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GaN厂商冲刺IPO,谁将率先上岸?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IPO是企业获得融资、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尚未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之前,企业IPO相关进展,都有可能收割一波流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进而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对于当前十分火热的SiC产业而言,除了大手笔扩产、大规模融资、重量级合作等动作外,厂商IPO也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是知名企业开始冲刺IPO,更容易引发广泛关注。

01

2023年3家三代半相关厂商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2023年,整个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有多家厂商IPO传出新进展,其中,晶升股份芯联集成锴威特分别于4月、5月和8月成功上市,引发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3家厂商均在科创板上市,或与科创板对公司净利润、现金流量等要求不高,而是更看重申请公司的技术创新实力有关。据悉,半导体研发投入普遍较大,短期内大部分公司难以盈利或营收规模较小,登陆科创板是3家企业相对合适的选择。

从技术创新方面来看,作为一家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在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近年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下,晶升股份很早便开始布局SiC领域。2020年,晶升股份已完成6英寸半绝缘型SiC单晶炉研发、改进、定型;在6英寸向8英寸转型升级趋势下,晶升股份又积极推动8英寸SiC单晶炉的成熟及推广应用。目前,晶升股份8英寸SiC长晶设备进展顺利,已通过了客户批量验证,有利于抢占先机。

source:晶升股份

芯联集成以代工制造为主营业务,但正在向SiC领域倾斜。2023年,据称,芯联集成应用于车载主驱逆变大功率模组的车规级SiC MOSFET已量产,最新一代产品的技术性能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锴威特则在SiC MOSFET等方面已取得深厚技术积累,具备650V-1700V SiC MOSFET设计能力,其SiC功率器件已顺利实现产品布局,进入产业化阶段。

晶升股份芯联集成锴威特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各具特色,成为推动IPO进程并最终上市的有利因素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后来者,资本市场看重企业研发实力,加大研发相关投入是必要的。

从财报方面来看,晶升股份锴威特2023年营收分别为4.06亿元、2.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2亿元、0.18亿元。

尽管晶升股份锴威特两家厂商营收净利规模都相对较小,但二者都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其中,晶升股份业绩增速较快,其2023年营收净利分别同比增长82.70%、109.03%,显示其正在良性发展;锴威特尽管业绩下滑,但原因之一是其所处的功率半导体市场处于周期较低区间,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锴威特业绩受到波及,同时,其加大研发投入,也对业绩有一定影响。

02

2024年以来三代半相关企业IPO一览

2023年,晶升股份芯联集成锴威特3家企业成功上岸,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相关厂商冲刺IPO的信心。时间刚刚来到2024年,就有不少厂商跃跃欲试,相继开启IPO之旅。

2024年至今,据集邦化合物半导体不完全统计,有10家三代半相关厂商IPO传出新进展,包括纳设智能、瀚天天成、邑文科技、芯长征、芯三代、莱普科技、拉普拉斯、英诺赛科、芯谷微以及株洲科能。

其中,作为少数GaN IDM厂商,英诺赛科被曝正计划最早于今年内,在香港进行IPO,融资规模约3亿美元。2023年,英诺赛科直言已做到GaN器件累积出货数量、市场份额、量产交付能力等多项全球第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有利于英诺赛科顺利推进上市进程。

随着2023年11月,英诺赛科(苏州)全球研发中心的正式启用,英诺赛科将以此为基础,开展大规模量产化工程问题研究,全面提升GaN材料与器件的整体竞争力。未来,英诺赛科在GaN赛道的实力和影响力有望再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利好其冲刺IPO。

另外9家厂商当中,瀚天天成和株洲科能IPO审核处于中止状态,这是因为两家企业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目前,瀚天天成和株洲科能IPO已问询,提交最新财务资料后,有望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0-2022年,瀚天天成营收分别为0.63亿元、1.75亿元、4.41亿元,而在2023年上半年,其营收已达5.86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同期,瀚天天成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6亿元、0.20亿元、1.43亿元,增速较快。整体来看,瀚天天成近年来业绩处于稳健增长态势,对于投资者而言是相对良好的投资标的。

source:瀚天天成

从业务进展情况来看,根据招股书,瀚天天成是国内首家实现商业化3英寸、4英寸和6英寸SiC外延晶片批量供应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国内少数获得汽车质量认证(IATF 16949)的SiC外延生产商之一。目前,瀚天天成已经实现了国产8英寸SiC外延片技术的突破并获得了客户的正式订单,成功跻身SiC材料主流厂商行列。

