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行业:复盘草甘膦50年周期轮动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34喜欢:49

1 复盘:草甘膦 50 年景气周期轮动

草甘膦一种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广谱除草剂,自 1971 年被拜耳产业化,先后经历 了半个世纪的市场化竞争和行业格局变迁,我们通过复盘草甘膦 50 年的价格变化,认 为草甘膦有望逐步走出底部区间,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开端。 1971 年,孟山都公司成功研制出草甘膦类除草剂农达(Roundup),并于 1974 年 在美国注册,1976 年在美国实现商品化销售。2001 年孟山都公司专利到期,草甘膦成 为非专利农药。草甘膦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 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的 活性,使莽草酸途径中芳香族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合成受阻,进而导致植物死亡。草甘膦 与植物茎叶表面接触即可被吸收,能迅速通过韧皮部传输至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位。由 于草甘膦可以通过茎叶和植株分蘖传导到地下部分,其对杂草的根系也有很强的破坏力。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的、非选择性的全身除草剂,对 100 多种一年生杂草以及 60 多种多 年生杂草有效,其中一年生杂草包括黍属、地肤属、豚草属等杂草,多年生杂草包括狗 牙根、毛花雀稗、假高粱等。

草甘膦试剂产品主要有单剂和复配两种类型。单剂产品中最常见的是水剂和颗粒 剂。随着于杂草抗药性不断增强,草甘膦单剂已无法满足除草的需求,各类草甘膦复配 制剂应运而生。常见的草甘膦复剂有滴酸·草甘膦、2 甲·草甘膦、麦畏·草甘膦等,这些 复配制剂可以弥补草甘膦在药效上的不足,大大缓解草甘膦抗性杂草的蔓延趋势。

草甘膦的景气周期轮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1-2008):美国孟山都公司于 1971 年开发草甘膦,1974 年开始商 业化。1976 年到 1980 年是我国草甘膦从无到有的开启阶段,国家防火项目催生并加速 了草甘膦在我国的问世。1988 年,全国草甘膦产量达 1000 吨;1991 年,已有 14 个省 市的 19 家单位建有草甘膦生产装置,生产能力 2500 吨。到 2006 年我国草甘膦产能达 35 万吨,占全球产量的 50%以上。2006 年,孟山都宣布关闭一条 10 万吨/年的草甘膦 生产线。2006-2008 年间,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如大豆、玉米等加速推广,种植面积迅 速攀升,由2006年的1亿公顷提高到2008年的1.25亿公顷,对草甘膦需求持续增加。 此外,基于能源战略考虑以及环保需要,利用玉米、大豆等作为原料生产可再生清洁能 源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趋势,从而使得全球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间接地带动 了草甘膦除草剂使用量的上升。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也提升了草甘膦的生产成本。步入 2007 年,草甘膦价格开始大幅走高,至 2008 年中期一度达到 10 万元/吨的历史峰值。 在此期间,新安化工、华星化工、福华集团、江山股份等多家国内草甘膦企业纷纷进行草甘膦产能投资扩产。在当年世界十大农化企业排名中,第一次有了中国草甘膦企业的 名字——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阶段(2008-2013):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原油价格下跌,草甘膦原材 料成本下移。金融危机还导致全球农药需求萎靡。同年,孟山都 10 万吨生产装置复产, 草甘膦供给迅速提升.草甘膦价格开始急速回落,2009 年初便跌至近 2 万元/吨的水平。 2008-2010 年间,中国草甘膦企业新增产能开始持续释放。到 2010 年,国内草甘膦产 能增加至约 80 万吨,但全球草甘膦需求量仅 55 万吨左右,供应过剩明显。草甘膦价格 维持低位徘徊。我国政府开始不断提高环保要求,加大了对中小型污染严重化企业的整 治力度。2012 年初,10%剂型因污染严重被勒令退出市场。随国内环保政策进一步收 紧,生产企业需要采用分离技术对母液进行处理,草甘膦生产成本提高。不具成本、规 模优势的中小企业普遍亏损停工。随着下游库存消化,行业整体开工不足导致草甘膦供 给紧张。与此同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仍然持续扩张,对草甘膦需求进一步提升,草 甘膦价格于 2012 年中开始震荡上行。2013 年 9 月,草甘膦价格上涨至第二轮顶峰,达 到 4.46 万元/吨。

