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往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72喜欢:44

2012年7月份,茅台创出了当时的最高股价,179元(复权后)。当时的估值水平大概是17倍PE。作为国内绝对的消费股龙头,上市公司标杆企业,这个估值水平无论如何不能说太贵。随后股价下跌到大概140-150元区间,估值水平回落到大概14倍PE的水平。与朋友讨论以后,我们都认为,这个估值水平绝对是不高的,是可以入手的。我们在150左右开始逐步建仓。

没有想到的是,随后遭遇到了行业“塑化剂”与“八项规定”政策的双重打击。作为政策限制的重点,茅台成为了灯光下的焦点。2013年,茅台股价一路下跌。到2014年1月份,这轮长达一年半的股价下跌周期才宣告结束。茅台的估值最低跌破7倍PE,PB只有区区2倍。茅台的股价下跌幅度累计达到了55%,跌去了一半还多。

2014年初的时候,一个朋友咨询理财的问题。我说不用买什么其他理财和基金产品,你就买茅台就行。当时茅台的静态分红收益率已经达到5%。即便考虑未来茅台增长前景不佳,几年以后,分红收益率估计也能接近两位数,这样的资产拿在手里是绝对不亏的。然后朋友听完以后,还是觉得收益一般,而且白酒的不确定性太大,毅然放弃。

这样极端的跌幅和估值,事先无论如何是想不到的。在最初与朋友讨论买入的时候,我们还讨论过如果估值水平继续下滑怎么办。讨论完的结论是,这样优秀的资产,估值无论如何是跌不破10倍PE的,我们买入的估值水平是14倍,即便下降到10倍,跌幅在20左右,再计入业绩增长,安全边际是绝对充分的。然而我们还是低估了市场先生情绪波动的幅度水平。

遇到这样的行情,只能是一路跌,一路买。我记得很清楚,2014年1月的那个最低点附近,还被我小抄了一把底,几乎在最低的价格水平上买入了几手。总算下来,按照复权后的股价,我的成本大概是130多元,以股价最低的82元计算,浮亏达到了40%左右。这是我那个时候个人投资遭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浮亏,而且时间长达1年半,压力和自我怀疑是持续存在的。

极端的行情一定遭遇到了极端的情绪。当时流行的观点是,即便没有政策打压,年轻人以后也不会喝白酒了,白酒与钢铁煤炭一样,注定是一个毫无前途的夕阳产业。我们认为这个观点简直是荒谬。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也无法证伪这个观点。我记得为了证实年轻人喝白酒,我还专门叫了几个更年轻的朋友一起喝了场大酒,同时也是自我解闷,结果大家喝的不亦乐乎,酩酊大醉。还有种观点认为,因为有塑化剂的存在,对健康极为不利,所以以后中老年人也不会喝白酒了。我们觉得喝酒本身其实对健康就没啥好处,愿意喝酒的人,还在乎这点塑化剂吗?如同人人都知道尼古丁对身体健康有害,但不妨碍中国的烟民一年贡献几千亿的税收。但这样的观点当时也只能是聊以自慰。在行情下跌最厉害的时候,哪怕有哪个县哪个乡镇传出禁酒令,毫无疑问,茅台开盘先跌2个点以上为敬。

在极端的环境下,各个酒企的经营也出现了很大问题。那一轮周期调整,除了茅台,其他所有白酒企业的利润都出现了巨大的下降。其实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茅台护城河的强大,但在行业贝塔面前,市场对个体的利好是完全视而不见的。面对当时的困境,以五粮液为代表的酒企为了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最初选择挺价,严禁经销商降价,结果是越不降价,消费需求越差。而当时茅台的董事长袁仁国一开始就选择顺价销售。茅台的零售价最低跌破过800元的出厂价,形成了倒挂。我和朋友几乎每天都在讨论茅台和其他酒企的应对策略。讨论完以后,我们一致认为茅台的应对是正确的。其他酒企是错误的。因为在行业困境下,首先要保障的是酒企和经销商的现金流。你把货全压在自己手里出不去,即便一分钱也不降,但在不断萎缩的需求下是毫无意义的。而且通过率先降价,还可以抢夺其他酒企优质的经销商和终端客户。事实上,五粮液和其他酒企的禁价令也没有持续多久,随后都跟随茅台降价销售,但最佳时机已经过去。经过那一轮调整后,茅台彻底甩开了五粮液和老窖,在纯高端市场上一骑绝尘。这也印证了当时我们的观点。

