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增长的洋河,值多少钱?

发布于: 雪球转发:42回复:244喜欢:281

作为投资人,自然希望跟随所投资的企业的业绩成长而收益丰厚。那么,对于增速放缓甚至几乎不增长的企业,又该如何衡量其投资价值?我们以洋河为例来解释。

01 绝对估值——以折现率衡量不确定性

一个不增长的企业,我们可以用零增长模型估算其内在价值=FCF/r,其中FCF为自由现金流,r为折现率。折现率反映通货膨胀和自由现金流不确定性,由无风险利率和风险系数构成。对实现自由现金流FCF的假定越是确定,风险系数越低,r越接近无风险利率;对这个假定越不确定,风险系数越高,r取值应越高。

假设洋河不再增长,是指“未来每年利润都不低于2023年的100亿元”,由于其几乎不需额外的资本开支和营运资本,故我们将这一利润值视为自由现金流。

洋河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是:白酒行业长期还会增长、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洋河的百亿单品已形成一定品牌力。相应的,不利条件是:未来几年白酒行业逆风、洋河的大本营份额被蚕食甚至全国化进程受阻、管理层能力待观察。

基于上述的三个不利条件,折现率必须在无风险收益率2.5%基础上再加点,r下限可取4%,即洋河估值上限大约100/4%=2500亿元。同时,基于上述的三个有利条件,其所处的白酒行业拥有优秀的商业模式,r上限可取8%,即从最保守的角度看,不增长的洋河估值下限为100/8%=1250亿元。如果取4%和8%的中值6%,那估值就是1666亿元。

现在暂且认为其合理估值在1250亿元-2000亿元之间,但这个方法的缺陷是对折现率r的取值过于主观,难以说明合理性,且折现率的微小调整会导致估值的重大变化,正如上述4%、6%和8%取值下相差甚远的结果。

02 绝对估值——直接对自由现金流打折

更直观也更有效的方式是,放弃对分母折现率的估算,把对风险的衡量从对折现率的估计转至对自由现金流的直接估计。分子部分根据估算的概率对自由现金流进行相应打折,分母部分不再使用风险系数,直接使用无风险收益率,以反映通货膨胀的影响。

对于洋河,假定认为“未来每年利润都不低于2023年的100亿元”的主观概率是80%,那么其数学期望值就是100*80%=80亿元。这意味着,平均来说,我们预期未来每年将获得80亿元自由现金流。内在价值=自由现金流*主观概率/无风险利率=100*80%/4%=2000亿元。

作为一个保守型投资者,我们知道自己可能会犯错,为了保证本金安全,买入价格应在内在价值基础上进一步打折。

一个保守的买入价格可主观地定为:内在价值*60%=1200亿元。

增长陷入停滞或增长缓慢的企业并非没有投资价值,1983年买入B夫人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时,这个卖场只是一家在小城经营、拥有规模和成本优势的家具商场,但看不到什么特别的增长潜力。实际上,在巴菲特买入后第二年卖场的利润还是下滑的(从后视镜看,此后10年增速年化不到4%)。

对于这家似乎没有增长前景、税后利润810万美元的企业,我们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估值:对其自由现金流打8折,折现率使用美国当时的无风险收益率10%,那么内在价值约810*80%/10%=6480万美元。

巴菲特给出的交易价格是多少呢?6875万美元。在没有对应收账款和存货做审计的情况下,巴菲特就向B夫人开出了支票,从这个价格看巴菲特甚至都没有留安全边际,但这并不妨碍这成为一笔成功的投资,巴菲特称其为“给自己带来超额经济效益的企业”。

03 持有十年分红再投资视角估值

洋河真的现在就会停止增长吗?

笔者认为,至少在未来几年内,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一方面,洋河依然处于全国化进程中,销售量可能随着全国化推进而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产品结构调整,高毛利产品占比还有提升空间,从而实现变相提价。即便当下面临库存积压问题,由于白酒没有保质期,也可能在某一年行业形势好转时就能销售出去。因此,更贴合实际的一种假设是,洋河还将保持一段时间的增长,但平均增速逐渐降低,最终不再增长。

接下来,我们换一种估值方法:一个投资者以上述的1200亿元市值、12倍市盈率价格买入20000股后,持有10年的收益率有多少呢?

此处有三个假定:一是洋河净利润增速在10年间逐步从5%降至0;二是期间的市盈率一直保持12倍不变;三是公司的分红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70%提高到80%,投资者收到分红后再买入。

可以推算出,这位投资者花159万元买入的20000股股票,持有10年经过分红再买入后的总市值变为413万元,10年总收益率159%,年化收益率10%。

未来10年,洋河的投资者每年能收获6%以上的股息,叠加3%的业绩成长,这笔投资10%的年化回报率足以让人安心。更重要的是,这种收益比依赖预测市盈率和股价涨跌拥有更强的确定性。