第三阶段(2013-2022): 2013 年四季度,随着价格大幅上涨,草甘膦行业的盈利 情况明显改善,新安化工等龙头企业纷纷扭亏为盈,前期退出市场的中小企业也逐步复 产。供给增加使得供需的弱势平衡被打破,草甘膦价格再度进入下行周期。2016 年 8 月份,草甘膦价格到达低点 1.7 万元/吨。草甘膦企业开始降负生产,部分小产能进入停 产状态。2016-2017 年间,国内环保政策趋严,多次环保督察使得多家不达标的中小产 能陆续关停,整体供给端收缩。同时,由于地方环保政策限制了部分草甘膦上游原料产 能的开工,甘氨酸等原料价格走高,草甘膦成本增加。2019 年,受致癌风波影响,草 甘膦遭受多个国家禁用或限制使用。大宗农产品处于低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农药库 存水平趋高以及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气候异常等一系列因素致使全球农药需求低迷,全球 草甘膦需求受挫,我国草甘膦出口量价齐跌,国内草甘膦行情开始持续向下。2021 年 卫生事件爆发造成全球供应链受阻,叠加极端天气影响,全球粮食贸易市场剧烈波动, 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受到全球粮食危机影响,全球粮食价格一路走高,粮价的上涨带动 农户种植意愿,全球农资需求增加。冰醋酸-甘氨酸及黄磷等基础化学品原料价格上涨 致使草甘膦成本增加。供给端,受飓风艾达(Ida)影响,拜耳的草甘膦工厂停产数周, 国内受乐山洪灾影响部分草甘膦企业停产,叠加草甘膦行业环保趋严后行业集中度明显 提高且短期无新增产能投放,库存处于多年来低位,供应紧张。此外,卫生事件导致全 球运输网络受阻,海上运费飙升,草甘膦运输成本增加。2021 年到 2022 年初,草甘膦 价格迎来第三轮大幅上涨,最高涨至 2021 年底的 8 万元/吨。

第四阶段(2022 年至今):进入 2022 年,随着国内保供稳价系列政策实施和海外 装置产能恢复,以及厂商受前期高价刺激开工率提升,草甘膦市场供需状况得到改善。 此外原料端甘氨酸价格下探,对草甘膦成本支撑减弱。草甘膦价格逐渐回归理性。 2022 年下半年,海外库存高位,开始进入去库周期,补库需求推迟,加上供需双方基 于价格的博弈,导致草甘膦价格进一步回落。草甘膦价格最低跌至 2023 年 6 月初的 2.45 万元/吨,接近历史低位。2023 年 6 月中旬至七月底,海外需求启动带动行业整体 库存出现明显下降,主流生产企业开始惜售。成本面上游黄磷、甘氨酸价格有所上调, 草甘膦生产成本提高。加之下游制剂企业、贸易商的抄底拿货,草甘膦价格触底反弹。 7 月底,草甘膦最高报价 4 万元/吨。受价格上涨影响,草甘膦企业开始停止检修或降负, 草甘膦行业开工率开始迅速回升,市场再度出现供大于求局面,草甘膦价格短暂上涨后 再度进入下跌通道。截至 2023 年 9 月 25 日,草甘膦市场价格已经下跌至 2.9 万元/吨, 处于历史低位。

2 草甘膦供需逐步改善,行业集中度日渐提升

2.1 需求:需求逐步回暖,库存延续去化

草甘膦是全球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作为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草甘膦可以同时杀 死杂草和农作物,因此在早期草甘膦只能用于作物播种前除草和非农田杂草治理。 1996 年,美国批准了基因工程除草剂耐受大豆、玉米和棉花品种的种植。随着抗草甘 膦转基因作物的面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草甘膦的使用量出现了迅猛增长。草甘膦凭借 除草效果好、毒性低、价格便宜、在土壤中易分解、环境友好的优势成为全球农业生产 中使用最为普遍、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2020 年,草甘膦全球市场规模达到 56 亿美元, 约占据全球除草剂市场份额的 23.3%。

大豆、玉米为主要草甘膦使用作物。分用途来看,2019 年草甘膦农业用途占比 76.2%。非农业用途占比 23.8%。非农业用途主要是指用于非农业用地的草甘膦除草。 大豆和玉米是主要的草甘膦需求作物,其中大豆田除草草甘膦用量 19.54 万吨,占比 26.5%,玉米田除草草甘膦用量 9.81 万吨,占比 13.3%。

巴西、美国、阿根廷是全球草甘膦用量前三消费国。2019 年,全球草甘膦需求量 达到 73.84 万吨。巴西是全球草甘膦用量最大的国家,2019 年巴西草甘膦使用量达到 14.2万吨,美国 10.8 万吨,阿根廷 8.4万吨。前三消费国使用量占全球总用量的 45.2%。 此三国高草甘膦消费量与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呼应,美国、巴西、阿根廷是全球转基 因作物种植面积前三的国家,由此带来高草甘膦需求。2019 年中国草甘膦消费量约 6.6 万吨,位列全球第四位。

