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10回复:54喜欢:42
昨晚接待老友夫妇喝了点酒,睡得不踏实,半夜醒来刷到关于小米汽车的一些争论,作为前品牌工作者无聊扯几句。
一、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激起感性的冲动(消费),而非鼓励目标受众展开理性的逐项比较分析。都说小米营销做得好,但小米也走过弯路,尤其把消费者往极致性价比上做比较的引导,是死胡同一条。小米早已醒悟,各位看官切勿执着。无论是拿SU7与极氪小鹏还是蔚来比较都是错,真正的成功是让大多数的潜在消费者不去比较,一眼就觉得超出预期,快速在价格公布后下定;
二、接上条,逐项对比性能配置参数价格的人,可能是精明的消费者,但不是任何品牌最关注的主力目标人群,也不是任何品牌与营销工作的首要目标。你们只代表极少数一群人,且在传播声量上很难和品牌以及它的拥趸掀起的巨浪相比,除非,产品本身不值得营销,或被发现了适合掀起网络病毒式攻击的巨大槽点,诸如某品牌的灵车造型;
三、感知既真实。真相不是不重要,但没有多数受众普遍接受的心智重要。即便是见仁见智的产品,只要掀起的关注面够广,再乘以不差的转化率,就能有最终不俗的销量。小米虽然是汽车行业的后进入者,但却具备品牌声量和粉丝基数上的巨大优势,非蔚小理可敌,国内只有菊厂可以一战,但菊厂毕竟没有亲自下场推出自己的品牌汽车。所以,此刻的小米仍有巨大机会;
四、外观设计上的借鉴或曰抄袭,是一个槽点,但并非致命弱点,这个已经在中国各个行业被反复证明。这样的设计本属于什么价位的车?而SU7又定了什么价格?想明白这个,是因为懂得:满意度=实际感知 ➖预期 的心理学公式,小米这一步棋,多半并不输。
五、总打情怀牌是一招险棋,但雷军两个小时的侃侃而谈,以及SU7目前看并无太大短板的参数与用料,都在试图证明小米的首款汽车并非只有情怀。目前看,SU7首轮的订单数据亮眼已无悬念,而小米汽车真正的挑战,在于第一批用户的实际驾乘感受出来后,口碑是否会翻车。而这才是考验小米造车是否真正具备诚意与实力的关键一步,拭目以待吧。

全部讨论

学习了

多年来的反复市场营销洗脑已深刻占领米粉们的心智,并愿意为之感性消费,这点非米粉很难共情及理解。

03-30 11:43

外观设计上的借鉴或曰抄袭,是一个槽点,但并非致命弱点,这个已经在中国各个行业被反复证明。这样的设计本属于什么价位的车?而SU7又定了什么价格?想明白这个,是因为懂得:满意度=实际感知 ➖预期 的心理学公式,小米这一步棋,多半并不输。

03-30 08:09

10多年前买过一次小米手机,估计米2吧,书记非要买就买了,营销影响非常大。
手机觉得不好用换了就是了,米粉对车要求会严苛的多吧。

渔民老大,这个观点受益良多,我也是做品牌营销工作,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学习呀,感恩的心!

03-30 10:39

很好的分析

“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激起感性的冲动(消费),而非鼓励目标受众展开理性的逐项比较分析”

03-30 07:00

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激起感性的冲动(消费),而非鼓励目标受众展开理性的逐项比较分析。都说小米营销做得好,但小米也走过弯路,尤其把消费者往极致性价比上做比较的引导

03-30 13:09

其实我比较困惑的是,小米刚宣布入局的时候大家都唱衰,甚至在前几天那个开发布会临开之前大家左一个雷子又一个小米车必败,然后这几天,至少我看到的是大家的观点迅速转变,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