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鸣刘晓龙内部分享:现在对应了新一轮牛市的开始阶段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41回复:95喜欢:288

我很看好聚鸣投资,从他们那儿吸收了逆向投资的部分思路,也就是持续研究估值最低的行业。下面的观点,和我基本一致,对于熊市时间长度的估算,对于A股估值底的认同等。逆向投资+顺势交易,也就是细分行业板块从历史估值最低点上涨30%-50%,涨幅领先于市场,判断市场主流确立,我觉得适合普通投资者。

《市场底确立,开启新一轮行情20221012》行中衡 2022-10-12

一、底部判断

2008年10月20日时,我写过一篇文章,A股历史时刻的预判20181020。我能明显感觉当时是底部,历史性的机会。2019年1月4日,第二个低点确认。相差两个半月。也就是大家说的政策底和市场底。

一般来说政策底和市场底相差2-6个月,谁先谁后不一定。

这一轮行情,22年5月2日的文章,A股趋势研判,底部确定V起来。我认为4月27日是第一个底部,可以说政策底。22年10月11日是市场底。

我于10月11日午间,在上一篇文章,A股趋势研判220917,自主可控成为主流的留言中进行了回复并置顶。判断当天是转折点。相当于2019年1月4日的第二个底部。

我有两个朋友,一是做长线的私募基金经理,二是短线交易者,我是中线,我们三人昨天中午一致判断是底部。

我对于时间与市场情绪比较重视,其他什么技术指标,宏观经济,我只是观察,但不作为重要依据。另外,我对于市场的对称性也比较重视。比如说牛市涨的月份比跌的月份多,一般连续下跌不超过3个月等。

21年下半年,我认为22年9月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现在比我预想的晚一个月,也比较符合。

我今天看到成都雷立刚的文章,说他的大的判断基本都对,但是做得并不好。我自2018年底开始大的判断,也基本正确,做到知行合一,就不一一列举了。复盘2018年10月开始的牛市历程

此处我认为底部确立,当然不是立刻就进入牛市,第一年一般是结构性行情,部分行业产生赚钱效应,一定要找主流板块。第二年才有普涨行情。比如2019年多数人没赚钱,2020年-21年才是普涨。

“300亿明星私募”聚鸣刘晓龙内部分享:现在对应了新一轮牛市的开始阶段

去年的三座大山,对整个市场影响很大。

另外一个在我们体系里很重要的,是看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

港股的这次机会我叫做,史诗级的机会。

因为港股历史这么多年,这次达到了最便宜的状态,能跟它相比的只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的估值PE 6.8倍,PB比这次要高。

这次的估值PE 7倍,PB是史上最低。

所以为什么10月底开始港股的反弹?

港股11月涨幅26%,12月涨幅6.8%,1月份涨幅10%,是领先于A股的。

原因就是,香港跌得比我们透。

我们在10月底的状态下,A股的估值比2018年的底部高大概10%。

2022年4月26号,A股的整体估值比2018年的底部高7%左右,10月底高10%左右,基本上就没有创新低。

除了消费少数行业创了新低,其他没有创新低。

经过了过去3个月的港股反弹,是一次巨大的错误定价的修复。

A股,过去的3个多月,截止到上周,沪深300从最底部的涨幅大概是15%-16%,创业板大概10%-11%之间。

所以整个的修复,现在已经不是最低估值的位置了,但是一个中低估值的位置。

我们自己测算,距离估值的中位数大概有20%左右。

为什么公募的滚动收益率从15%,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降到了5%?

就是因为从2021年的2月18号到2022年的10月底,市场总体上一直在跌,跌了大概一年三个季度。

时间上对于一轮熊市来说也够了。

2019年、2020年正好是两年牛市,从2019年的2月份到2021年的2月18号;

从2021年的2月18号到2022年的10月20号,这是一轮熊市。

时间差不多,两年对一年零三个季度。

其实,现在就是对应了新一轮牛市的开始阶段,大概类似于19年的5月份。

整个的估值,港股是从负的2倍标准差,A股是从负的1倍标准差,现在修复了之后,现在处于一个中低位置。

我们自己的定义,整个估值处于中低位置,股市没有风险,

或者说没有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只是未来赚多赚少的问题。

牛市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发展,在乐观中成熟,在癫狂中结束。

最癫狂的时候,就是2021年1月份;

