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拿不住,真的是基民的错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9回复:17喜欢:24

2021年10月发布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洞察报告》)对影响盈利结果的产品因素和投资者盈利状况背后的投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数据统计和原因分析。《洞察报告》也告诉了我们很多“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结论:

1、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极易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大部分投资者喜欢在上涨时进入市场,呈现出一定的追涨性质。

2、盈利水平与持仓时长呈正相关,客户占比却与持仓时长呈负相关。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45.96%的客户持仓时长不到3个月,共61.6%的客户持仓时长都在半年以内,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投资者并不能真正地“坚持完”一个所谓的“中长期投资周期”;只有11.46%的客户能够持有基金超过3年,而持有基金超过十年的用户更是只有1.73%。

3、基金的波动率过高会影响持有人的盈利体验,从而影响持仓时长,进一步影响收益水平。数据显示,在成立满三年的基金产品中,年化波动率在20%-30%区间内的基金,客户平均收益率最高,能够达到8.94%。而波动率较小或过高,均无法获得更高的平均收益率:年化波动率在10%-20%区间内的基金,客户的平均收益率仅为4.82%;而对于年化波动率高于30%的基金,客户的平均收益率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只有7.63%*。(以上数据来源:景顺长城基金、富国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统计区间为公司成立以来至2021年3月31日。*收益率数据分别统计客户不同基金的收益情况,故单个客户持有两只及以上基金,会得到多个收益率数据。基金年化波动率统计区间为基金成立以来至2021年3月31日,年化波动率即收益标准差的年化值。年化波动率数值越大,代表回报远离过去平均数值,回报较不稳定,风险也就越高。)

《洞察报告》中提到了很多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也通过更加详细的数据展示来帮助投资者更为理性地看待投资中的那些不确定因素。在数据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投资者在投资时会面临主客观上的各种挑战。这些考验背后,更多的是人性使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全克服的。因此,相较于将正确的声音再重复N次,不如直接用实际行动来为投资者尽可能地降低投资中的不确定性,以期帮助投资者针对性地解决由于市场行情和投资行为而导致的典型“投资症结”。

投资症结1:市场风格切换太快,基金投资“跟风”可行吗?

今年9月以来,市场震荡走势进一步加剧,结构性行情持续深化,各个行业板块之间的轮动成为了市场的主旋律。从图1的数据统计中可以明显看出,今年1-8月累计涨幅排名靠前的指数小盘成长中证500中证1000等,在今年9月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而消费龙头上证50大盘价值这些前期跌幅较多的指数在9月则迎来了一波反弹

图1:今年以来各大核心指数1-8月的累计涨跌幅与9月单月涨跌幅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1/1/1-2021/9/30

市场风格的频繁切换,严重影响了今年投资的赚钱效应。基金今年的收益表现也与前两年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很多入场不久的基民产生了心理落差。从图2统计的2016年以来权益基金年度收益率分化情况可以看出,相比前5年,今年权益基金的收益率不仅异常数值较多,而且最大、最小值的分化性质差异尤为显著,上下四分位相对于“0”的位置也能让投资者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基金选择的重要性

图2:2016年来权益型基金年度收益率分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权益型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仅保留初始份额),今年以来收益数据截至2021/10/27。

箱型图简单释义:记下四分位点为Q1,上四分位点为Q3,记四分位距IQR=Q3-Q1,

则箱型图中上下限分别为Q3±1.5IQR,超出此范围的点即为异常值。

更让人感到痛苦的是,哪怕今年有这么多表现突出的基金,但更多情况是当你看到了它前面翻倍的收益买入后,自己却承受了后面这波不小的回撤,站得高,却不一定能看得远。即使你能在今年上半年“踩准”了投资风口,赚取到了投资收益,也没有办法保证下半年可以将其如数收入囊中。这显然与大多数投资者渴望追求的收益确定性与可持续性不符。

表1:今年前期业绩突出偏股基金近期的回撤情况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1/1/1-2021/10/27

疑惑和焦虑的情绪笼罩在投资者的心头上:站在当下时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投资?市场风格切换得如此迅猛且悄无声息,下一个投资机会又该怎么把握?

谁也不能给出准确的回答,因为这些就是市场给我们的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无法准确回答、无法明确预测,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在面对投资中的不确定性时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

市场上每年都不缺乏表现亮眼的权益基金,即使是在赚钱效应下降的今年。但不可否认的是,单只基金确实会因为受制于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和市场风格的变换,导致其实现长期权益市场平均收益率的难度较大。同时,全市场基金数量已达8548只,A股上市公司只不过才4455家(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08.31),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挑选出一只适合自己的优质基金的难度可想而知。

上述这一系列现象似乎都在向投资者表明,权益基金投资想要“跟风”已不可行,“跟得上风”更是难上加难,但这并不代表权益市场不具备投资价值。如图3所示,2005年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回报率达17%,说明权益基金的确是长期资产配置的沃土。如果每年都能达到这一平均水平或者比其再高一点的收益,那么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应该还算得上是理想的结果。

图3:2005年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与市场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5/1/1-2021/8/31。

