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为什么不如美国

发布于: 雪球转发:283回复:639喜欢:207

今天我发贴说中国体育不行,全球大概排80名左右,是体育弱国水平。

有人不服,论点是:为什么美国人擅长篮球橄榄球足球棒球,这些就算高价值体育,作为体育水平的衡量标准,而乒乓球,中国女足,赛驴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比赛不算高价值体育?也就是,为什么要按西方人标准来衡量体育?

他的问题实际是,为什么营收本身是体育经济水平强弱标准?为什么不是我们发展自己擅长的比如乒乓球,然后推广到全球?

这你算问对人了。

我来给一组数字,在去年,美国体育赛事,美国大学联赛NCAA,一年仅仅篮球一项(还有20多项其他的更赚钱的)就可以贡献70亿人民币营收,而职业篮球联赛NBA的营收则接近100亿美金,700亿人民币。

中国职业篮球赛事的营收是什么水平呢?CBA,一年10亿左右。

中国对标NCAA的是谁呢?CUBA,这一项营收数字从未公布,从公开报道上计算,门票加转播不超过1亿人民币一年,阿里体育竞标了7年运营权,一共花了7个亿,现在每年都在亏钱。

从营收水平,NBA大于NCAA大于CBA大于CUBA,从竞技水平上也是这样的一个规律:之前NCAA的30强选手阿拉巴马大学与中国国家队对阵,中国男篮是惨败的。

因为中国国家队是从CBA这个低水平竞技赛事中选出的15人,而阿拉巴马队则是NCAA这种一年70亿营收(不算菠菜等)的高水平竞技中产生的选手,两边实际水平差距是差N个数量级的:整个NCAA的注册球员是从美国高中生中的40万高水平运动员中选拔出来,未来可以有1%的人进入NBA,或进入其他联赛。

在今天的美国篮球梯队中,高中生中有40万高水平球员在每天训练,准备接受选拔进入NCAA,而NCAA中又有近3万名全球顶尖大学篮球运动员在接受全球顶级标准训练。

而CBA在中国选择口径只有那一万多男女都算的篮球体育生,水平当然差得很远。

也就是说,想要追上NCAA,至少你的体育人才库应该是40万人级别的,你的每日训练的全国顶级运动员,至少应该有3万人这个水平的,才能做到随便抽一个队就可以打败中国男篮。以CUBA的几千人不到的篮球运动员人才库,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更重要的是,NCAA篮球联赛的70亿人民币营收是盈利的,甚至吸引了菠菜几亿的池子,几百个大学赚的盆满钵满,这也就也就吸引了各个大学的军备竞赛,拿出全奖去吸引更多体育才华的学生,也吸引了更多家长愿意将孩子训练成这样的体育人才。

这样的循环提升的游戏,从最开始就注定中国队不可能凭借偶然的姚明王治郅这样的天才闪现,去长期打赢职业篮球的才华游戏。中国男足失败是注定的,男篮也只会逐渐日落西山(假如不归化的话)。

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说体育赛事的营收决定了体育赛事的竞技水平呢?

原因很简单,只有足够高的营收,才能有足够高的报酬吸引体育的才华加入,比如科比,比如梅西,比如梅威瑟,有营收才有钱去支持运动员的训练,奖金,工资合同,医疗开支,资本方的利润,转播方的流量,运动员水平才能够去有效的提升。

相反,在非常低回报的比赛中,比如保定篮球三人制比赛中,第一名发一头驴,当然只会选出三个明显身材走形的选手选手。

很明显,以当下CBA这样10亿收入水平,是不可能吸引足够多才华加入的,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营收规模意味着中国队实际水平会长期限制在很低的水平。

而且,以大学梯队CUBA比NCAA的1:70的差距,就意味着长期看中国队的篮球水平还会继续下滑。

要知道,很多运动员从事什么项目,是高度灵活转换的,很多篮球运动员在进入大学之后还可以选择是打篮球,打橄榄球,还是排球,或者跳高,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钱,同样的才华,更容易被大合同吸引,这并不难理解。

