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与人性弱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3回复:105喜欢:356
选自 millionaire
茅台,在价值投资者罕见地引起了众多分歧,梁军儒认为因为未来两三年茅台的不确定性和目前阶段性高估(因为业绩下滑导致的PE升高),决定抛售茅台买入银行股,如果站在巴式投资的角度,但我个人完全不认同这种做法,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实业角度看茅台,茅台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下降,其次,我们的眼光应该更远大,两三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期限。这可能是价值投资的其他表现形式,但绝对不是巴式投资,如果是巴老,绝对不可能因为两三年的不景气而抛售有经济特权的优质企业。

我们经常因为对股价过分关注而迷失了方向,对股价一个劲的往下掉,我们的思绪就会变得凌乱,将利空放大,把很多不相关因素考虑进去,然后我们就会把符合自己感性认识的操作用理性的理论来解释,迎合部分跟自己相同倾向操作的名家,然后作出符合我们自己预期的操作,比如说,在当前股价不停下滑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毫无依据认为茅台的业绩应该要降一半,推导出茅台的PE要回到30倍以上,套用巴菲特理论过度高估可以卖出的操作和梁军儒阶段性高估操作,我们小手一方,心里就轻松了,看着股价进一步下滑,还有甜甜的滋味。但其实,茅台业绩真的要降一半吗?持续的时间要5年10年吗?即使PE回到30倍,算是过度高估吗?梁先生的操作用在你自己身上,你本身有独立思考吗?理性客观地看问题,这些有可能都是我们浮想联翩的结果,全都是违反价值投资原则的思想,我们有时候只是中了人性弱点的计。借用但斌的话,知与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对于股价的态度,我目前是平时三几天百度新闻搜索一下持股公司的新闻,新闻类的消息一般都不会带上股价,偶尔对公司有影响的大消息会透露股价信息,但我不会刻意了解股价,持股公司的股价有一段时间没有了解了。虽然偶尔会迫切想知道(广东人叫发钱寒),但理智思维大多能战胜感性认知。

股价其实并没有意义,它只不过是市场先生无聊的举牌,企业在某一个时间段价值是确定的,恒定的,我们持有的始终只有企业价值部分,简单说,云南白药,70块钱左右就是白药的价值中枢,去年49块的时候扫货,我也认为我持有的白药是70块的,现在好像白药在73块以上了,我也只认70块的白药(不是装B,因为压制自己知道股价,现在多少钱确实不知道)。

懂价值投资的人最终注定是要财务自由的,但实际上自以为懂的人多(可能也要算上我自己),真懂的人少之又少,确定财务自由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你现在拥有多少钱,也不取决于这两年的投资收益率,而取决于是长期收益率,比如,即使10%收益率,坚持25年,我们仍然能把财富翻成10倍。而长期收益率我们并不是要做到收益最大化(比如出白药换银行),而是长期稳定盈利,我宁愿要稳定的确定的10%,不要短期波动的不确定的50%。所以,目前股价持股茅台10年,你告诉我只能稳定10%收益,我表示满意,但你让我持股银行,这两年翻倍,但3年后不知道地方债和房地产的影响有多深,我认为这种游戏不是我能玩的,我只能用脚投票,茅台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远比银行高。

我们经常要分清楚什么是我们需要的,什么是对我们不重要的。比如说,我们知道自己的生活很重要,我对生活舒适定义为宁静舒适,即使像华尔街那种躁狂,像炒股大赛那种紧盯着屏幕过日子能实现更多的财富,我也不会选择这种令人神经病的工作,既然注定了财务自由就没有必要为多余的财富操心。我们并不贪心,永远只追求合理的回报,如果风险很高,即使能赚大钱也不能使我的眼球稍微动一下。价值投资者最后实现的巨额财富好像并不是主动争取的,好像是上天为奖励我们足够努力但不贪心而送给我们的礼物。