受农业生产季节性的影响,草甘膦的消费也呈明显的季节性。北半球来看,以中 美为例,草甘膦主要需求作物,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的种植季节集中在 3-6 月份, 收获季节集中在 9-11 月份。3-6 月种植季通常为大量用药期。从中国到美国的农药出口 来看,由于海运时间需要 1-2 个月,叠加之后的加工配置和分销,美国厂商传统备货季 节是四季度,从 10 月、11 月开始,备货到次年的 3 月份为止,在用药季之前将库存提 高到 80%以上,大量用药季结束之后会保留 20%左右的库存。南半球来看,巴西和阿 根廷首季玉米、大豆及棉花的种植时间主要集中在 9-11 月份,二季玉米集中于 1-2 月 份,次年 3-6 月份为首季收获季节,6-7 月份为二季玉米收获季节。通常 9-11 月份为大 量用药季节。由于中国到南美正常的海运要 2 个月,加上到货之后还要继续加工配置、 分销到工厂,因此大型公司通常在二季度(从 4 月份开始)进开始进行大批量备药,在 9 月份用药之前把库存恢复到 80%左右。通常来说,大型公司通常在大量用药季结束之 后会保留 20%左右的库存。

2022 年上半年海外进口量激增致使库存高筑,2022 年下半年起海外进入去库存周 期。2021-2022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海外经销商纷纷囤货以应对海运紧张。据海关 出口数据显示,2021 年下半年至 2022 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三国的 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总量显著高于往年。2022 年下半年,海外库存屯至高位,开 始去库存周期,我国出口海外各国的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总量出现显著下滑。 2023 年上半年的出口量更是显著低于往年。以此推测,2023 上半年,巴西、美国和阿 根廷三家草甘膦主要消费国整体仍处于去库存阶段,高库存致使补库需求推迟,草甘膦 终端市场价格呈现阶梯下滑的趋势。

巴西补库需求持续好转,美国、阿根廷补库需求底部震荡,预计四季度海外整体 补库需求出现加速回暖。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去库存期之后,出口巴西的草甘膦数量已 经开始触底反弹。23 年 8 月份中国对巴西出口量提高至 5240 吨,已经接近 2020 年同 期水平。因此,我们判断巴西去库已经结束。阿根廷方面,出口量已经停止下跌趋势, 并连续多月保持低位稳定状态。美国方面,出口量也于 23 年 5 月份到达近四年的底部, 之后数月呈现震荡小幅上升态势。9 月份起,巴西和阿根廷将进入玉米、大豆和棉花的 种植季,而美国也将迎来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收获季以及接下来的小麦种植季。四 季度海外三国都将进入草甘膦用药季,预计海外草甘膦库存将会快速消耗。由此,我们 判断巴西草甘膦需求将进一步提升,而阿根廷和美国的去库周期将迎来尾声。整体来看, 我们判断海外四季度将陆续进入补库阶段,草甘膦补库需求将加速回暖。

2.2 供给:供应格局趋稳,新增产能有限

中国是全球主要草甘膦生产国。当前草甘膦全球产能约 118.3 万吨,其中海外拜耳 公司产能 37 万吨,其余 81.3 万吨产能都集中在中国。拜耳产能均采用二乙醇胺-IDA 工 艺路线,其工厂分布于美国、巴西、印度等地。国内厂商草甘膦产能以甘氨酸路线为主。 扬农化工为国内唯一采用二乙醇胺-IDA 路线的厂商。和邦生物掌握了天然气制备氢氰 酸工艺,实现了从天然气到草甘膦的全链条生产工艺。行业集中度方面,我国草甘膦产 业 CR3 达到 56.9%,CR5 达到 74.2%,行业集中度高。兴发集团、福华化工、新安集 团为我国草甘膦产能前三厂商,其中兴发集团产能 23 万吨,产能占比达到 28.3%。

落后产能陆续退出,供应格局逐步优化。沈阳化工研究院于 1973 年开始对草甘膦的合成、分析、应用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并于 1980 年开始进行工业化试生产。1982- 1990 年,我国草甘膦生产企业从 1 家发展到 3 家,产量从最初的 100-200 吨发展到 1000吨。2007年我国生产企业达到50家以上,产量约18万-20万吨。2006-2008年, 草甘膦由于供应紧缺问题价格飙升,最高达到 10 万元/吨,因此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资进 场。到 2014 年,我国草甘膦产能达到近 100 万吨,生产厂家超过 100 家,行业供应过 剩严重。2013 年 5 月,环保部出台《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 通知》,草甘膦从此迎来去库存期。随着环保政策不断收紧,我国落后草甘膦产能不断 出清,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供应格局显著改善。2022 年我国草甘膦产能 81.3 万吨, 生产企业降低到 10 家,未来也仅有润丰股份 2.5 万吨在建产能,预计 2024 年投产。国 内草甘膦行业格局基本整合完成。

