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白酒股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124回复:983喜欢:336

既然是投资论坛,我简单聊几句对白酒行业的个人观点,对事不对人,不喜勿喷。

我不认为这么几句闲谈就能影响到白酒粉的什么利益,我还没这么狂妄自大,我随口一说,不喜欢听的拉黑我,有不同看法可以跟帖大家聊,有话说话,有话好好说,出言不逊者一律删除拉黑。

———

白酒股不管现在已经跌了的还是那些还没怎么跌的,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一个是疫情前后这几年的增速看起来就不太合理,以后还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不断这样增长?
我不信。
另外一个就是如果真正被喝掉的数量一直少于每年的产量,库存能无限制地增长?存酒不需要占用资金的吗?
我不信。
最后就是这么高的毛利,厂家、渠道以及藏家手上的库存当还处在“越存越香”、 “越存越贵”的共识下时,提价和增加库存都是加分项,而且这样的逻辑会不断自我强化。
但是一旦上边所说的库存超过临界值,或者逻辑被证伪,变成了“越存越不香”、 “越存越便宜”时,高库存的反噬马上就会来了,那就要比拼谁跑得快了。
问题是,雪山上的积雪能积那么厚,可能需要经年累月之功,但不可能越积越厚却不发生雪崩,什么时候雪崩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旦发生了雪崩,那就是几分钟的事情,不能以为自己跑得比别人快就一定能逃脱。。。
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别说还没到估值合理区间,到了我也是不会去关注白酒的,除非出现极度低估,那才看看。。。
———
问:我不喝酒,但我知道存茅台酒的人确实很多。
这就和你也存了不少茶叶和陈皮是一样的。
你为什么存了大量的不同年份的茶和陈皮?是想总能喝到老茶嘛。你会因为普洱茶和陈皮价格跌了,就把自己家的存货拿到市场上和中茶一起降价抛售吗?不会,你是自己喝的。
中茶如果上市,你会因为他每年产的茶多于被喝掉的,就觉得茶叶积压总要雪崩?
———
答:像我这种不靠存茶赚钱的人其实是很少数。
我之前喝茶的贴也聊过了,我在05年普洱价格开始被炒高之前就已经意识到好茶价格后边肯定会被炒高,而我当时是不太屑于去赚这种钱的,我只是个人爱好,我存茶和存新会陈皮是因为我懂分辨什么是好茶和好陈皮,还知道该怎么存能越存越香嘛,我主要是不想以后花高价去买不知真假的所谓老茶和老陈皮,我自己存知根知底,存够年份后自用或送亲戚朋友都是很合适的,并不是存来等升值再卖的,所以我可以无视市场价格的涨跌。
但有很多人存普洱,就是冲着“越存越香、越存越贵”去的,所以普洱才会在07年发生崩盘,其后又多次崩盘,很多炒家血本无归,前些天不是又闹出了“金融茶”的闹剧嘛,有“金融茶”,那有没有“金融酒”呢?
太阳底下就没有新鲜事。。。
时尚和流向趋势是说变就变的,是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东西其实并没啥好争辩的。
说白了,茅台这类高度白酒也就这一百年最多几百年的历史,大部分就是近几十年商业包装后的产物,比它更有历史积淀的一些其它白酒,早都不知去哪儿了,白酒硬要攀附上几千年的酒文化那就更是自欺欺人了,白酒的情况和普洱茶及以前各式各样炒作的包装、手法、套路有很多相似之处,炒糊了之后往往就是一地鸡毛。
现在有人觉得茅台是好酒好喝,那是他觉得,我还觉得茅台特别难喝呢,但这些都会随着我们这代人逝去,以后年青一代成长起来,会不会还觉得高度白酒好喝,我们说了不算,所以也别扯什么永续经营。
至于白酒通过外销去占领世界市场?我觉得那就有点一厢情愿了。
文化基因本来就不同,比如高度白酒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好像是广东一款很多人不知道的“九江双蒸”,这是一款香型简单的白酒,500ml一瓶也就卖十来块钱。。。
儒家文化圈里,日本人爱不爱喝茅台酒我不知道,我知道韩国人爱喝他们自己国产的烧酒Jinro,这也是去年世界销量最大的烈酒。其它量大的就是各种伏特加被拿来做基酒 ,因为它没有自己奇怪的香型。
连日韩这种服从文化强烈的国家,如果中国白酒都没多大市场,那些崇尚自由个性的歪果仁会喜欢这种香味复杂的中国白酒?
我不信。
至于走奢侈品路线,那也存在问题,奢侈品之所以是奢侈品能卖高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稀缺性,那就需要成为一个小众的市场,而白酒股前边这些年的业绩有多少是基于产销量的增长取得的?产销量不断增长的产品何来的什么稀缺性?
如果需要厂家通过控产来应对市场的萎缩,那维持当前业绩的基础还存在吗?维持高增长的逻辑还存在吗?如果当前的业绩出现倒退,将来持续高增长的逻辑被证伪,那拿什么为依据去线性外推给这么高的估值?
老手往往死于抄底,如果杀完估值后再杀逻辑,那就应了那句“熊市不言底”的股谚了。
对于股价的变化,行情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谁预测出来的,所以我一般都是不预测只应对的。
但对于泸州老窖后边会不会很快就破前低见到150元,我拍脑袋倒是觉得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现在的市场状况有目共睹,我看不到趋势上有什么变化。。。
现在的股价离150元也就十来个点,并没有多大的缓冲空间,当初涨上去时有多少正反馈,上涨的逻辑如何地去自我加强,那现在就有多少反噬。
如果没有很强的外力打破当前不利的趋势,按照墨菲定律,那不想出现的坏结果就一定会出现,过程中越是出小利好或越是有反弹,那后边就越跌得深。。。
我就先说这些吧,如果不是几位熟悉的球友问,我是懒得主动去聊这种话题的,白酒股的涨跌我现在不关注。。。