但很可惜的是,自己当年还年轻,也没有太多前辈请教。在茅台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了下来,反而在随后茅台主升浪来临之前匆匆卖出了。因为在2014-2015年的牛市中,与其他股票和指数相比,茅台的涨幅显得可怜。股价下跌的时候心态没有乱,反而在随后股价上涨过程中心态失衡了。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2015年股灾后,心态更加脆弱。其实茅台的股价在股灾中并没有下跌太多,但正由于没有下跌太多,事后庆幸,开始逐步把茅台抛售了。等于3年坚持下来,最后获利其实是很一般的。事后分析,当时的卖出,其实更多的还是出于对证券市场前景高度不确定的恐惧,认为股灾以后可能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恢复。事实上,仅仅过了半年多,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市场就恢复了上涨,而且茅台成为接下来当仁不让的绝对领头羊。

这样的教训是很惨痛的。而且在相当时间内,我都认为类似2013年茅台那样的机会可能再也不会遇到了。但实际上,市场上永远都有下一班列车。现在在另一个消费股龙头,牧原,几乎完全复制了当年茅台的路径。

从2021年2月份到现在,牧原经历了长达两年半的股价下跌,最高跌幅达到65%之多,实际比上一轮茅台的下跌时间和幅度更长更大。在下跌过程中,股价连续跌破了此前牧原上市以来所有的估值底部。2018年遭遇非瘟的巨大利空打击下,牧原的头均市值最低不过4000元一头,现在牧原的头均市值已经跌破2000元大关。按照最保守的长期头均利润300元计算,牧原的估值水平也到了6倍PE,与当年茅台底部相当的程度。如果按照行业头均利润200元+牧原超额利润200-300元计算,目前牧原的估值水平仅仅3倍PE出头,也即现在的价格投资牧原,3年以后就会完全回本,其余的时间就是你的一台免费印钞机。

当然,这样夸张的估值水平同样是遇到了巨大的情绪利空。市场先是质疑牧原造假,后来谣言不攻自破。然后开始质疑牧原没有了成长性,但实际上仅从出栏量计算,牧原未来也还有至少一倍空间,更不用说其他业务的成长空间。然后又开始质疑牧原的管理方式。但市场如何聪明,能够比得过全球养殖规模最大企业的老板更懂养猪吗?

事实的情况是,在后非瘟的几年时间内,牧原领先同行的超额利润从头均100元扩大到了300元。牧原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大幅扩张后,成本还下降的企业。牧原也是行业内唯二非瘟后累计正盈利的企业(另外一家是中粮)。在非瘟后的巨幅扩张过程中,正邦天邦傲农新希望都已经濒临倒闭或严重骨折。其他的企业也把2019和2020年的盈利全部亏损,只能靠着外部融资维持经营。然而与当年市场对茅台的利好视而不见一样。在猪价萎靡不振的大环境下,市场对牧原的这些超级利好同样选择无视。今年全行业经营管理水平最好的牧原的股价的跌幅居然与濒临倒闭的正邦相当。市场先生的短期不理性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当然,牧原股价跌幅大超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牧原的融资买入金额一致比较大。在国庆节前后,一些之前的融资买入者出于各种原因,开始大幅卖出。在利好不明显,缺乏买盘的情况下,股价出现了连续的大跌。如果优秀企业的股价遭遇到了非企业基本面原因的大跌,其实是市场先生又开始给其他参与者免费送福利的机会。

当年茅台五粮液股价大跌的时候,我和朋友曾经困惑于一个问题。即便把茅台五粮液的库存老酒全卖掉,恐怕都不止那点市值。五粮液市值最低到过400亿左右的程度,而当时五粮液账面上的现金和类现金加起来就300亿。所以我们当时曾讨论过姚老板买万科其实还是缺乏战略眼光。当时姚老板应该巨资买下五粮液,然后把现金分掉,就可以接近收回成本。现在的牧原其实也到了这样的一个程度。仅仅牧原已经建成的8000万头猪舍,重置成本就在1000亿元以上。此外牧原还有300万头能繁母猪,3000万头存栏育肥猪,最大的饲料加工厂和屠宰场,一只训练有素的14万人的员工队伍。如果重置牧原这样的一家龙头企业,没有3000亿元恐怕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即便有这么多钱,恐怕也打造不出牧原的经营管理水平。但现在市场先生却给了这样的资产仅仅1700亿的估值。