近年来中国草甘膦行业整体产量、开工率呈现上升趋势,近两年产量、开工率呈 现显著下滑。近年来,随着全球转基因作物的推广,草甘膦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草甘膦 产量和开工率整体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中国草甘膦产量由 2009 年的 33 万吨提升到 2021 年的 62.05 万吨。行业整体开工率由 2015 年的 45.8%上升至 2021 年的 81.3%。 2022 年至今,中国草甘膦行业产量和开工呈现明显下滑趋势。2022 年,草甘膦产量 57 万吨,同比降低 8.16%,行业整体开工率 70.1%,同比降低 10.6 个百分点。2023 年 1- 8 月,草甘膦行业总产量为 32.8 万吨,同比降低 17.42%,行业整体开工率为 60.5%。

海外进入去库周期,2022 年 6 月-2023 年 5 月中国草甘膦供给明显下滑,库存不 断累积。2022 年下半年,海外补库结束,开始进入去库存周期,海外草甘膦需求下滑。 2022 年 7 月起至 2023 年 5 月,草甘膦厂家陆续进行装置检修或降负生产,草甘膦月产 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最高由 2022 年 6 月份的 5.7 万吨降低至 2023 年 5 月份的 3.5 万 吨。工厂库存方面,尽管行业开始降负生产,但因需求不佳草甘膦工厂库存逐渐高企, 由 2022 年 6 月的 1.67 万吨累积至 2023 年 5 月的 8.6 万吨。

2023 年 6 月至 7 月中旬,需求短暂大幅提升,库存迅速下滑,行业开工率迅速拉 升。2023 年 6 月份,草甘膦下游需求出现回暖,行业库存开始迅速下滑。2023 年 8 月 初,工厂库存下滑至 4.5 万吨的底部。与此同时,各草甘膦厂家开始陆续结束检修或停 止降负运行,草甘膦产量和开工出现明显回升。截至 2023 年 8 月,草甘膦行业月产量 提升至 5.1 万吨,开工率提升至 76%。 供给增加拉动库存回升,库存波动量验证需求复苏态势。2023 年 7 月中旬至 9 月 15 日,草甘膦需求经历短暂上涨后再度回落,随厂家负荷提升,草甘膦库存量再次回 升。至 9 月 22 日当周,草甘膦工厂库存再度回升至 6.85 万吨。行业开工方面,据百川 盈孚数据,9 月份草甘膦行业整体周产量约 1.1 万吨,相比 5 月份提升近 4000 吨。结合 行业周产量和库存变化来看,全球草甘膦需求复苏正在进行。

成本不断上涨,草甘膦毛利跌至近三年底部。2023 年 6 月份以来,随黄磷、甘氨 酸、IDAN 等原材料价格提升,草甘膦成本不断增加。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 2023 年 9 月 15 日当周,草甘膦成本提高至 2.6 万/吨。但整体来看,草甘膦成本仍处于近三年低 位区间。随价格不断下滑,草甘膦毛利不断走低。截至 2023 年 9 月 22 日当周,草甘膦 单吨毛利下跌至 3350 元/吨,已经跌落至近三年底部区间。在此毛利区间下,草甘膦价 格进一步下滑空间有限。

2.3 工艺:甘氨酸法为主流路线

当前实现产业化的草甘膦合成路线有甘氨酸法和亚氨基二乙酸(IDA)法。草甘膦 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甘氨酸法工艺和 IDA 法工艺。受国内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影响, 我国草甘膦生产工艺主要以甘氨酸法为主,占比达 72%,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产 技术体系。我国草甘膦产能高峰超过 100 万吨,但基于市场波动和环保趋严、相关政策 等因素持续影响,行业经历了近 10 年的调整,产能逐步缩减至 81 万吨左右,实际开工 企业数减少至 10 家左右,行业供应集中度明显提高,供应格局重塑基本完成。而国外 由于具有原料优势,主要采用亚氨基二乙酸路线。当前全球草甘膦产能约 118.3 万吨, 其中甘氨酸法产能 58.3 万吨,IDA 法产能 60 万吨。受国内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影响, 甘氨酸法产能都集中在中国。中国草甘膦总产能约 81.3 万吨,甘氨酸法产能占比达到 72%。

2.2.1 甘氨酸法

合成价格低廉、质量优良的甘氨酸是甘氨酸路线的关键之一。甘氨酸路线的基本 过程是首先以氯乙酸或氢氰酸等原料合成甘氨酸,然后甘氨酸再与其它原料反应合成草 甘膦。由于采用原料的不同,甘氨酸路线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工艺路线。目前主流甘氨酸 合成路线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Strecker)以及海因法(Hydantion)。不管采 用哪种路线,都要经过甘氨酸合成这个步骤,因此,合成价格低廉、质量优良的甘氨酸 成为甘氨酸路线的关键之一。 甘氨酸-亚磷酸二甲酯法具备相对优势。甘氨酸需再经与其它原料反应合成草甘膦。 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合成草甘膦的方法可以分为氯甲基磷酸法和亚磷酸烷基酯法。