假如科比参加男子排球,或者詹姆斯参加橄榄球,很有可能也是天才级别的表现,要知道乔丹甚至NBA中间打了职业棒球,这件事本身就非常说明了顶级运动员的转型能力。

提供最顶级的收入的赛事和联赛,吸引的是全世界最好的运动员(不限单项),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NBA中球员的身体素质,放在排球和举重中,加上合理的训练,也是可以拿奖的。

但反过来则不同,比如一些冷门项目比如举重的选手进入NBA,是闻所未闻的。

乔丹,科比这些顶级运动员他们没有去排球,举重,乒乓球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是因为不赚钱。在收入欠奉的赛事或联赛中,球员的才华,实力,竞争烈度,是要下一个台阶的。

所以在奥运会中,中国队拿了38枚金牌,但是如果你仔细看,其中66%都是女子金牌;而剩下的三分之一里面,也大多是举重,乒乓球,射击等基本没什么商业价值,很难吸引到什么才华的赛事。

即使是谷大姐,她的收入9成以上也都是广告代言,真正靠体育本身拿到的合同收入是非常少的。

中国体育拿许多金牌,和中国体育水平弱不冲突。未来中国队甚至可能拿更多金牌,同时男篮输韩国输日本,未来输越南都是可能的。

全部讨论

简单说就是,举国体质只能在非商业化的运动中发挥作用。如果一项运动本身足够商业化(比如男子足球),举国体质就不灵了。

2023-09-05 01:00

其实不是商业化,而是中国孩子的人生没有容错率,从上学工作到结婚,你走错一步就意味着家庭层级的跌落,该运动时全是补习班,而美国孩子的人生容错率极高。所以到了这种需要撒大网拼资质概率的竞技体育上,就表现不行了。
当然正因为这个原因,你会发现那些需要创新的APP应用、游戏开发,最近AI等等的都是国外开发者先发的,其实就是国内可以“不务正业”的人实在太少了。

电影体育都是一个样,管得太紧,市场化不足。实际上第三产业服务业娱乐业才是最终能持续增长的产业。制造业容易产能过剩,加上自动化无人工厂普及,要多少就能日夜生产多少,但是需求容易饱和,因为人一辈子就住一个房子,一个房间就装一个空调,就那么点需求,早晚会饱和。但是服务业娱乐业没有产能过剩的说法,多看几场球赛,多下几次餐馆,多去几次旅游,反正是次数越多,代表生活水平就越好,人们幸福感越强,毕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娱乐消费。现在有一种错得离谱的误解,以为实体经济就是制造业,还嘲笑美国人 GDP 中水分多,因为他们服务业占比高。这种舆论政策导向,其实是严重误导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严重打压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把经济带到沟里面去,迟迟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2023-07-24 07:03

比不过就比不过呗,干嘛什么都要比,什么都要比得过…

2023-07-24 06:51

我觉得没啥问题。人家是商业导向的,优点是市场化竞争,容易进入正向循环。我们是zz导向的,特点是不怕亏损,可以持续在冷门项目里巨额投入。各走各路,主打一个差异化竞争。
我建议放弃篮球和足球项目,把钱撒向任何不赚钱的冷门项目,毕竟好钢要用在刀把,啊不,刀背上。

2023-08-27 12:04

几十万人团体操最工整最漂亮的国家,不代表任何实力。奥运会应该取消了,非业余选手太多。

2023-09-02 22:18

图片评论

2023-07-24 07:01

有啥好比的,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到大打过几次篮球,踢过几次足球,进过几次球场看球?在上面花过多少钱?
再看看娱乐圈明星赚多少钱,直播带货赚多少钱,搞体育成才率这么低有啥搞头。
咱们比一下白酒谁卖的好算了。

2023-07-24 11:18

篮球这个东西是球类运动里最吃运动天赋的,也就是说,一个身高2米百米11.5秒的选手不用怎么训练,都比苦练了10年的身高2米百米14秒的选手更容易拿到职业队的大合同的,而这个世界身体素质最好的人种就是黑人,智商最好的是东亚人,白人介于两者之间,所以你看美国篮球好本质上是他有大量的高运动天赋黑人群体的存在,任何这样的国家篮球都不差的,我从小打球,20多年前之前作为主力得过省运会银牌的,如果你没有接受过专业篮球训练就不要怼我了

2023-07-24 00:53

吴桥杂技团的顶碗,也能拿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