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0
这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我觉得有很多受教育的地方,但是还是有些不是很清楚的部分。
1.这些收入中是否广告已经不是大头(出去政治类广告),也就是recast已经是最大的收入贡献?如果是,这些内容都在四大手里面,为什么还要分钱给电视台?
2.怎么解释这些年来SINCLAIR的下滑和nextstar的快速股价上升? 是管理层的问题吗?从其他的比较看,似乎市场给nexstar的规模和网络效应的premium过高。怎么看这些同类型公司的估值差异?
3.这些公司发展还行,估值很低,分红也不错,杠杆率也不高,就是哪怕继续运营下去,三年五年终值为0也收回成本了,为何会如此的低?比较了一下每个公司雇员,毛利率,周转率都各不相同,如何比较分析?

这个似乎是被全面低估的行业,但是几年前就被低估了,实际原因在哪里?$TEGNA(TGNA)$ $格林电视(GTN)$ $耐思星传媒集团(NXST)$
引用:
2022-05-05 03:37
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ing ideas in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 One should, for example, be able to see that things are hopeless yet be determined to make them otherwise. -- F Scott Fitzgerald<...

全部讨论

最近看了分析和一些earning call,会发现这个本地电视台的逆风还有一段时间的差距。 由于三年一签的retrans协议都是自己认为5%的增长,所以收入端变化不大,成本端增加了不少收购和节目购买,而收入的变化就在广告收入了。 在选举的大小年这个变化是挺大的。
从其他方面看,做台长,真正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合适的团队?超强的内容?还是运营?disney最近的sport JV给这些公司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举个例子,tegna目前是四大的最大的转播站,而gray做的内容鼓吹的是自己的本地新闻和体育 。retransmission的费用在非选举年都占了40%左右。 内容上看来巨头们没有太分彼此,内容还是强势的。
负债表差别就大了,如果说资产端主要是电视台和这些分出去的频段,以及大大小小的工作室,那么我们当然青睐有内容制作本事的gray,但是gray的逆周期兼并,大量的负债使得最近的逆风非常难做,负债相当高。而tegna由于收购失败,大量现金甚至还能做回购回报消费者。EV/EBITDA角度上tegna有优势。
选举年今年有些变数。现在川普的资金吸引力还是个问号,今年大选还很难说如何。不过自己说的后半年一般广告占比85%,所以这个利好本地电视和内容多的gray。

2023-03-12 01:16

地图会比土地更加真实吗?所以其实除了这些看得到的数字以为,我们还要竭尽所能探知真实。为什么这种夹缝生存的企业,还会有这么强的议价权呢?以至于过去十年的收入都没有降低。
他们会有新的转型可能吗?新的app会有机会扩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