氯甲基磷酸法:采用甘氨酸、多聚甲醛和三氯化磷为原料来合成草甘膦。这种方 法具有工艺路线短、原料种类少的优势。但是由于原料三氯化磷腐蚀性较强,生产周期 长,成本高,安全性差且收率很低(仅有 40%左右),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目前该方 法已经被淘汰。 亚磷酸烷基酯法:以甘氨酸、多聚甲醛和亚磷酸烷基酯为原料,经加成、水解反 应合成草甘膦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原料亚磷酸烷基酯烷基的不同又可分为亚磷酸三甲 酯法、亚磷酸二乙酯法以及亚磷酸二甲酯法。 其中,亚磷酸三甲酯法原料成本高,工艺条件要求苛刻;亚磷酸二乙酯法产品的 收率和质量均不高;而亚磷酸二甲酯法由于优势明显,成为草甘膦合成的主要方法。

短期内甘氨酸-亚磷酸二甲酯路线仍将是我国生产草甘膦的主流路线。亚磷酸二甲 酯法由沈阳化工研究院于 1987 年研究开发成功,目前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甘氨酸亚磷 酸二甲酯路线也已成为我国草甘膦生产主要采用的工艺路线。亚磷酸二甲酯法合成草甘 膦工艺以甘氨酸、多聚甲醛、亚磷酸二甲酯为主要原料,以三乙胺为催化剂,甲醇为溶 剂,通过解聚、加成、缩合和水解 4 步反应制得。

亚磷酸二甲酯法合成草甘膦工艺过程相对简单、原料来源广、产品纯度高,且三 废排放少。同时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亚磷酸二甲酯法已经实现了连续化生产工艺, 并且采用全自动 DCS 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最优化,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而且产品质量更加稳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也得到了很好的循环利用,参加反应的 原子几乎全部转化为产物和有用的副产物,原子经济性几乎达 100%,实现了草甘膦的 清洁生产。

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三乙胺和甲醇的大量使用增加了溶剂回收 的费用和环保压力,此外这种方法合成草甘膦的收率仅为 95%。由于甘氨酸-亚磷酸二 甲酯路线在我国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工艺条件已比较成熟,生产技术和设备等 方面也有很大改进,并且由于其它工艺路线在我国仍然存在原料或技术障碍,所以短期 内甘氨酸-亚磷酸二甲酯路线仍将是我国生产草甘膦的主流路线。

2.2.2 亚氨基二乙酸(IDA)法

亚氨基二乙酸(IDA)工艺由美国孟山都公司于 1971 年创制成功。IDA 路线是先 合成亚氨基二乙酸(IDA),然后 IDA 与甲醛、亚磷酸(或用三氯化磷代替亚磷酸)等 反应生成双甘膦,双甘膦再经氧化得到草甘膦。

亚氨基二乙酸路线的关键之一是中间产物亚氨基二乙酸(IDA)的合成。IDA 合成 路线由于原料的不同分为氢氰酸法和二乙醇胺法。 氢氰酸-IDA 法:主要原料为氢氰酸、甲醛、六亚甲基四胺及氢氧化钠等几种物质, 几种原料主要经过催化反应、碱解反应得到亚氨基二乙腈(IDAN),然后经水解、酸化 得到 IDA。氢氰酸法适宜大规模生产,并且生产效率高,IDA 纯度可高达 95%。目前国 外采用这种方法生产 IDA 时,其原料氢氰酸来源于生产丙烯腈的副产尾气,具有原料成 本价格低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我国采用氢氰酸法制 IDA 的 厂家主要有和邦生物,其掌握了通过天然气制备氢氰酸的方法,构建了天然气-氢氰酸IDA-草甘膦一体化产业链。 IDAN-IDA 路线:氢氰酸-IDA 法中的关键中间体为亚氨基二乙腈(IDAN)。亚氨基 二乙腈除用于合成草甘膦之外,在水处理、电镀、染料、合成树脂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我国企业重庆紫光发展出天然气-羟基乙腈-IDAN 生产工艺, 其 IDAN 可作为生产原料销 售给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草甘膦厂商可通过外购 IDAN 然后进一步水解、酸化得到 IDA,从而进行草甘膦的制备。目前江山股份主要采用此种技术路线,其有 4 万吨 IDAN-草甘膦产能。此外,和邦生物也曾采用外购 IDAN 的方式进行草甘膦的合成生产, 后随其进行 IDAN 产能扩产实现了 IDAN 的自给自足。