现在就属于在犹豫中发展,从最底部到现在正好3个月。

2月又进入了调整,很像2019年的5月份。

2019年也是,1月底市场开涨了,涨了2月到3月,4月份市场开始调整了,调整两三个月之后,真正的牛市开始了。

第一波都是估值修复,还看不到基本面的配合。

在这种情况下,没理由悲观,最差的情况就是时间换空间。

今年经济复苏得非常温和,到了今年的下半年,美国的经济下行可能也结束了。

因为美国经济下行,去年下行了一年了,它也结束了。

到了今年的年底,全球见底,一起往上走。

全部讨论

复盘2018年10月开始的牛市历程 原创 行中衡                。                  
2022-01-29 09:45          
自2018年10月20日开始的这轮牛市,我认为已经结束了,牛市结束的具体时间点,需要回头再来确定。
我是板块轮动,波动持股。根据我在本轮牛市参与的投资标的,作一复盘,穿插相关历史文章链接。
一、投资标的梳理
1、2018年10月-2019年6月
A股历史时刻的预判20181020,A股的新一轮牛市开始了。这轮牛市的收益率比较高,就是因为我准确预判了牛市的开头,全身心投入、重仓参与。
2018年11月,我参与了5G板块,5G访谈,投资机会在哪里?标的是世嘉科技,现在的股价比那时还低。说明大部分公司股价都是波动和周期,而非成长。
2019年初,我参与了京山轻机、天通股份等,都是光伏设备公司。回头看,选的公司估值虽低,但非产业链核心公司,股价与业绩弹性都一般。表明我对于光伏产业链并不熟悉,没有能选出存在预期差的核心标的。

天通股份成长性分析
京山轻机的光伏设备与商誉分析

2、2019年7月-2019年12月

主要标的是水晶光电,共达电声。逻辑是手机产业链反转,无线耳机普及。当时看好手机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板块方向选择正确。
以水晶光电为例,投资者如何确定买点

谈谈共达电声的参与价值

3、2020年1月-9月
2020年初,由于疫情,选择了数据中心奥飞数据。疫情开始我就选择了互联网相关标的捷成股份、齐心集团、立思辰(豆神教育),但是由于持仓连续两个跌停,卖不出去,错过了这几个标的两周翻倍的机会。后面再选择进一步扩散的数据中心标的奥飞数据。
2020年6月,选择了字节跳动相关游戏公司凯撒文化。当时,省广集团已经炒了很长时间了,但凯撒文化还无人分析,但是有相关公告中可以查到字节跳动代理旗下游戏。
云计算之IDC公司,奥飞数据价值分析

今日头条独家代理旗下游戏,谈谈凯撒文化的预期差
A股进入牛市第三阶段,主流板块是什么?,我认为新能源车与互联网板块是后期的主流板块。后面一年多时间,选择的标也没有偏离这几个行业。
2020年7月-9月,这一段行情比较差,我也一直找不到标的。特斯拉将在21年9月21日发布高镍电池,我潜伏了盛屯矿业。
4、2020年10月-2021年9月
我选择了杉杉股份,新能源车销量环比上升,锂电产业链复苏。我跟踪特斯拉产业链已经一年,2020年7月起就看到长城汽车开始走强,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在环比上升。

谈谈杉杉股份

杉杉股份股价波动与业绩,谈谈交易经验

后期也参与了三元正极材料 公司天原股份,锂电设备公司科恒股份。
2021年7月-9月,参与了扁线电机公司长城科技。当时看出了汽车零配件向好的趋势,行业龙头伯特利在走强。
长城科技的选股逻辑

5、2021年9月至今

2021年9月至今,参与杰普特。看出了MOPA激光器在锂电、光伏领域的增量。
2022年1月至今,参与浙数文化。我认为数字经济是今年的看点,IDC是新基建,游戏业务是基本盘。

谈谈杰普特光电

谈谈浙数文化
做好板块轮动与中期持股策略,牛市10倍不是梦,收益率超额完成。
可以看出,我选择标的一直是科技板块,围绕TMT行业。我是做通信设备的,容易理解科技公司。
每一轮标的选择,都是围绕主流板块。从手机与无线耳机,到IDC、网络游戏,再到新能源车、锂电、汽车电子,激光设备与互联网等。
持股周期1个月-1年,股价涨幅一般为50%-200%。
参与标的,都是机构关注,或者社保入驻,基本面不错,估值偏低,但存在预期差。
不参与业绩太遥远的题材,比如说电子烟、燃料电池、人造肉等。

我一般持有2-5个股票,重仓个股比例超过50%,有时达到100%。
二、牛市总结与后续计划

1、这一轮行情,确实和历史上的牛市有所不同。
2020年7月,券商等蓝筹股出现大幅度约一个月的上涨,由于政策等原因未能持续。
主流板块龙头涨幅都是数十倍,医疗、白酒、建材、光伏、锂电、半导体等。但大部分股票涨幅并不大,所以大家对这轮牛市存在分歧。
并没有出现历史上的最后45度集体上涨高潮阶段。
2、个人账户出现数次大的波动。

