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5回复:281喜欢:180

生长激素无疑是最好的赛道之一。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可促进人体骨骼发育,适用于矮小症等疾病的治疗。

基于对生长激素市场的霸主地位,长春高新获得了超额利润,一度躺着就把钱赚了。

2005年金赛药业正式推出生长激素(水针)剂型,2014年又推出长效生长激素。

金赛药业收入由2005年1.44亿元,发展至2020年58.03亿元,增长39倍,15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27.94%。

2021年三季报显示,长春高新营收82.39亿元,同比增长28.75%。

然后,今年5月以来,长春高新股价高台跳水,累计跌幅近50%。

试问,股价腰斩,是大家预期变了,还是公司基本面出现了问题,亦或公司的赛道变了?

可以说全部命中。

咱们来看这两条信息:

9月30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153个药品集团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重组人生长激素被列入清单中。

10月21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关于开展广东联盟药品集团带量采购相关药品价格申报工作的通知》。

联盟地区包括广东、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广西、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市场的忧虑情有可原

生长激素一直是长春高新的核心利润来源。长春高新主营生长激素的子公司是金赛药业。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金赛药业实现营收61.61亿元,占长春高新营收的74.78%;

实现净利润30.42亿元,占长春高新净利润的92.51%。

应该说对于生长激素会不会集采,市场早有担心。

很多投资者和媒体之前解读时,认为:

生长激素粉针剂型满足3家及以上的集采条件,且竞争相对充分,将有较大可能被纳入集采;

而水针剂生长激素和长效生长激素短期内纳入集采的可能性较小。

但预期的微妙波动,已经产生蝴蝶效应,所以股价先跌为敬。

而这次部分省份的集中采购,打破了生长激素不会进集采的自我安慰,粉针和水针都涵盖了。

地方采购很可能是国家集中采购的预演,市场对生长激素集采全国推广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当然,我认同很多投资者的观点:

按照前生长激素水针、粉针竞争格局,以及渠道分布、销售模式、医保占比等因素,生长激素全国价格体系不会崩,短期竞争格局也难以大变。

比如现在生长激素使用量是医院内核医院外倒挂,呈现出院外70%市场,院内30市场。

医保比例方面,自费:医保=85:15。

所以,此次公立医院部分省份生长激素采购,确实影响相对有限。

那照这么说,市场是过度解读了?现在股价是给咱们送钱?

或许也不尽然,我们接着看。

1998年,长春高新的粉针获批,打破了生长激素由进口产品垄断的市场格局。

1999年,安科生物的粉针也获批了,从此哥俩埋头进行国产替代。

不过,2005年,长春高新的水针获批。2014年,长效水针获批,而且是全球第一。

安科生物,到2019年才获批水针,至于长效还在待报生产。

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

水针和粉针的区别。水针在药物活性、稳定性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所以慢慢地就成了市面上的主要品种。

不过这两款生长激素共同问题在于产品半衰期较长,注射频次较高,而长效生长激素可解决这一问题,目前长春高新是独家地位。

正是这中间长达15年,只有长春高新一家国产水针,国内小伙伴没人跟它抢,而国外的销售渠道建设太弱,所以实现了开头讲的躺着就把钱赚了。

长春高新能做到市占率第一,就是因为渠道做得好。

生长激素不能打广告,长春高新把各个医院的医生打通,儿童去看医生,医生开药院外拿药,利益捆绑,所以销售费用如此之高。

目前,生长激素市场,长春高新市占率达79%,安科生物的12%,两个玩家占据了91%的市场份额,双寡头市场。

集采政策将很大程度打破生长激素的市场格局。

随着集采扩大、常态化,以及竞争的加剧,长春高新想要保住这么高的市占率显然有点难了。

现在部分省份集采,对新加入者是绝对的利好,不需要自己去开拓市场,医保帮药企铺药了。

而之前医院基本都被金赛拿下,拓展十分困难。长春高新苦心经营的渠道壁垒瞬间瓦解,躺着挣钱日子过去了,跟一众厂商竞标,谁价低谁得。

对一个90%+毛利率的产品,哪怕降到30%,还是有点赚的,毕竟还要早日回本嘛。

要知道,原来这些厂家,除了安科,原先就是你有货也得慢慢打通渠道慢慢铺货,而没有渠道就是你卖的再便宜也铺不掉货。

集采直接把后发企业的渠道劣势补上了。

相当于缩短了好几年的差距,对应着长春高新来说,内卷也提前了好几年,好日子也少了好几年。

哪怕现在长效没有集采,一众后来者的的加入也将打破现有一家独大局面。

安科的长效在报批,维昇、天境、特宝这两年要上市。厂家多了,全国集采或许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客观讲,原来的生产激素市场就是渠道为王,而长春高新手里就拿着渠道这一王炸。

一旦被集采打破,那么医生还怎么开药?药价院内高院外地,消费者又会怎么选?