精彩讨论

闯关东了吧2023-12-15 09:03

5年之内不会买一分钱白酒,哪怕是MT,因为我无法接受疫情期间白酒业绩雷打不动20%-30%的增长。同样的道理,我短期也不会买那几个不受降价影响的焦煤股,哪怕它涨到天上去也与我无关,我只赚我认知内的钱,这就足够我赚了!

夏虫不可语冰-2023-12-17 19:36

这还真的不至于,哈哈。
隔行如隔山没错,但要说搞懂一个行业,那就看你指的“懂”是到哪个程度了。
趁等吃饭前的空闲,我简单说两句,能说多少就多少,也不想长篇大论地展开。。。
所谓懂的第一阶段,应该是初步懂,相当于看山是山:你至少知道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对下边的基本问题已经清楚:
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业?它的利润来自哪里?它需要干些什么才能得到这个利润?它的成本和价格会受到什么影响?行业的发展阶段如何?是发展期、稳定期还是衰退期?行业的内部状况如何?例如行业老大是谁?行业标杆是谁?它们在行业内的话语权有多大?行业集中度如何?行业内的行话或术语都是啥意思?
懂的第二阶段,应该是真懂了,和行业内的专家、高层可以平等交流聊天,不仅能分辨出对方说的大概是几成真几成假。懂到这个程度就相当于到了看山不是山的阶段了。
懂的第三阶段,那就是精通了。
那就不仅要懂这个行业的细节,和这个行业有关联的行业也要初步懂,知道这个行业的问题在哪,出路在哪,能指点这个行业的业内专家。
现在回到你原来的问题,不同的人要走到第三阶段,需要的时间当然不同。
但问题是,如果我不是干这行的,我为啥要走到第三阶段?
如果我觉得这个行业没有投资价值,哪连第一阶段都不需要走完,浪费时间。
如果觉得这个行业很大机会,哪我觉得应该努力去到第二阶段。。。
每个人的眼观见识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我在自己的专业是第三阶段,容易触类旁通,搞懂新的东西我不用一周,半年能走到第二阶段的中后期,如果只是懂到这个程度,比当初读四年本科那容易多了不是?

闯关东了吧2023-12-15 08:53

各自为自己的认知买单吧,还是那句话:成年人的世界只能悟,不能渡!

