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回复:41喜欢:53
【随笔 0112】非线性与弱有效
因为在 A 股上投入的时间与资金很小,让我能以相对超然的态度观察 A 股的走势以及参与者的情绪起伏。
深感侥幸,因为身处其中,我大概率也是亏钱。所以,我也应更珍惜自己旁观者的身份,借此加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比如今天想聊的两点:非线性与弱有效。
我的观察与亲身体验,我们在股市中常常体会到的挫败感,不仅因为常常亏钱,很多时候也是因为我们努力研究、及时跟踪、细致分析、千挑万选出来的股票,并未有如愿上涨,最后还被迫认亏离场了。
这种懊恼,源于我们对于“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信仰,这是我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线性思维在作祟。而股价的形成,是复杂的系统原因导致的,是典型的非线性关系。
对于股票投资者,“一分耕耘”从不代表必然的“一分收获”,很可能两分耕耘才换回六分之一的收获,甚至是负两分的收获都不稀奇。
股价的任何一次涨跌,我们都希望能分析出原因,也总有专家和大 V 总能在第一时间就分析得头头是道,也总有一款分析能击中你的内心,让你拍手称是、不得不服。可吊诡的是,同一个专家和大 V,为什么在股价下跌之前他就分析不出来呢?为什么下次也还是无法准确预测呢?
所以,我们或早或迟都会意识到:一、专家也无法预测。二、即便是事后诸葛亮的分析,得出的归因也未必正确。
股价生成的系统,很像一个黑箱,各种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情绪面的因素扔进去,最终输出一张无法预测的 K 线图。如何做归因分析的方法,部分在争取成为科学,部分会永久定义为玄学。你还别不服气,就算砸开这个黑箱,你还是看不出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又如何彼此纠缠,最终得出那个无法预测的股价结果。
无它,这是一个非线性系统。
那就要说到第二个话题了,著名的和争议不断的“有效市场假说”学派一直在致力于研究股价与市场各因子的关系,一直努力想得出清晰可预测的关系。在初代理论的基础上,又打了无数次补丁,据说“三因子”还是“五因子”的模型的分析准确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六了,但我孤陋寡闻,好像未曾听说谁利用这些模型赚到大钱。
“有效市场假说”有很多站不住脚的地方,这个不是今天重点。今天聊的是,有效市场都不靠谱,那如果是身处一个弱有效市场,又无法线性归因股价的走势,投资者还有没有办法存活。
答案简单明了:有。
方法一个字:等![笑哭]
等到股市整体或看好的个股极端低估;
等到对股市杀伤力极强的小概率时间发生;
等到周期行业全体亏损产能持续出清;
等到熊市来临后的市场凋敝,鸦雀无声;
等到聚会时你聊股票别人都把你当大傻子;
等到券商与基金行业大量裁员降薪;
等到你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交易密码。
。。。。。。
可能会有人说,老渔你这是在搞笑吧?这算什么主意[笑哭]
我还真没有搞笑,这就是认真的回答[笑哭],当然,股市里赚钱的方法千百种,只不过我觉得对普通人最靠谱最有效的就是这一条;
买在无人问津时。
我补一句:买在股市臭不可闻时。
而这个“等”字和前面讲的“非线性”和“弱有效”又有什么关系,简单回答:
一、因为股价是非线性关系,所以小散需要建立无法分析清楚原因,也能参与股市并且赚钱的办法;
二、因为大 A(我还是不习惯用缅 A,感觉有点过[笑哭])是典型的弱有效市场,出现极端的市场波动(当然包括极端低估)的机会要比成熟市场更多。所以,只要有足够的耐心,这个弱有效市场一定会奖励你。
换句话讲,你不等,你积极地在 A 股中搏杀,有信心赚到钱吗?
最后一句,现在算是无人问津时吗?我不敢确定,但感觉差距不会太大了。
p.s:打发时间的闲扯,各位不用太当真。

全部讨论

对于耕耘和收获,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理解,我感觉做大部分事情都有一个瓶颈,需要突破这个瓶颈才能看到收获,而在此之前的投入可能完全看不到收获,除非能持续的投入突破这个瓶颈,不然就会一直没有收获甚至负收益;而大部分人在看不到回报的时候,是很难坚持去投入的,导致无法突破这个瓶颈;当然有些事情就算投入一辈子可能也没办法突破。
我这个理解是我高中学习英语的感悟,因为小镇做题家英语很烂,后来我持续投入学习英语,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面英语成绩几乎没有进步,比如一个选择题,我之前能看懂题意50%,变成了我能看懂70%,带来的结果可能还是我只能排除两个选项,然后在剩下的两个选项里面猜答案,成绩是没有提升的;直到我继续坚持投入到能看懂90%,我才能选出正确的那个答案;我的英语成绩好像就在那一两个月有一个质的飞越,从110分左右提升到稳定130分以上,再一学期之后我基本能考到140以上了。
股市是一道更难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我看很多短线选手说过自己“悟道”的过程,我想这也是他们多年的积累,在某个时间点突破的瓶颈;他们并不是在这个时刻突然领悟了股市的真谛,而是多年的积累水到渠成

01-12 18:47

渔哥说的方法简单有效,只不过等这个做起来很不容易

01-12 18:00

非线性=尊重其复杂性与随机性;弱有效=买在无人问津处,人性永不变

01-12 17:48

买在大盘2800,结果到了3000点 还在亏损的人比比皆是。现在A股结构性行情很突出。就算买在底部了 长时间的底部盘整 很多人也是熬不住的,太难了。

01-12 17:58

写得太好了,我之前说股市不是一个你努力付出越多就会赚钱越多的地方,这里和体育运动,高考完全不一样,付出与回报并非成正比,很多人不理解。

01-12 18:35

有深度,有阅历的人才写得出这样的文章。

01-12 20:03

大环境+企业=复杂系统。
一两年,两三年的基本面,不管是大环境,还是企业都极难预测;
股价和基本面短期相关性极弱,根据基本面来预测股价更难;
但长期的趋势,大周期却可以看明白。
对于短期制定好策略,不预测只应对;
对于长期,可预测,按照买入股票就是买入企业一部分逻辑是有高确定性的。

05-27 23:07

渔夫哥我还是没看懂,既然股价无法预测,那为什么还要选择业绩会爆发的行业,选了不就是代表预测股价会涨吗? 或者您的是想表达股价运行的过程无法预测?

01-12 17:40

我最近看到有一个球友,他不看基本面选股。
选股条件三个:
1. 长期下跌或者稳中有跌的国企,最好是龙头
2. 有分红
3. 主板的低价股:当前价格和18年10月份价格和发行价对比
之后就是每天拿10%不到的仓位做t,直到股票起飞。
还蛮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