二乙醇胺-IDA 法:以二乙醇胺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经催化脱氢制备 IDA。由于二 乙醇胺主要依赖进口,且价格不断上涨,用二乙醇胺法生产草甘膦的生产成本高,限制了二乙醇胺-IDA 工艺路线在国内的发展。采用二乙醇胺-IDA 法路线的国内厂商有扬农 化工。德国拜耳(收购孟山都)旗下所有草甘膦产线均采用二乙醇胺法制备 IDA。 IDA 路线的共同点是先通过 IDA 与三氯化磷、甲醛生成双甘膦,双甘膦再氧化得 到最终产物草甘膦。双甘膦氧化合成草甘膦是 IDA 路线的又一关键步骤。双甘膦的氧化 可以分为化学氧化法和催化氧化法。化学氧化一般选用无机酸或无机盐、双氧水等做氧 化剂,常用的化学氧化法有浓硫酸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和电解氧化法。催化氧化法 合成草甘膦一般采用氧气或含氧气体作氧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由双甘膦合成草甘膦。 IDAN-IDA 路线和甘氨酸路线原材料成本相当,IDAN/甘氨酸、黄磷为主要原材料。 IDAN-IDA 路线主要原材料为亚氨基二乙腈(IDAN)、黄磷、液氯、甲醛和烧碱。据百 川盈孚数据,2023 年 8 月,IDAN-IDA 路线原材料总成本约 24886 元/吨,IDAN 和黄磷 总成本占比 81.3%。甘氨酸路线主要原材料为甘氨酸、黄磷、甲醇、液氯和烧碱,原材 料总成本约 25328 元/吨,其中甘氨酸和黄磷合计成本占比 65.2%。

3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提速,草甘膦需求新增量显 著

转基因作物推广拉动草甘膦需求。作为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草甘膦可以同时杀 死杂草和农作物,因此在早期草甘膦只能用于作物播种前除草和非农田杂草治理。 1996 年,美国批准了基因工程除草剂耐受大豆、玉米和棉花品种的种植。随着抗草甘 膦转基因作物的面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草甘膦的使用量出现了迅猛增长。以美国为例,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美国草甘膦用量由 1996 年的 2.2 万吨提升至 2014 年的 12 万吨, 农业用草甘膦占比由 1996 年的 65.8%提升至 2014 年的 90.4%。草甘膦需求量及农业 用占比的核心驱动因素便是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的推广。 美国数据显示,草甘膦在大豆田和玉米田的使用面积占比与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渗透率 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性。1996 年,美国草甘膦总用量约为 2.2 万吨,到 2014 年美国草 甘膦总用量达到 12 万吨,而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草甘膦消费量为 9.5 万吨,占美 国草甘膦总消费量的 80%。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美国、巴西、阿根廷为主要种植国家,大豆、 玉米、棉花为主要种植作物。自 1996 年首个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以来,全球转基因农 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长。截至 2019 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1.9 亿公顷, 其中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为 7150 万公顷,位列全球第一,巴西、阿根廷种植面积分别为 5280 万、2400 万公顷,位列二、三位。我国 2019 年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 仅为 320 万公顷,主要为转基因棉花,增长空间巨大。分作物看,2019 年,全球转基 因大豆种植面积 9190 万公顷,是最主要的转基因种植作物,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棉花 种植面积分别为 6090 万和 2570 万公顷。

美国草甘膦需求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呈现高度相关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 基因作物生产国,2019 年其转基因作物的总种植面积达到 7150 万公顷,占全球总种植 面积(1.904 亿公顷)的 38%。据 ISAAA 统计,截至 2023 年 7 月,在美国获得商业批准 的转基因作物事件共有 217 个,其中转基因玉米 48 个、转基因大豆 26 个、转基因棉花 32 个。美国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分别于 2007、2010、2013 年实现渗透率 90%, 2014 年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的渗透率分别达到 93%、94%、96%,之后多年保持 稳定。2022 年三种转基因作物渗透率分别为 93%、95%、95%。

巴西是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草甘膦消费国。据 Bioteclatam 数据,2020-2021 年度巴西总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 5600 万公顷,其中 大豆种植面积占比 66.73%,达到 3700 万公顷,玉米占比 31.05%,约 1736 万公顷。 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渗透率分别达到 99%、99%、95%。据 ISAAA 统计,截至 2023 年 7 月,在巴西获得商业批准的转基因作物事件共有 112 个,其中玉米 64 个、大豆 19 个、棉花 23 个。

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也是全球草甘膦消费量排名第三的国家。 据 ISAAA 统计,截至 2023 年 7 月,在阿根廷获得商业批准的转基因作物事件共有 80 个,其中玉米 52 个、大豆 18 个、棉花 7 个。2019 年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 2399 万公顷,其中大豆 1750 万公顷,玉米 590 万公顷。在转基因作物的应用程度方 面,阿根廷种植的大豆和棉花基本 100%采用转基因品种,种植的玉米 99% 采用转基 因品种,总体转基因作物的应用率接近 100%。

国内转基因政策陆续出台,转基因商业化即将落地。目前我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 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 甜菜和番木瓜 6 种作物。但进口的转基因品种只能用作加工原料,不允许在国内种植。 早在 2008 年我国就启动了转基因重大专项。2009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推进转 基因品种培育。2019 年以来,我国已经陆续批准 16 个转基因玉米和 6 个大豆安全证书。 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 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 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 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2021 年,农业农村部对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 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开展了产业化试点。 2022 年 6 月,转 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印发,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又迈出重要一步。 2023 年 2 月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 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扩大转基因玉米大 豆产业化应用试点范围,依法加强监管。随着我国转基因政策的不断推进,转基因玉米 和大豆的商业化渐行渐近。