2020年由于疫情,开年回撤约30%。
2021年1月-4月16日,杉杉股份跟随 锂电等板块大幅度下跌,净值回撤超过30%。

2022年初,杰普特大幅下跌,浙数文化大幅度波动,账户回撤30%。
杉杉股份的大幅度波动,给我很大的警示。我觉得A股牛市时间一般是两年半,所以在21年6月底开始不断的地撤出资金。
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熊市来了,自己能够从容撤退。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并没有做到,所以我转钱出去。账户净值在2022年1月大幅度下跌,确实也没能避开。
在21年6月起,写了近10篇关于熊市的文章,后期整理发出来。
个股普跌是21年9月开始,资源等周期板块开始大幅度调整,板块内个股普遍下跌40%左右。少部分个股下跌幅度60%,比如说永太科技等。
杰普特的年度业绩预告,符合预期,但股价还是大幅度调整,这在牛市里不可能的。熊市里,所有公司的估值都会大幅下行。牛市里PE30是低估,熊市里PE30合理。

选择浙数文化,我已经考虑了熊市的因素。低PE、低PB,股价从历史低位开始算,涨幅较小。但依然大幅度调整。
3、熊市的准备
我已经转出过半资金,买了债券基金和理财产品。
配置了少量B股,比如一致B。
持仓成长股杰普特,政策与低估值标的浙数文化,个人觉得下跌幅度相对可承受。
随着个股上涨,账户净值回升,还会转钱出去。
附文:低估值能否抵挡熊市的下跌,
修改于2021-06-11 17:16
球友知道,我从21年6月2日起就比较看空A股,边打边撤。


球友提出最大的疑问是,很多传统蓝筹股都在估值低位,比如说万科A、中国平安、银行股等。还有下跌的空间吗?
我从2010年开始研究A股,个人觉得只要熊市来了,估值低根本抵挡不住下跌。但是如果你能忍过熊市,那么低估值大概率会给你迎来丰厚的回报。
关键是,一年左右的熊市,基本是单边下跌。后面一年,有可能继续盘整。
而盘整的一年中,通常会有代表社会发展的行业出来领涨。这时候,你也看到机会了,但是手上的超跌低估值股票,怎么处理?
你可以确认,后面这些超跌蓝筹股都肯定会大幅度上涨,取得不错的盈利。但是,这些新兴产业,可能是数倍的盈利。
这个机会成本太大了。所以,往往这时候会换股卖出。
回头看,在熊市中持有超跌低估值股票,意义很大吗?我也不好说。
我觉得股息率,确实能抵抗熊市下跌。如果跌到10%的股息率,基本上是不可能再跌了。除非该行业周期性极强,业绩波动很大。
我愿意持有一致B,就是这个原因。后面会每年额度5万美元买B股,一些B股5年平均股息率,接近每年10%。
周期性不强的行业,股息率超过8%,肯定能抵挡下跌。
A股熊市里的武器,就是小仓位,轻仓做短线。其他方法基本都无效。2018年取得正收益的机构估计不超过10%,何况普通投资者。茅台03的高毅邻山基金是少数取得正收益的基金。
A股的熊市一般是一年大跌,然后盘整一年,这一年会有结构性机会。后面就是大牛市两年半左右。这是我总结的规律。
只要你躲过这一年下跌,对于有些研究的投资者,赚钱是不难的。A股的波动性,投机性都远超海外,而平均投资水平又低于港股。我们很容易取得优势与超额收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逆向投资+顺势交易,也就是细分行业板块从历史估值最低点上涨30%-50%,涨幅领先于市场,判断市场主流确立,我觉得适合普通投资者。”很认同这句话,自己在实盘中已经开始实践,谢谢分享。

2023-02-21 13:52

逆向投资的部分思路,也就是持续研究估值最低的行业,说的很有道理,对于股票其实现在可以做到w1,双融5.0

2023-02-21 08:15

马上冲顶结束,又喊人接盘

2023-02-21 09:09

又见行总的文章了!每次看到都心怀感激,respect!

2023-02-21 09:07

牛市在犹豫中产生

2023-02-21 08:56

学习行大观点:
1.逆向投资+顺势交易,也就是细分行业板块从历史估值最低点上涨30%-50%,涨幅领先于市场,判断市场主流确立,我觉得适合普通投资者。
2.对于时间与市场情绪比较重视,其他什么技术指标,宏观经济,我只是观察,但不作为重要依据。另外,我对于市场的对称性也比较重视。比如说牛市涨的月份比跌的月份多,一般连续下跌不超过3个月等。
3.底部确立后,当然不是立刻就进入牛市,第一年一般是结构性行情,部分行业产生赚钱效应,一定要找主流板块。
4.牛市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发展,在乐观中成熟,在癫狂中结束。


