他必须有一个高的风险溢价。
我们可以看到挺有意思的是,科技行业的利润比例是高于它的市值比例,我觉得这个背后的含义可能是说,科技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确实有一个比较高的风险溢价,市场并没有给它更高的估值。或者说当公司比较小的时候,有不确定的时候,会有比较高的估值,当公司非常大了之后,估值会下降。当然我们看到,最近五年发生的变化,尤其是两三年,美国最大的一批互联网公司,他们在最大体量上面实现了高速增长,这个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因为互联网可以更广泛的接触到C端所有的人群。
消费品行业总体来看,是一个估值水平和整个系统市场接近的,有一些时候略高的状态。能源行业长期的估值水平是低于它的其他的行业对比,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本身大家对于这种情况的可持续性抱有一定的怀疑。
我们做研究的过程,本质是一个收集信息,收集数据,然后再分析处理这些数据。我们希望能够理解判断背后的商业逻辑,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洞察力,能够预测未来,能够指导我们的投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用现实去检验,去修正。

2023-12-07 10:05

我们做研究的过程,本质是一个收集信息,收集数据,然后再分析处理这些数据。

2023-12-06 11:41

所有的投资,估值水平,也就是价格,一定是最重要的,因为价格决定了你的回报率。再好的公司,过高的价格可能给你比较低的回报率,甚至负的回报率,这是无法避免的。

2023-12-06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