拉普拉斯是上述厂商当中IPO进展较快的一家,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已在3月27日获批生效。作为一家设备厂商,拉普拉斯可为客户提供半导体分立器件设备和配套产品及服务,相关设备已完成向比亚迪、基本半导体的导入工作。

source:拉普拉斯

针对目前火热的SiC产业,拉普拉斯推出了SiC基半导体器件用超高温氧化炉和SiC基半导体器件用超高温退火炉。其中,SiC基半导体器件用超高温退火炉用于SiC的高温退火活化工艺,可以消除晶格缺陷,有效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和成品率。随着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拉普拉斯SiC相关设备有望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剩下6家企业中,纳设智能、邑文科技、芯长征、芯三代、莱普科技目前均处于上市辅导阶段,其中,纳设智能、邑文科技、芯三代、莱普科技4家企业均为SiC设备相关厂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SiC设备细分赛道目前在SiC产业链中发展势头较强劲。

4家SiC设备厂商当中,纳设智能与芯三代同为SiC外延设备厂,纳设智能自有第三代半导体SiC CVD外延设备,据称是国内首台完全自主创新的SiC外延设备;芯三代研发的SiC CVD设备在高产能、6/8英寸兼容、CoO成本、长时间多炉数连续自动生长控制、低缺陷率、维护便利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

邑文科技主营业务为半导体前道工艺设备研发、制造,在进入辅导期之前,邑文科技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超5亿元。目前,邑文科技设备已导入泰科天润、三安光电、积塔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等国内SiC知名企业;莱普科技则在晶圆制造领域推出了SiC晶圆激光退火设备。

作为5家正在进行上市辅导的企业当中唯一一家芯片厂,芯长征核心技术团队成员主要出自中国科学院,自2008年起就深度参与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02专项)的功率芯片系列研制任务,其中包括2014年开始的SiC芯片研制任务。

source:芯长征

2023年以来,芯长征已针对乘用车主驱开发出1200V 40/80mΩ SiC MOSFET产品,成功跻身主流SiC MOSFET厂商行列。得益于技术和产品研发进展,芯长征自2017年3月成立以来已完成10轮融资,其中包括2021年12月的超5亿人民币C轮融资和2023年1月的数亿人民币D轮融资。

从业绩方面来看,2023年,纳设智能6英寸SiC外延设备批量出货给多家外延客户,也获得了批量验收,业绩相较于2022年增长了10倍,这意味着相关产品已经得到市场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0家厂商当中,半数企业尚未确定上市目的地,已经披露IPO板块的5家企业中,除英诺赛科瞄准港股外,瀚天天成、拉普拉斯、芯谷微、株洲科能目标板块都是科创板。

03

总结

SiC产业当前发展形势向好,前景光明,这为行业众多新老玩家提供了一个全面布局SiC产业链的大舞台。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2023年全球SiC Power Device市场规模约30.4亿美元,至2028年有望上升至91.7亿美元,CAGR达25%。

SiC厂商在技术和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拓展成效逐步显现之后,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登陆资本市场,大幅提升企业行业影响力已是水到渠成。同时,随着SiC产业入局者越来越多,材料、器件、设备等各个细分赛道竞争日趋激烈,通过IPO获得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研发、人才等方面,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将成为多数厂商的选择。

从正处于IPO进程中的8家厂商来看,既有SiC玩家,也有GaN厂商,彰显了以SiC、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正处于良性发展态势,未来,有望看到更多企业开启IPO之旅。

从2023年已上市和2024年一季度IPO迎来新进展的情况来看,各大厂商都有业务方面的拿手好戏,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从而顺利推进上市进程。下一个上岸的会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集邦化合物半导体Z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