表:持有一家不增长企业10年的收益推算

04 相对估值——资产重估视角估值

巴菲特买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时,买入市盈率8.5倍、买入收益率11.76%,但80年代初美国大通胀时长期国债收益率高达10%以上,看起来这并不是一个很令人满意的买入价格。正如前所述,巴菲特没有留下安全边际。

实际上,巴菲特这笔投资的底气还来自于家具城的资产价值。买入后的审计结果表明,家具城净资产价值8500万元,所以巴菲特是以净资产打8折的价格买入的。

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有意思的视角,从公允价值角度来看待洋河的内在价值。之所以使用公允价值,是因为白酒库存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差悬殊,账面价值无法反映其真正价值。如洋河所披露的,公司拥有全行业遥遥领先的白酒基酒库存,这为其资产负债表重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023年洋河的总销量16.61万吨,按照公众号“小凌记”的推算,中高档和低档6:4的比例,则中高档酒销量9.97万吨、普通酒销量6.64万吨。2023年洋河的销售收入330亿元略多,其中中高档酒收入285亿元、普通酒收入40亿元。可以推算出,2023年中高档酒吨价28.59万元/吨、普通酒吨价6.02万元/吨。

现有的65万吨白酒基酒,账面按成本显示为189亿元,其市场价值多少?

这65万吨基酒中,有高端基酒储酒23万吨、普通酒基酒42万吨,分别可以生产出52度高端商品酒约23*1.4=32.2万吨,52度普通商品酒约42*1.4=58.8万吨。

因此,库存基酒按公允价值计算的价值为28.59*32.2+6.02*58.8=921+354=1275亿元,比账面价值高出约1100亿元。相应地,2023年末公司净资产将由账面的519亿元增加为1619亿元。如果按当下市值1400亿元买入,相对于这一净资产是86折;如果按1200亿元市值买入,则相对于这一净资产是74折,将为这笔投资增加一层安全垫。

$洋河股份(SZ002304)$ $五粮液(SZ000858)$ $贵州茅台(SH600519)$ @今日话题

———————————————————————————-

欢迎关注“追寻价值”,本号相关阅读:

投资中的折现率到底是什么?

巴菲特的估值逻辑与茅台的确定性

25PE茅台和13PE五粮液,买谁?

摘取A股皇冠上的明珠

买入五粮液,未来10年收益如何?

窥探泸州老窖财务风险

精彩讨论

数说投资06-07 08:19

洋河业绩不是不增长,是会倒退的,而且一旦倒退会继续杀估值,现在的1400亿市值还是贵很多。

太原06-07 18:04

折现率8%还是远不够的。至少10%,逻辑不再赘述。
当一个公司0增长的时候,我们要贴近市场,市场很悲观,风险溢价会更加提高点,11%,极值。那么0增长就是9PE。君不见14年茅台就是9PE左右见底,当时就是0增长,市场悲观的时候。
如果8%折现率的价格,买入,做好短期套牢一段时间的准备。$洋河股份(SZ002304)$ $贵州茅台(SH600519)$

我愚人06-07 07:02

很简单,不增长全部分红,10PE。

DeepSleeper1106-09 11:50

我肯定选五粮液,对我来说确定性更强

DeepSleeper1106-07 16:36

十年看,应该是逐步降速,零增长几无可能

全部讨论

折现率8%还是远不够的。至少10%,逻辑不再赘述。
当一个公司0增长的时候,我们要贴近市场,市场很悲观,风险溢价会更加提高点,11%,极值。那么0增长就是9PE。君不见14年茅台就是9PE左右见底,当时就是0增长,市场悲观的时候。
如果8%折现率的价格,买入,做好短期套牢一段时间的准备。$洋河股份(SZ002304)$ $贵州茅台(SH600519)$

很简单,不增长全部分红,10PE。

06-07 08:19

洋河业绩不是不增长,是会倒退的,而且一旦倒退会继续杀估值,现在的1400亿市值还是贵很多。

存货直接按市场价值调整增加净资产1100亿元值得商榷,洋河的整体毛利率75%,销售净利润率30%,即便存货重估,也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重估,不能直接按照售价,还要考虑相关税费、进一步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等,按销售净利率更合理。就按你算的公允价值1275亿元*30%=382亿元,调增后的净资产为520+382=900亿元,PB=1400/900=1.55,远远没有到破净的程度。假如市值到1200亿,PB=1.33,如果不增长,ROE取20%,期望收益率约为15%,1200亿元市值,市价80元,显然已经到了非常低估的程度。但增速的判断是个难题,商场如战场,往往不进则退。洋河在江苏省群狼环伺的状态,周边几个强劲的对手都是前十大酒企:今世缘、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口子窖,发展势头很猛,形势未必乐观。

收藏,对熊市情绪还可以判断的更坏,安全边际的设定也可以更高,预期收益率也会更高。

但您选择了五粮液而不是洋河

为什么要去思考一个不太增长的企业。。。

同样标准套在五粮液上会不会更合适

不增长不可能的。就连格力空调都能增长。更何况是这种快消品。除非中国经济回到10年前了。生活水平降低了。

我的估值,这个价位长期持有,大概保底8%收益率,就看各位是否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