但图4的数据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目标收益的实现难度——如果想通过投资单只权益基金来持续实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平均年化回报,选中近3年符合该条件的权益基金或许还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近5年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权益基金占比就不到一半了,如果时间维度拉得再长一些,符合这一条件的权益基金占比还会下降得更多。

图4:各阶段权益型基金中年化收益率超过17%的基金数量及占比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5/1/1-2021/8/31

那么既然“跟风”已不可行,单个权益基金的筛选和投资难度都在加大,应该如何降低投资不确定性对单个基金“净值增长乏力”的影响,从而更大概率地争取所谓的“持续增长”?此时就产生了大类资产配置与基金投资组合构建的需求。穿透底层来看,我国公募基金的投资方向目前还是以股票和债券两大类资产为主,并且从长期来看,股债会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负相关性。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一特征,在构建基金投资组合的时候考虑“分散化”带来的好处,则有利于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优化持有体验。正如马科维茨所言,分散化是金融投资里唯一免费的午餐

交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团队所打造的权益FOF基金,就是采用了上述提到的大类资产配置思路,并合理地运用了股债组合的思想,努力在大类资产配置层面降低波动,力争在取得每年度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策略争取超额收益,以期提升权益组合的投资性价比。

此外,虽然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长期收益确实非常“诱人”,但这一指数却没有可以直接可以投资的标的。因此,交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团队也希望通过权益型FOF基金的投资,运用专业的力量为投资者精选出优质的权益基金,同时叠加一定的换手率不断优化基金结构,以期突破单一基金难以长期与市场风格契合的瓶颈,力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长期可持续地分享权益市场的收益机会。

图5-1:“赢定投”组合净值曲线(对比沪深300指数)

图5-2:“交银全明星”组合净值曲线(对比沪深300指数)

表2-1:“赢定投”组合自运作以来的年度收益和最大回撤情况

表2-2:“交银全明星”组合自运作以来的年度收益和最大回撤情况

数据来源:交银基金,蛋卷基金,Wind;“赢定投”组合数据区间:2019/10/08-2021/9/30,“交银全明星”组合数据区间:2017/1/3-2021/9/30

 投资症结2:“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一现象,如何“治本”?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一行业痛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或许取决于所要面对的投资者类型。对于一些投资纪律性较差的投资者而言,设置封闭期的基金产品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减少“追涨杀跌”的非理性操作,进而有利于提升其获得更高收益的可能性。但如果在封闭期内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不尽人意,持有人则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且“封闭期”这一设置也会让部分投资者产生一些本能的抗拒,一方面原因在于,将资金锁定一段时间,投资者对于期间的流动性需求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强制性封闭的要求始终带着一丝“强制色彩”,对于想要“培养投资者愿意主动选择中长期投资”而言,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

《洞察报告》也指出,回撤确实是影响投资者持仓时长的重要因素,他们可能会因为忍受不了回撤而选择离场。这就等于直接放弃了未来收益的空间,即使从后视镜的角度来看,一些基金和组合确实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回报。可如果代价是净值波动较大,显然在路径上并不能将收益顺利地“传导”给投资者。因此,相比在产品上增添其他的因素,从根本上去思考如何解决基金产品或组合的净值波动较大的问题让投资者更加舒适地度过“艰难持有期”、更加顺利地实现“中长期投资”或许更为关键

以交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团队打造的“我要稳稳的幸福交行版)”为例,该组合自2017年1月20日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为-2.79%(同期沪深300最大回撤-32.46%)。发生在2018/1/23-2018/2/9,共历时17天,至2018年4月完全修复;成立以来的第二大回撤为-1.69%,发生在2017/11/21-2017/12/7,共历时16天,至2018/1月完全修复,整体来看,“我要稳稳的幸福(交行版)”具有回撤较小、修复较快的特点。成立以来的前两大回撤均发生在组合成立初期,除此两次之外,组合回撤基本控制在-1%以内,真正贯彻了其“投资首要控风险”的核心理念,努力为投资者打造真正拿得住的投资组合,以期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和盈利舒适感、实现“化净值所见为客户所得”的美好愿景。

图6:“我要稳稳的幸福交行版)”自成立以来的回撤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交通银行,数据区间:2017/1/20-2021/08/31

即使是在今年的震荡行情下,“我要稳稳的幸福交行版)”也取得了4.57%的收益率(截至2021/10/26,数据来源:交通银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年的震荡行情更像是各类基金产品和组合的“试金石”——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水涨船高”,投资者能直观感受到的或许只有收益高与低的区别;一旦“行情好”的大潮退去时,方可知道谁在“裸泳”。

帮助投资者应对投资中不确定性的方式的深度,也能反映出对投资者负责任的程度。

投资症结3:赚钱效应下降,如何有效提升获得收益的可能性?

除了持有体验和盈利的舒适感,投资中的不确定性还会影响投资者获得收益的确定性

在风格切换加快、行情震荡加剧、赚钱效应下降的今年,想要通过“躺赢”或者精准地把握板块轮动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赚取到同前两年一样高的收益,几乎已不可行。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者提升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呢?