HIS19632023-12-15 12:59

我很好奇现在喝贵州茅台酒的人,尤其是这样存贵州茅台酒喝的人有多少,今后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我赌越来越少,但是我也不能排除贵州茅台酒会和爱马士劳力士一样,一直是富人们的奢侈品,一直高高在上。

夏虫不可语冰-2023-12-15 12:08

没有误会。。。
这两种东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拿茶叶来说吧,耐存放的主要也就那几种黑茶类的,以及发酵程度高的个别红茶铁观音。。。
普洱生茶寒凉,类似绿茶,存成老茶后茶性温和,可以说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茶,存茶过程中茶叶不同转化阶段有不同的品饮乐趣,而我喝不同年份的茅台,口感差别还真没这么大,盲喝很多人都喝不出区别。。。
这两者有个相同的地方,就是后来被人为刻意赋予了“金融属性”。
因为外部资金进入后,商业宣传“越存越香、越存越贵”,“随着时间推移可以保值增值”之类的话术一时难以证伪,早期参与其中的人会自觉不自觉进行宣传。。。
回到你刚刚的问题,普洱茶炒作前就是个普通茶叶之一,当初也是一些人存茶自用,等发现它的金融属性后各路资本开始介入,然后各种概念就层出不穷了,当年生产的新茶很多就流入了厂家茶商藏家的仓库而不是喝茶人的肚子,现在据说东莞存茶就有几十万吨,但当初的存茶单价低,成本相对也低,需要消耗的资金比每年存茅台低多了,但据说仅仅一个东莞就沉淀了一千亿以上的资金,如果消费量不够,茶价涨幅跟不上通胀,那其实就是亏的。。。

全部讨论

我10多年前就是这么想的,当时茅台一股是200多,我觉得肯定崩,就你这套逻辑。

2023-12-15 13:07

很赞成本文思路,但是现在越来越不愿意聊白酒了。看好的人会认为你断财路,不看好的反正也不会买。

教授这个帖子里面不像前些年一面倒了,白酒的信仰在崩塌。前些年教授发出来估计要被人骂的鼻青脸肿。
---
包括茅台,或许真不少人觉得好喝,但也是有价值的,溢价太高了,没必要,投资来说茅台没有到800,我个人觉得茅台没啥安全感。800不可能?我也觉得不大可能,了到不了又如何,本就不是我的菜。
---
我相信确实有很多人真信仰茅台,有不少人真爱,这些人大多数比我更款、更懂人情社会。
---
但我不信仰任何白酒,茅台对我来说不如一瓶可乐,不如一包10元钱的茉莉花茶,不如一包雀巢咖啡。

2023-12-15 08:33

教授记忆力是真强,98%以上的还原度

有个90后在国企饭桌上拒绝喝白酒,然后还举报领导,年轻人喜欢茶饮,不喝酒就是不喝酒。身边80后的朋友们都不喝白酒,却一直持有白酒股,都是被洗脑了。

2023-12-15 08:29

白酒份都是新韭菜,没经历过十几年前狗都不理白酒股的年代,茅台常年10倍出头估值,牛市也才涨到20出头,被某队利用这波白酒牛市洗脑了,关键是人家把货出干净了,这帮人还不清醒,做着白酒就必须高估值的美梦

2023-12-15 10:10

教授好:1、酒分为茅台和其它。2、在我交往的小小范围内,人人(有部分80后)基本只喝茅台。其中,喝到假茅台的机率还不低。3、酒文化真实存在且有效。4、茅台股票分红年年增长。5、出口之类的,我也没指望。6、对其它酒来说,以后的日子确实会不太好过。7、一帮朋友,家里都存有一些茅台酒,老是觉得太少。 8、家里有不少品种的茶,也喝茶,但我不专业,给我的感觉茶价确实是高了,前几年,听说福建的10克顶级岩茶要卖到8000元。

2023-12-15 09:21

所有股票或資產都要在價格低估時買進去才有好的收益, 無論平庸或優秀的公司.
消費股大多還是估值貴, 這個點買進去, 先不說收益, 會不會虧到臉無人色都不一定.
太多人低估的鐘擺的威力.

2023-12-15 08:30

说句不一定对的
第一,白酒是外资重仓品种,外资跑路白酒不可能好到哪儿去。
第二,白酒一直是打着顺周期的品种,地产起不来,分子端有压力,政策不给力,都是利空白酒。
啥时候能扭转下,白酒来一波大涨很正常。
$上证指数(SH000001)$

2023-12-15 14:16

这样来评价的好,以下4种商品,按市场价实物均值3000元,现在均以2000块钱转售,你仅有2000元,请问你愿意购买以下什么商品:
A:普洱茶
B:陈皮
C:茅台
D: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