一下子分享不完的,以后有时间继续讨论。个人认为我自己此前对茅台的态度充分体现了这种质朴的思维,虽然是炒冷饭,我想还很多博友没来得及看这篇博文,下面再复制一下让大家分享:
 政府的厉行节约,三公消费的大幅削减成了茅台的致命伤,梁军儒明确表态基于考虑未来两三年茅台的不确定性和成长性大幅放缓可能,同时考虑有更好的投资标的,已经空仓茅台。梁老师和李剑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有挤掉三公消费和大型国企的泡沫,商务消费和个人消费上来,才是投资茅台的最好时候,目前有很多不确定性。林园是持有(但不增持不减持);但斌、林劲峰是重仓并先后增持;段永平是初步建仓后的轻仓状态。上述是各大师级对茅台的态度或者实际操作。

梁军儒先生作为我最早接触的老师,我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事实上,我们都看到,茅台正在面临危机,前所未有的中期的危机,按梁先生的推算,政务消费占茅台30%-40%,两三年后民间消费才能弥补,仔细看过梁先生上述博文的可以看出,梁军儒是对茅台有政府消费长期跟踪,而且通过各种努力,获得较为完整的有一定可信性的数据,也有经得住推敲的结论,我对梁先生的态度和能力表示佩服,但最终卖出的操作我并不认同。

如果巴菲特也持有茅台,我相信:  巴菲特绝对不会卖出茅台

个人认为,巴菲特投资思想的精髓(以前有文章写过了)不在于长期持股,能力圈,甚至安全边际等等,巴菲特理论的精髓在于以经营者的思维做生意,他思想里面一点买股票做投资的想法都没有,如何获取超额收益的思想没有,评估行业景气不景气的思想没有,什么时候严重高估卖出的更没有,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生意人,忠诚于自己的事业,绝对不会因为事业面临两三年的困境而把珍贵的收藏的事业卖出。下面容许我转载一段巴老巴菲特的信的内容。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4)

(喜诗糖果) 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我们在实际售出的糖果磅数停滞不前,事实上这是这个行业普遍遇到的困难,只是过去我们的表现明显优于同业,不过现在却一样惨。过去四年来我们平均每家分店卖出的糖果数事实上无多大变化,尽管分店数有所增加(而销售费用有同样增加),当然营业额因我们大幅调涨售价而增加许多,但我们认为衡量一家店经营绩效的标准在于每家分店卖出糖果磅数而非销售额,1983年平均一家店的销售量减少了0.8%,不过这已是1979年来较好的表现了,累计的降幅约达8%,集体订购量(约占整体销售的25%)在经过1970年代成长高峰后已停滞不前。

(保险业务)  如同去年我们所揭示的原因,我们认为1983年的惨况仍将持续好几个年头,不过并不表示情况不会好转,事实上一定会,只是要未来几年的平均Combined Ratio明显低于前几年的水准将不太可能,基于
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除非保费收入每年以超过10%成长,否则损失比率将很难压到比现在的水准还低。
 我们自己的Combined Ratio是121(低于100则是不利 millionaire注),由于最近Mike Goldberg以接手负责保险事业的经营,所以这个烫手山竽交给他来解决,要比本人亲自处理要来得好得多了,然而不幸的是,保险这行业前置期很长,虽然企业政策与人员可随时改进,但其效果却须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事实上我们就靠这点在投资GEICO上,赚了很多钱,我们可以在公司营运效益真正显现之前,先一步预期),所以目前的窘境事实上是我两三年前直接负责营运时所捅下的偻子。

 A我确实为巴菲特的高瞻远瞩所折服,像李嘉诚讲的一样,我们需要更远大的目光,李嘉诚把他自己成功的秘诀归结为“常人总在思考目前的问题,而我总在思考10年后事情会变成怎样”,如果用两三年的视角看,梁先生的立论很有力,但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我们看到5年后,我相信,茅台顺利度过危机获得长远的发展是大概率事件(前面已经有博文详细论述了),我们目前的危机其实是机遇,茅台转型的机遇,这是长远来讲始终必须面对的。

 B优秀是有惯性的,特别是茅台拥有强大商誉和庞大的现金储备的基础上,商业和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什么时候才能看清楚茅台业绩的转折点成为不可能的事,只要长远来看茅台继续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目前困难导致股价的中期下滑在10年之后可能仅仅是一个调整的小低谷,中期投资者可能错失良机。