转基因玉米和大豆除草成本低、单产高,农户种植积极性高。转基因大豆仅需喷 施 1次除草剂,除草效果即可达 95%以上,明显优于常规大豆喷施除草剂的效果。转基 因大豆可降低除草成本 50%,增产 12%;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 95% 以上,增产 10.7%,并且可以大幅减少防虫成本。我国玉米和大豆的单产仅为美国的 60%左右,重要原因是美国通过推广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耐除草剂大豆,增加种 植密度、减少病虫草害损失、降低农药使用成本、提高了产量质量和竞争力。此外,转 基因耐除草剂玉米和大豆都可以使用草甘膦作为除草剂,能够解决种植大豆玉米的大田 因使用不同除草剂而互相影响的问题,有利于进行大豆玉米的间作和轮作,实现高效生 产。

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之后渗透率有望迅速提升,带动草甘膦需求大幅增 加。美国、巴西、阿根廷分别于 1996、1998、2008 年引入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渗 透率分别于商业化第 13、11、4 年达到 80%。巴西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时间最晚,渗透 率提升最为迅速,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巴西进行商业化种植时转基因技术和推广已经较为 成熟,国际市场尤其是孟山都公司已经推出多个转基因品种。三国转基因大豆方面,美 国、巴西、阿根廷分别于 1996、1996、1998 年引入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渗透率分 别于商业化第 8、5、14 年达到 80%。我国遵循国际公认的、权威的安全评价标准与规 范,借鉴了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做法,注重我国国情农情,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 规程和管理体系。2019 年以来,我国已经陆续批准 16 个转基因玉米和 6 个大豆安全证 书。目前,我国国产抗虫棉市场占有率从 1999 年的 10%提升到 99%以上,自主研发的 转基因大豆、玉米性状优良,具备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的能力。综合来看,如果中国 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商业化种植批准,我们乐观/中性/悲观估计渗透率将分别于商业化第 5/8/10 年达到 80%。2022 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 1024 万公顷,较上年增加 183 万公 顷,玉米种植面积 4307 万公顷。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重要,扩大豆、稳玉米政策不断 推进的背景下,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预计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还将 不断提升。假设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变,大豆种植面积每年增加 100 万公顷。由于转基 因大豆和玉米草甘膦用量差别不大,以 2020 年巴西转基因大豆每公顷草甘膦用量 1165 克为基准,如果 2024 年转基因商业化种植批准,我们乐观估计到 2030 年,转基因玉 米、大豆商业化种植可带来草甘膦增量 6.6 万吨。

4 重点公司分析

4.1 兴发集团

兴发集团是国内磷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产品包括磷矿石、黄磷、食品添 加剂、草甘膦系列产品、有机硅系列产品、二甲基亚砜、电子化学品、肥料等。截至 2022 年底,公司拥有采矿权的磷矿石保有资源储量为 4.29 亿吨;此外,公司还持有荆 州荆化(拥有磷矿探明储量 2.89 亿吨,目前处于探矿阶段)70%股权,持有桥沟矿业 (拥有磷矿探明储量 1.88 亿吨,目前处于探矿阶段)50%股权,通过控股子公司远安 吉星持有宜安实业(拥有磷矿探明储量 3.15 亿吨,已取得采矿许可证,目前处于采矿 工程建设阶段)26%股权)。公司磷矿石设计产能为 585 万吨/年。

公司构建磷矿石-黄磷-草甘膦一体化产业链,原材料优势明显。公司目前草甘膦产能 23 万吨/年,规模居全国第一。公司宜昌园区内草甘膦具备显著的原材料保障优势, 主要表现在:园区自身配套 10 万吨/年甘氨酸产能;公司本部及子公司拥有规模化的黄 磷产能,能够就近供应;园区内有机硅装置副产的盐酸,也是草甘膦生产所需原料。此 外,有机硅装置可以有效消耗泰盛公司生产草甘膦副产的氯甲烷,既降低了草甘膦环保 风险,又提升了草甘膦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多年发展,公司掌握了先进的草甘膦生产工 艺和环保治理技术,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4.2 和邦生物

和邦生物是西南地区盐气一体化龙头企业。公司依托于自身拥有的马边烟峰、汉 源刘家山磷矿,以及西南地区天然气产地供应优势,通过自主创新、引进全球领先的生 产技术和一流的设备,多年来不断的进行核心业务升级,现已经完成了在化工、农业、 光伏三大领域的布局公司主要产品有碳酸钠、氯化铵、盐 矿、双甘膦、草甘膦、蛋 氨酸、生物农药、光伏玻璃、特种智能玻璃、Low-E 镀膜玻璃、光伏组件。矿资源及产 能方面,公司拥有盐矿资源储量 9800 万吨,盐矿开发产能 210 万吨/年,碳酸钠产能 110 万吨/年,氯化铵产能 110 万吨/年。