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尽量选择严控回撤的基金产品或组合,2块钱变成1块钱意味着要亏损50%,但1块钱要变回原来的2块钱则需要增长100%,因此,控制回撤这件事本身就是在帮助投资者提升获得收益的概率,有利于降低投资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另一个是从收益分布的角度来看,尽量选择收益不过分集中、业绩具备可持续性的产品或组合,这样投资者在入场时既不必过于纠结时点、不必担心“追高”成为“山顶洞人”,也不必忍受较长时间的低位徘徊,陷入“一买就跌”、“跌跌不休”的“自闭”。

依旧以“我要稳稳的幸福交行版)”为例,我们对其进行了自成立以来的完整月度运作情况分析,目的是为了观察组合的“突出表现”是否会过度集中在某几个月或者某个区间内。从表3中可以看出,截至今年8月底,“我要稳稳的幸福(交行版)”上线以来共经历55个完整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运作表现情况较为稳定,说明组合的适应能力较强,不依赖于特定的市场风格,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取得持续稳健的运作表现,为投资者在买入时节省择时的精力。虽然一些优质的权益个基也确实能够在长期创造出10%、15%以上的超额收益,但它们的超额收益往往来自于某一区间内,并且背后所蕴含的投资风险也往往容易被投资者“选择性”忽视。如果“不幸”错过了这段投资区间,投资者可能会在低位徘徊一段较长的时间或者经历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外的回撤。因此总体来看,“我要稳稳的幸福(交行版)”运作表现的可持续性及风险控制能力均较为优秀,对于不少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而言或许是比单只权益基金更好的选择。

表3:“我要稳稳的幸福交行版)”自成立以来的月度运作表现

数据来源:交通银行,数据区间:2017/1/20-2021/8/31。

组合的月度运作表现不作为未来任何潜在收益情况的预示。

基金投资是否要“跟风”、净值波动大担心“拿不住”、对收益“不确定性”的担忧……这些症结本质上都反映出了投资者对投资中不确定因素的态度——需要更为明确的解决方案。今年的行情掩盖了过往收益的光芒,将以前这些被投资者所忽略的问题一个个重新揭露出来,给不少过去两年“跑步进场”的新手基民上了生动的一课。

漫漫投资之路总是充斥着诸多不确定性。与其在“蹦迪”和“ICU”之间“反复横跳”,不如慢一点、稳一点、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扎实一点。当穿越市场牛熊变换蓦然回首之时,才会发现:走来的路上镌刻着的,是自己内心最深切的感悟——“慢即是快”。

风险提示:

我要稳稳的幸福组合(蛋卷版)业绩:自成立起至2017年底收益率9.09%、2018年5.78%、2019年7.12%、2020年7.71%、2021年1-9月3.79%(数据来源: 蛋卷基金,组合在不同销售平台上因资产配置差异等原因业绩可能有所不同,应以各销售平台展示的业绩表现为准。)

我要稳稳的幸福”组合是由销售机构向投资者提供的基金销售增值服务。符合销售机构相关要求的个人投资者可以根据销售机构所提供的组合的目标和定位以及自身的风险偏好自行选择是否跟投(即根据组合基金配置比例认购/申购组合内的一揽子基金)。投资者接受销售机构服务不得被视为组合主理人向投资者提供了任何投资建议,组合主理人亦非该服务的法律关系当事人。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组合及其所投资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组合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组合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人认真阅读组合所投基金的相关法律文件,了解组合所投基金的风险与收益特征,并关注组合的风险评级及特有风险,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

全部讨论

持有体验本身就反应了基金管理者本身的水平,说投资者拿不住本身就是推脱责任和不专业的表现

2021-11-02 12:08

分散化是金融投资里唯一免费的午餐。

2021-11-02 10:26

总结:长期持有+分散

2021-11-02 10:18

盈利水平与持仓时长呈正相关

2021-11-02 10:04

深有体会

2021-11-01 17:28

这篇文章写得最好的是:
对于想要“培养投资者愿意主动选择中长期投资”而言,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


投资要想取得良好的长期收益,必须长期持有权益资产,这是投资之本,联合报告用心良苦,针针见血,它的全对.怎么让投资者长期持有权益资产?不要以为画几幅漫画,让投资者触及灵魂就可以,根本之道是让投资者感到舒服,良药也可以是甜的,扎针也可以是愉快的,这是资产管理之本.谁先理解到这两本书不是一本书,谁就是No.1,公平.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2021-11-01 16:17

请教,蛋卷没有全明星组合吗?

2021-11-01 16:12

全明星是否是带飞组合

2021-11-01 13:13

好强,谢谢@我要稳稳的幸福 的分享

2021-11-01 13:10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88.00,也推荐给你。
交银施罗德联合另外两家基金公司联合发布基金报告,每个字都对,就是笔杆子没拿对,我很疑惑基金们一路洗刷基金投资者是个神马情况,结果,交银罗德亲自反思投资者体验,必须严重点赞.
交银旗下,王牌基金云集,如今有这个姿态,我对那些基金的看法又上升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