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反脆弱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喜欢:6
有深度的好文章。价值投资,需要看透企业的现金流,本质上是需要对生意模式和行业竞争格局有深刻理解。
稍微提一点不同意见,第一个对比案例用东方雨虹跟格力电器来比较不一定合适。房地产市场经过 30 年的上行周期,当前阶段处于救市阶段,周期性太强。而格力电器所处的白色家电行业,也许消费者心智占领、品牌形象能形成很大的护城河,即使管理者再怎么折腾也不会在短期内失去市场份额。
第二个案例中的两家化工企业,自由现金流是果,当但其管理水平、研发方向、内部激励制度、企业文化等是因,价值投资应该侧重于后者。当然,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整体还是非常好的文章,属于教科书级别的,感谢分享👍

热门回复

房地产大周期是一个因素,但这里有两个问题:1.东方雨虹和格力电器所在行业,都应该从地产周期收益了,2.白色家电行业巅峰期企业几百家,到今天三强鼎立,企业之间肯定有技术、品牌和管理等的差异。

理解,还是商业模式的差异吧。
雨虹 toB 的特点,以及防水的原材料属性,决定了其垫款垫资的行业惯例,在地产上行周期甚至可以“放贷收息”,但下行周期就得被拖欠,产生坏账,或者拿到打折的工抵房。
而白色家电还是 toC 为主,格力现在的主理人争议再大,它也是战胜了众多品牌,现在属于“数月亮”的阶段了。

防水和空调都是受益于房地产行业,东方雨虹的问题在于做为行业龙头没有保护行业价值,大量的垫资,导致整个行业现金流极差,最终反噬了整个行业

东方雨虹起家就是通过垫资业务发展起来的,也十分迷信垫资是万能的。过去的发展中没有充分重视房地产灰犀牛,不断损耗现金流,才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北新同样也是这样起家石膏板,但后续增加了现金流的管控,就走上了行业老大

不知道房地产上游的各个行业,当初有没有能够联合起来不垫资,改变行业付款惯例的案例。
整体来看,还是自身的价值决定吧,如果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就有谈判价码。比如茅台的预收货款。

那东方雨虹还是忽略了大的风险,北新建材的风险意识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