公司构建了天然气-双甘膦-草甘膦完整产业链。公司目前拥有草甘膦产能 5 万吨/年, 采用 IDA 法,在技术、成本、质量方面均处于行业一流水平。公司掌握了天然气制备氢 氰酸的技术工艺,依托西南地区天然气资源供应优势,及自身 9091 万吨储量的磷矿资 源,形成了天然气-氢氰酸-IDAN-双甘膦-草甘膦的全产业链配套。公司目前拥有双甘膦 产能 20 万吨/年,其中约 7-8 万吨用于内部生产草甘膦。此外,公司年产 50 万吨双甘 膦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项目完成后,公司将成为全球双甘膦龙头企业。

4.3 江山股份

江山股份拥有 60 多年农药产品生产历史,主要从事以除草剂、杀虫剂为主的农药 产品,以特种化学品、化工中间体、氯碱、新材料为主的化工产品,以及热电联产蒸汽 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营业务以农药、化工产品为主线,上下游建有自备 电厂、水厂、万吨级长江码头、氯碱化工、农药及其中间体、农药制剂加工、纳米绝热 保温新材料、阻燃剂、三废治理等工业设施,产业链配套完善,配套优势明显。公司农 药业务稳定,热电、氯碱、化工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利润贡献。公司拥有草甘膦原药产 能 7 万吨/年,其中甘氨酸路线产能 3 万吨/年,IDAN 路线产能 4 万吨/年。

4.4 新安股份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生产草甘膦和有机硅的企业。公司业务主要覆盖作物保 护和硅基新材料两大板块。围绕作物保护,公司实现了“中间体-原药-制剂”一体化, 业务涵盖种子种苗、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作物营养等完整的作物保护体系。硅基 新材料方面,公司现有有机硅单体产能 55 万吨/年,形成了从上游硅矿开采、工业硅冶 炼,到有机硅单体合成、有机硅深加工,到下游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公司运用 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氯甲烷进行有机硅生产,实现了两大业务板块的协同生 产。公司拥有草甘膦产能 8 万吨。

4.5 广信股份

公司是光气法农药龙头企业,坚持以光气在农药领域应用为业务核心,持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陆续规划了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新增产能,同时 布局公司农药产品上游中间体对(邻)硝基氯化苯和邻苯二胺等,形成农药原药和 精细化工品双轮驱动格局。此外,公司继续上沿下拓完善公司产业链,上游离子膜 烧碱全面投产,公司主要原料液碱、液氯和氢气全部实现自供,进而可以通过降低 运营成本、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增强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下游对氨基 苯酚全面投产,进一步夯实公司产业链条,延伸了氯碱-对(邻)硝基氯化苯等上 下游原材料的应用,提升主业竞争力,正式打通了从“光气–精细化工品-医药中 间体”的链条板块,构筑产业链共生生态,实现价值升级。

公司当前的主营产品为多菌灵(1.8 万吨)、甲基硫菌灵(0.6 万吨)、敌草隆 (1 万吨)、草甘膦(3 万吨)等。同时公司向下游继续丰富农药产品类型,拟开拓 茚虫威、噻嗪酮、噁唑菌酮、嘧菌酯、噁草酮等高价值或高应用产品,3000 吨环 嗪酮扩产项目、3000 吨的嘧菌酯项目预计会在 2023 年年底陆续完工,年产 1500 吨噁草酮、5000 吨噻嗪酮、1000 吨茚虫威预计于 2023 年开始逐步贡献业绩。未 来随着公司战略布局推进,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兴发集团# #广信股份# #新安股份# $广信股份(SH603599)$ $新安股份(SH600596)$ $兴发集团(SH600141)$

支持小兰的友友们请务必养成看完文章点赞、评论、或者评论时勾上同时转发的习惯。因为你的每一次点赞或者评论转发,都将是我前进的动力。点赞和评论越多,我才能有动力每天坚持更新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江北嘉兰04-02 07:28

老师请教了

啊2345604-02 07:28

m

做对的事Robin03-30 14:07

一个烂行业里的烂企业被说得像朵花

做对的事Robin03-30 13:12

兴发的水军

外卖骑手速成班03-30 09:45

有大佬说2.5w,比较低

我是梁山泊03-30 08:35

最近草甘膦的价格趋势分析,朋友您这边有吗?

江北嘉兰03-30 00:23

有嘛,老师请教了

江北嘉兰03-30 00:23

这个确实,老师请教了

江北嘉兰03-30 00:23

水泥看地产行业吧,老师请教了

lyiyi03-29 23:39

去年发了几次,又拿来发一次,有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