 C对于我本身来讲,建立扎实的企业观,拥有大股东、首席执行官视角比赚钱重要;坚守能力圈,不贪不应该获得的收益比短期赚钱重要;建议长期稳定盈利体系的建立比短期赚钱重要。价值投资时一种信念,我不会用我需要的珍贵的东西(价值投资思想等种种)去换取我不需要的东西(比如说多余的钱)。

 D更实际一点的,我没有找到我能理解的更优秀的投资标的,拥有强大壁垒的事业盈利更稳定,我目前还没找到比茅台壁垒更深的替代品,个人认为,从长远看来,国内市场不一定就能找到比茅台更优秀的投资标的。即使被大众公认的便宜且有持续成长能力银行业,经过深入研究探讨,我并不认为在我能力圈范围内,我认同一句话,银行除了风险,剩下的都是利润,但是风险是什么,地方债展期?房地产泡沫破裂?铁道部巨额贷款不良资产?经常听到的行长为谋私利放贷?,我确实搞不清楚中国的银行业风险控制是怎么做的,一旦发生风险,银行资产是否能抵御,这条算术我确实不会算,所以我只能选择放弃。

 说得太多了,独立思考最重要。

精彩讨论

上善若水12017-11-16 22:22

巴菲特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补充弹药,跌可以补仓或者买入其它股来平衡收益,我想球上99.9%的人没这个前提条件,因此还是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当成巴菲特,这不好

办公室韭黄2017-11-16 22:31

格力,我消费过,美的,我消费过,华为,我消费过,伊利,我消费过,双汇,我消费过,苏泊尔,我消费过,云南白药,我消费过,阿胶,我消费过,恒瑞,我消费过,海天,我消费过,五粮液,我消费过,泸州老窖,我消费过,古越龙山,我消费过,青岛啤酒,我消费过。茅台,我记忆中,看别人消费过两次,一次是高端公务宴请,一次是老年人的七十大寿。不知道以后的中国是公务宴请越来越多呢?还是祝寿的时候,茅台越来越成为标配?

全部讨论

巴菲特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补充弹药,跌可以补仓或者买入其它股来平衡收益,我想球上99.9%的人没这个前提条件,因此还是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当成巴菲特,这不好

2017-11-16 22:31

格力,我消费过,美的,我消费过,华为,我消费过,伊利,我消费过,双汇,我消费过,苏泊尔,我消费过,云南白药,我消费过,阿胶,我消费过,恒瑞,我消费过,海天,我消费过,五粮液,我消费过,泸州老窖,我消费过,古越龙山,我消费过,青岛啤酒,我消费过。茅台,我记忆中,看别人消费过两次,一次是高端公务宴请,一次是老年人的七十大寿。不知道以后的中国是公务宴请越来越多呢?还是祝寿的时候,茅台越来越成为标配?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100.00,也推荐给你。

2017-11-16 21:53

当年塑化剂危机时转发的老贴被网友挖出来了,现在看看当时的各方观点和后来实践还挺有趣的 $贵州茅台(SH600519)$

正好最近刚看过任老师 @我是任俊杰 的《奥马哈之雾》,对这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比如可口可乐,在60多PE的时候,巴菲特是想卖的,而且通过特殊的方式变相减持。

2017-11-16 22:26

在中国 人人都是巴菲特 只不过不在股市

2017-11-16 22:21

巴菲特理论的精髓在于以经营者的思维做生意,他思想里面一点买股票做投资的想法都没有,如何获取超额收益的思想没有,评估行业景气不景气的思想没有,什么时候严重高估卖出的更没有,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生意人,忠诚于自己的事业,绝对不会因为事业面临两三年的困境而把珍贵的收藏的事业卖出。

2013-03-10 17:55

我宁愿要稳定的确定的10%,不要短期波动的不确定的50%,能不能赞一下这一句!在我看来如果没有确定性,就算只有1倍PE我也不投资,确定性超过99%我才愿意去搏一下,不过这个确定性因人而异了[哈哈]。在我看来,眼光放长远一些,很多公司的成长都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