详述见下:
我很看好聚鸣投资,从他们那儿吸收了逆向投资的部分思路,也就是持续研究估值最低的行业。下面的观点,和我基本一致,对于熊市时间长度的估算,对于A股估值底的认同等。逆向投资+顺势交易,也就是细分行业板块从历史估值最低点上涨30%-50%,涨幅领先于市场,判断市场主流确立,我觉得适合普通投资者。
《市场底确立,开启新一轮行情20221012》行中衡 2022-10-12
一、底部判断
2008年10月20日时,我写过一篇文章,A股历史时刻的预判20181020。我能明显感觉当时是底部,历史性的机会。2019年1月4日,第二个低点确认。相差两个半月。也就是大家说的政策底和市场底。
一般来说政策底和市场底相差2-6个月,谁先谁后不一定。
这一轮行情,22年5月2日的文章,A股趋势研判,底部确定V起来。我认为4月27日是第一个底部,可以说政策底。22年10月11日是市场底。
我于10月11日午间,在上一篇文章,A股趋势研判220917,自主可控成为主流的留言中进行了回复并置顶。判断当天是转折点。相当于2019年1月4日的第二个底部。
我有两个朋友,一是做长线的私募基金经理,二是短线交易者,我是中线,我们三人昨天中午一致判断是底部。
我对于时间与市场情绪比较重视,其他什么技术指标,宏观经济,我只是观察,但不作为重要依据。另外,我对于市场的对称性也比较重视。比如说牛市涨的月份比跌的月份多,一般连续下跌不超过3个月等。
21年下半年,我认为22年9月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现在比我预想的晚一个月,也比较符合。
我今天看到成都雷立刚的文章,说他的大的判断基本都对,但是做得并不好。我自2018年底开始大的判断,也基本正确,做到知行合一,就不一一列举了。复盘2018年10月开始的牛市历程
此处我认为底部确立,当然不是立刻就进入牛市,第一年一般是结构性行情,部分行业产生赚钱效应,一定要找主流板块。第二年才有普涨行情。比如2019年多数人没赚钱,2020年-21年才是普涨。
“300亿明星私募”聚鸣刘晓龙内部分享:现在对应了新一轮牛市的开始阶段

去年的三座大山,对整个市场影响很大。

另外一个在我们体系里很重要的,是看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

港股的这次机会我叫做,史诗级的机会。

因为港股历史这么多年,这次达到了最便宜的状态,能跟它相比的只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的估值PE 6.8倍,PB比这次要高。

这次的估值PE 7倍,PB是史上最低。

所以为什么10月底开始港股的反弹?

港股11月涨幅26%,12月涨幅6.8%,1月份涨幅10%,是领先于A股的。

原因就是,香港跌得比我们透。

我们在10月底的状态下,A股的估值比2018年的底部高大概10%。

2022年4月26号,A股的整体估值比2018年的底部高7%左右,10月底高10%左右,基本上就没有创新低。

除了消费少数行业创了新低,其他没有创新低。

经过了过去3个月的港股反弹,是一次巨大的错误定价的修复。

A股,过去的3个多月,截止到上周,沪深300从最底部的涨幅大概是15%-16%,创业板大概10%-11%之间。

所以整个的修复,现在已经不是最低估值的位置了,但是一个中低估值的位置。

我们自己测算,距离估值的中位数大概有20%左右。

为什么公募的滚动收益率从15%,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降到了5%?

就是因为从2021年的2月18号到2022年的10月底,市场总体上一直在跌,跌了大概一年三个季度。

时间上对于一轮熊市来说也够了。

2019年、2020年正好是两年牛市,从2019年的2月份到2021年的2月18号;

从2021年的2月18号到2022年的10月20号,这是一轮熊市。

时间差不多,两年对一年零三个季度。

其实,现在就是对应了新一轮牛市的开始阶段,大概类似于19年的5月份。

整个的估值,港股是从负的2倍标准差,A股是从负的1倍标准差,现在修复了之后,现在处于一个中低位置。

我们自己的定义,整个估值处于中低位置,股市没有风险,

或者说没有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只是未来赚多赚少的问题。

牛市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发展,在乐观中成熟,在癫狂中结束。

最癫狂的时候,就是2021年1月份;

现在就属于在犹豫中发展,从最底部到现在正好3个月。

2月又进入了调整,很像2019年的5月份。

2019年也是,1月底市场开涨了,涨了2月到3月,4月份市场开始调整了,调整两三个月之后,真正的牛市开始了。

第一波都是估值修复,还看不到基本面的配合。

在这种情况下,没理由悲观,最差的情况就是时间换空间。

今年经济复苏得非常温和,到了今年的下半年,美国的经济下行可能也结束了。

因为美国经济下行,去年下行了一年了,它也结束了。

到了今年的年底,全球见底,一起往上走。

2023-02-21 07:02

行大早,谢谢分享

2023-02-21 17:50

学习

2023-02-21 17:28

逆向投资+顺势交易,也就是细分行业板块从历史估值最低点上涨30%-50%,涨幅领先于市场,判断市场主流确立,我觉得适合普通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