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fighter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83喜欢:12
爱上自己的研究,确实是一个投资的大忌。

我觉得投资者,真的太需要多维度的思考能力了。
很多时候,要去找到行业专家,看看他们的观点。
行业专家确实能够告诉我们很多外行不知道的细节。但是行业专家往往也过于喜欢用放大镜,而忽略了望远镜。
他们也往往会更悲观,或者更乐观,这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投资者,需要在行业专家的基础上去进一步思考。
如果行业专家普遍很悲观,那么是否有应该乐观的地方?
反之亦然。

那么这个思考点怎么来?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有几个。
譬如从生活常识,自己的使用体验,第一手调研资料等来。
例如《金融怪杰》里的几个牛人,就很善于从第一手调研资料获取独家信息。我说过的天天泡电子烟店获取CBD产品信息的杰夫纽曼,还有另外一个通过线上和线下调研,可以精确获取某个公司的某款产品的销售预期差的牛人。

另外,还需要学习行业的最先进知识。
我相信有一批靠第一时间研究透苹果手机和特斯拉汽车的最新技术变化,来赚大钱的牛人。
当研究行业的最先进知识多了,即使是外行,也可能获得一些行业专家甚至都不具备的洞察力。
譬如某个新技术,行业专家一般都认为有某些技术局限性,导致应用场景有限。
但是如果跟踪行业里最新的创业企业,可以发现他们的技术有可能突破这些局限性,极大增加应用场景。
那么作为投资者,就可以得出结论,有可能这个技术的潜力被低估了。
大部分人还是老调重弹,没有意识到这个技术的局限有改进的潜力,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投资机会窗口。

总而言之,我这两年感觉自己的思维有一些进步,就是思维更加灵活了,从看好到看空,或者从看空到看好的速度都加快了。

但是,思维能力还是不够灵活,有时候过于教条。
譬如我之前研究一体化压铸的时候,看过很多行业专家的观点,他们其实是负面意见居多,从可维修等角度去思考。
再加上这种行业的生意模式不是多么性感,从主观上我就倾向于否定投资这种行业。
不少认识的朋友在5月份的反弹中抓住了这波一体化压铸的投资机会,我自己却由于偏见毫无动作。

这两年的半导体投资,我自己也是过于看好半导体的成长性,却忽视了他的周期性。
我甚至在很早的时候就看过某些从库存角度研究半导体公司的周期性的文章,他们都已经警示半导体景气开始下行的可能。
但是由于过于看好半导体的成长空间,主观忽略了这些警示信号,导致做了一回结实的过山车。

热门回复

2022-10-23 11:26

戴森计划投资25亿英镑搞电动汽车
实际已投下去5亿多英镑后止损
几百亿欧元你这也太夸张了

2022-10-23 11:13

小米这种研发投入抠抠搜搜的,心思都在营销和资本市场,真心不看好

2022-10-23 13:56

雷军是个极其鸡贼的企业家,看到基础设施都齐全了才下场干活,供应链都有保障了来摘桃子,他造车的理念很清晰,自动驾驶是决定汽车体验的决定因素,一如他当年做小米手机的模式

2022-10-23 09:51

这是苹果成功后的后视镜思维,很多公司后来退市了你没说,我们不是风投,只有等公司初具规模后才能投的,

2022-10-23 08:47

投资思考维度和消费体验维度是两码事。
有时候,正是因为一个产品太完美了,已经没有什么改进空间了,消费需求都满足了,才说明这个产品已经没有投资价值了,因为需求已经过剩了。
而产品质量不好,消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存在继续改进的空间,才说明这个产品有投资价值,有想象空间,估值可以上去。

2022-10-23 09:19

总结一下,个人的实际体验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譬如,当年何不食肉糜的那位,他能理解穷人的生活吗?
iphone刚上市时,一个已经是诺基亚铁粉的人,只看好耐用的可以发挥生产力的商品,能看好苹果这样不耐用只具有娱乐功能的产品吗?
显然不能。
因为你不是他最开始的目标客户。
所以,投资者,更重要的其实不是个人的实际体验,因为你可能不是产品的目标客户,那么你的体验就意义不大。
更应该做的是去思考这款产品,他的目标客户是谁?这些目标客户对产品的看法如何?

譬如《金融怪杰》里有一个赚了几千倍的牛人,他没有用过任何苹果手机,但是他在苹果刚上市时就认识到了苹果的投资价值。
因为他发现他身边的年轻人朋友买了iphone都非常喜欢。

不可能几百亿……
新能源车产业链都在国内,这方面国内厂商有天然优势。
手机厂是必然要切入汽车赛道的,只是选择的切入点不同,小米汽车大概率能赔钱做成,但做成世界前五纯属做梦。

也许你的观点并没有错,你是从产业看问题,市场资金是从炒作看问题,本来就是道不同

2022-10-23 14:02

小米口碑很普通,已经到瓶颈了,自己小家电的质量都控制不好,何况汽车了

确定戴森造车投了几百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