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10回复:54喜欢:42
昨晚接待老友夫妇喝了点酒,睡得不踏实,半夜醒来刷到关于小米汽车的一些争论,作为前品牌工作者无聊扯几句。
一、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激起感性的冲动(消费),而非鼓励目标受众展开理性的逐项比较分析。都说小米营销做得好,但小米也走过弯路,尤其把消费者往极致性价比上做比较的引导,是死胡同一条。小米早已醒悟,各位看官切勿执着。无论是拿SU7与极氪小鹏还是蔚来比较都是错,真正的成功是让大多数的潜在消费者不去比较,一眼就觉得超出预期,快速在价格公布后下定;
二、接上条,逐项对比性能配置参数价格的人,可能是精明的消费者,但不是任何品牌最关注的主力目标人群,也不是任何品牌与营销工作的首要目标。你们只代表极少数一群人,且在传播声量上很难和品牌以及它的拥趸掀起的巨浪相比,除非,产品本身不值得营销,或被发现了适合掀起网络病毒式攻击的巨大槽点,诸如某品牌的灵车造型;
三、感知既真实。真相不是不重要,但没有多数受众普遍接受的心智重要。即便是见仁见智的产品,只要掀起的关注面够广,再乘以不差的转化率,就能有最终不俗的销量。小米虽然是汽车行业的后进入者,但却具备品牌声量和粉丝基数上的巨大优势,非蔚小理可敌,国内只有菊厂可以一战,但菊厂毕竟没有亲自下场推出自己的品牌汽车。所以,此刻的小米仍有巨大机会;
四、外观设计上的借鉴或曰抄袭,是一个槽点,但并非致命弱点,这个已经在中国各个行业被反复证明。这样的设计本属于什么价位的车?而SU7又定了什么价格?想明白这个,是因为懂得:满意度=实际感知 ➖预期 的心理学公式,小米这一步棋,多半并不输。
五、总打情怀牌是一招险棋,但雷军两个小时的侃侃而谈,以及SU7目前看并无太大短板的参数与用料,都在试图证明小米的首款汽车并非只有情怀。目前看,SU7首轮的订单数据亮眼已无悬念,而小米汽车真正的挑战,在于第一批用户的实际驾乘感受出来后,口碑是否会翻车。而这才是考验小米造车是否真正具备诚意与实力的关键一步,拭目以待吧。

全部讨论

在光刻机被攻克前,中国制造只能极度内卷。
小米汽车入场时间点不差。
蔚来本来干得还行,但误判了技术路线,800v快充起来,换电马上没那么香了,除非他能找到中石油这种大亨入股给每个加油站配个换电站,否则只能沉沦下去,再要找到愿意接盘他换电线路的人是很难很难了。
小鹏,还是农民气息重了点,都说小鹏的智驾好,非常怀疑这点。小鹏对大局观对细节的把握,企业层面的执行力都是不行的,情商也有问题,当初都和宁德拍桌子了。小鹏虽然找到了一家外资入股,还是很怀疑他能撑多久,他的人才流失非常快,充分说明了这家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在衰减。
理想,李想是挺憨的一个人,所以自有运气加持,但做企业做股票相同的一点,最忌讳就是飘。理想的执行力可以,但居然并不把汽车的颜值放在核心的位置,所以mega的折戟虽然有水军凶残的攻击也有自身的弱点太明显的缘故。
这三位互联网造车的,在小米正式登台后就显得很暗淡了,理想应该还有机会,但小米年底SUV如果能如期登台,对理想冲击会更大。
其他国企的路线,根子还在于激励机制的不健全,缺少顶级人才的加持,企业家最多也就是一流缺少顶级企业家的领军,一眼望去没有能对小米有真正威胁的。
未来大致的格局,比亚迪,特斯拉,理想,吉利,小米,华为这六家在电动车领域未来5年进一步一决胜负。居然漏了一家华为。原来是最爱的一家公司,任老也曾经是我最佩服的企业家。但虽然问界搞的声势很大,销量也不错,但个人不喜欢余承东领军的华为,难就难在假如华为没了余承东,更加没有能打的人了,所以哪怕余承东大嘴某些时候实际是给品牌减分,也只能任由他发挥了。后续就不展开了,小蜜书看了刺眼。

渔民精力的旺盛,真佩服

03-30 11:15

1.营销的本质:满足功能需要和心理需要,让满足超越消费者预期。即为成功。
2.营销的核心是,抓大放小。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客群,突出自身的差异化。
3.营销的前提是,产品和服务过硬(没问题)。
请问渔总,您所从事的品牌工作中,有什么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书籍吗,谢谢解答!

03-30 03:07

哦,米之有缘人。个人反馈:发布定价相当成功(看舆论反馈,实则是着陆点精准),源于对比maiga发布效应反馈。价格与价值总是那么的不统一:理想与现实的互动,扰动,都还不错的。基于质量基础的前提下,看经营营销的魅力展现了,虽觉不好,但消费趋势理念观不容小视。当下,汽车行业,最与时俱进了,消费者收益多多

03-30 07:22

就看真实使用后二次发酵了~

总体来讲不太看好小米造车,电动车是一个很差的商业模式,相比于油车很难做出差异来,从动力、操控、NVH,可靠性还有油耗,门槛都在大幅降低,技术壁垒也大幅降低。差异化小技术门槛低,也就意味着只能堆料和打价格战,妥妥的制造业特征,苦哈哈的生意,主要比的是经营效率,这口饭基本上将来还是会被一帮传统车企吃走了,特别是中低端,这个对于小米的定位或者说大家对小米的定位很不友好。新势力里面最强的是理想,他们是产品至上的,对于用户需求把握很准又比蔚来务实的多。守着个增程很落后的技术,但是用户不管那么多,就是吃这一套,觉得一定要带个可以充电的发动机才放心。他们的定位非常清晰,直接奔着ABB等一众豪华品牌去的,利润最高的部分,他们做的是品牌,而不是像其它新势力吹的是自动驾驶科技和未来等等等。李想确实是汽车行业最强的产品经理。

凌晨三点写的,渔民大哥精力让人佩服

03-30 07:30

营销一流,设计二流,品质三流的企业文化,难长期

03-30 09:47

销量不愁,实际用车口碑跟得上就可持续。年底suv受众更多些。
利润率和真实股东回报不好说 不过今年可能还没人管这个?

03-30 09:37

专业
而小米汽车真正的挑战,在于第一批用户的实际驾乘感受出来后,口碑是否会翻车。
最后结论的观点所见略同,但是我总结不出前面的那1234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