目前为止,全球最牛的投资者,巴菲特,也曾遭遇过若干次股价腰斩的经历。芒格在经营自己的私募基金时,更是在1973-1974年连续两年遭遇大跌,累计跌幅超过70%。如果不是两位老人家事后巨大的成功,仅仅看当时他们的经历,可能也会得出“不过尔尔”的结论。实际上,市场的短期评价与一家企业的长期成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不止企业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一个伟大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几只苍蝇的叫唤,就会变得庸俗不堪。

从事任何工作,任何行业,想赚取超额利润,都是不容易的。做所谓实体工作和实体生意,大家都有感触。但到了证券市场上,人人却都想不劳而得。这是不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证券投资的平均盈利水平并没有超过全社会平均利润回报率。即便有个别巨大的盈利案例,实际上,背后的坚守与洞见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欲戴皇冠,先承其重,放在任何机会上都是成立的。

精彩讨论

国产林林漆2023-10-22 15:18

思路清晰,所见略同。

棉场主的价值投资03-06 09:29

和我当年买茅台的心路历程几乎一样,现在买入并持有的牧原股份理念完全一致。

股今同2023-10-22 16:26

老兄一看就是投资有水平,对牧原比较了解的人,关注不少时间了,一直发言比较少,今天这文章点个赞

渺_不可言2023-10-22 20:04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认知对且长期坚持,能赚到大钱。
认知对单不能坚持,赚点小钱。
认知措而长期坚持,血本无归。
认知错而马上就改,亏点小钱。
首先得确定自己的认知是对的,这点其实很不容易,需要真正的能力圈。$牧原股份(SZ002714)$

大鹏渔夫2023-10-22 23:12

感谢您的复盘,当时我是13年底跌破150块开始建仓的,14年初最低跌至119块多,但斌把这次投资当作“上甘岭战役”,可见当时市场先生的残酷与疯狂,14年初的时候跌破1000亿市值,董宝珍还因为这事打赌而裸奔了。可当时茅台的库存酒全部不考虑年份,按当年飞天出厂价819元处理,市值也有2200亿之多。
今天我也同样重仓牧原,以现在的市值,未来公司资本开支降下来后分红率已经远超当时的茅台了,在一个近乎“永续”的生意里,这样的机会要等很多年才出现一次。

全部讨论

2023-10-22 16:26

老兄一看就是投资有水平,对牧原比较了解的人,关注不少时间了,一直发言比较少,今天这文章点个赞

和我当年买茅台的心路历程几乎一样,现在买入并持有的牧原股份理念完全一致。

2023-10-22 15:18

思路清晰,所见略同。

2023-10-22 23:12

感谢您的复盘,当时我是13年底跌破150块开始建仓的,14年初最低跌至119块多,但斌把这次投资当作“上甘岭战役”,可见当时市场先生的残酷与疯狂,14年初的时候跌破1000亿市值,董宝珍还因为这事打赌而裸奔了。可当时茅台的库存酒全部不考虑年份,按当年飞天出厂价819元处理,市值也有2200亿之多。
今天我也同样重仓牧原,以现在的市值,未来公司资本开支降下来后分红率已经远超当时的茅台了,在一个近乎“永续”的生意里,这样的机会要等很多年才出现一次。

2023-10-22 21:33

我想起一个结论:生意模式最重要。养猪是堆钱就可以堆出来的。

2023-10-23 07:53

希望与楼主共同坚持到牧原新高之日。

2023-10-22 21:30

有阅历之兄,牧原新高之时,便是我们把酒当歌之日

2023-10-22 15:20

现在牧原的头均市值已经跌破2000元大关。?按明年8000万计算也在头均2000元以上。

2023-10-22 21:07

拿一个周期性产品公司跟一个消费品公司比,不能赞同。

2023-10-23 00:05

我发现很多买茅台的都重仓牧原,都看好未来的现金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