当然,还是有投资者说:国内市场还很大,蛋糕大了,哪怕分的企业多了,还是很可观的。

国外生长激素一直稳定在30亿美元。

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8年,我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从9.1亿元增加到4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55%。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销售总额约59亿元。该机构预计,到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220亿元。

估计这个报告没有料到集采,哪怕没有集采产品的价格也在自然下降,比如长效水针原来在15万每年,随着长春高新解决了原料问题,现在只需要8万每年。

所以,市场空间可能也没有那么乐观,所以有人预测,到2030年市场空间在150亿元左右,我觉得似乎更可信。

市场空间没想象中那么大,也可以从长春金赛药业总经理金磊的观点侧面佐证。

他亲口说过,渠道要下沉县城。

怎么理解?

也就是都是在现有的渗透率下,市区已经饱和,想继续高增速只能往下沉市场地方开拓渠道。

当然,长春依然会很挣钱,而且这几年长春高新不断拓展生长激素的边界,推出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等新适应症、骨龄仪等新产品。

不过随着更多玩家入场,以及集采落地,赚钱一定没有原来那么夸张。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集采后,30%+销售费用就没有了,综合算下来影响也就没有那么恐怖了。

不过预期改变了,必然先杀估值。

现在长春高新市盈率(TTM)在过去10年历史的底部。

那么,现在长春高新就真的便宜么?

也不见得,因为估值的逻辑变了,原来是躺着赚钱,业绩高增长。现在日子没有那么好过了,那么市盈率正常在20-30倍应该是常态。

客观讲,现在长春高新赖以生存的生长激素赛道在变得拥挤,而它还没能成功启动第二增长曲线,业绩的预判变得更复杂了。

认识企业的核心是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选择简单易懂的企业。

简单易懂的企业才更容易找到企业内在本质,要求能一句话说清楚企业内在本质和投资价值,一下估算出企业值多少钱。

如果公司判断的变量增加,就不容易对公司做出定性判断,不仅给公司带来估值困惑,而且投资的确定性也会降低。

 $长春高新(SZ000661)$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迷途羔羔羊2021-11-18 16:20

你的专栏有几篇长高的文章,不知道是不是转发的但比较透彻。兼听者明偏听则暗,听另一种声音也不错

投资无限职2021-11-18 16:19

还有个价值观或者说伦理问题。
如果没有那么多矮小儿童,那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销量?这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医疗需求,有多少是人为产生的?

东方不鸣西方鸣2021-11-18 16:08

《茅台,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片仔黄,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我要是现在发这种文章会不会被茅台粉,片仔粉锤死?

小李学投资2021-11-18 15:58

长新的铁粉比较多,不过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不同角度更加深刻的思考,不管是负面还是正面的。

笨笨的大熊2021-11-18 15:48

集采导致的竞争和降价说明护城河还是不够,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品牌或差异化定位取得主动的定价权。

合作的打新小咨询师2021-11-18 15:40

你懂个屁,不懂装懂,不知道你在说啥

何为投资即修行2021-11-18 15:39

我在评论长春高新的时候,被问最多的是,长效生长激素的适应症多少个么?市场规模多少么?那个回我的人说是1000亿,我不知道他哪来的数据。从楼主提供数据看,这个市场规模不大,而根据适应症,这个产品规模确实不大符合基本逻辑,哪有那么多矮小儿童,就算加上其他适应症能有多少?也符合我自己的判断。长春简单讲估值是靠这个大单品撑着没人和它竞争,现在情况在变自然估值下来。类似还有建帆生物AH树脂灌流器。

夹头之路J2021-11-18 15:17

雪球上向来是吹票的多,提示风险的少,我也持有长春高新,你说的有理有据,集采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未知性风险。

喜怒哀乐皆人生2021-11-18 15:02

写的很好

小熊投资2021-11-18 14:58

长春高新的三个核心问题:生长激素的规模有多大?公司的市占率有多大?集采对利润率的影响有多大?对于前两个问题,研究一下资料应该能很容易获得相关数据,而且随着行业的发展,我个人判断生长激素的市场规模和高新的市占率未来会继续攀升。而集采无疑会对利润率造成影响,如果集采对利润率的影响程度低于生长激素的规模增长和市占率的提升,那么这种影响就是相对有限的,而此时恰恰就是机会。而集采对长春高新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其实大家都在看,包括公司本身也在观察,目前也没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