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20220 】那些优秀的年轻人——物欲极低、一心迭代的年轻海龟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4回复:49喜欢:43

昨天发帖说了,上午拜访了一位创业的青年才俊,聊得很好,感触颇多,也答应球友专门写一篇。后来一想,干脆写成一个系列吧,一是总结就是提高,二来也可以逼着自己与时代同轨。

因为是聊天和漫谈的形式,再加上个人文风散漫,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思考了一下,决定还是用要点总结的方式展开。

这位朋友极其低调,不便透露个人信息,这里暂叫他 Steven吧,公司及产品信息我也尽量隐去。

Steven 小我接近一轮,今年 36,和我认识于 6 年前。那时我刚离开原来公司,跨行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做总裁,被公司一位投资人邀请去给一家被投企业做品牌与营销知识分享。Steven是这家公司的合伙人,负责运营及海外渠道。因为对他们行业缺乏了解,我只是泛泛分享了一些营销理念,但记得Steven问了不少问题,也得知他是从澳洲读完研究生后回国创业。交流结束后,Steven又在微信上追问了不少问题,包括我分享时提到的一些理念与书籍,甚至看过书之后还和我分享感受,所以印象很深,是一个自驱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的小伙子。

之后各自忙于创业,交集不多,逐渐沦为朋友圈上的“圈内好友”,但彼此情况都大致了解。我知道他后来离开第一家公司,选择了独立创业。他也知道我从深圳到北京的两段职业经历。我于 19 年中彻底退出,选择脱离职场后,他就一直约我面谈,但我当时各种家事缠身,又不想给外界释放出还会再出山的信号,所以一再找理由拖延,直到孩子的美本申请顺利完成,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了。

结果这次一见,Steven和六年前那个略带青涩的年轻人几乎判若两人。

以下为漫谈要点提炼:

一、关于创业

我:为什么离开第一家公司?

Steven:和第一家公司创始人现在都是好朋友,我们有 80%的理念都能契合或者接近,但剩下的 20%可能是一些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上的差异,要想一起走很远就很难,而且他作为创始人和大股东,不管意见有什么分歧,最终确定下来的东西我当然坚定支持,但这样长久下去,就会损害自己的内在的一些东西,自信、判断力、包括自我感受这些。

还有一点,就是在第一家公司收入实在太低了(笑),当然,创始人给自己开的工资也很低。但是收入过低影响一些基本保障时,对心理冲击还是挺大的。

我:创立这家公司的初衷是什么?

Steven:我一直做运营包括海外电商渠道这些工作,积累了不少供应商资源、媒体与渠道资源,还有各个环节的 know-how 这些东西,但第一家公司的产品是 to B的,总体市场规模有限,不如 to C市场,而且 to C市场产品与投放的效果可以更快得到反馈,得到测量。我记得你第一次分享时说“营销是销售的工程师”,我后来感受很深,非常认同,而to B的业务还是中间的一环,不能直接得到 C 端最终用户的反馈。而我更想做一些对顾客创造价值的东西,并希望能把握这个“创造-反馈-改善”的过程。

第二点就是我做过别人的合伙人,很直接地感受到团队的重要与局限,会去想如果自己做创始人,会怎么去搭这个团队,怎么招揽人才,怎么分权,怎么分钱,怎么让一群精英在一起工作,释放出远大于个人能量加总的巨大合力。这个对我是很重大的挑战,吸引力很大,不亚于公司业绩成长本身。

我:目前公司发展到什么阶段,中间经历了什么困难?

Steven:公司是 17 年创建的,前几年非常难,陆陆续续推出过十几个产品,都没有做成,所以资金一度很紧张。但最困难的时候核心团队都没有流失,甚至持续在加强,到去年反复试错后终于推出了一款成功的产品,在海外销售额过亿,今年产品丰富后又冒出第二款爆品,全年销售预计能到 5 个亿。因为之后还有非常看好的新品计划推出,以及渠道铺开和打回国内市场也在加速,所以明年的目标是突破 20 亿。五年内希望进入该品类国际一线的阵营。应该说,最困难的第一阶段已经过了。

我:熬过最困难阶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Steven:可能一个原因是我个性比较乐观吧哈哈。(我插话:之前在北京创业时,访谈过不少企业家,感觉逆境中的乐观精神是一个共性。)对对,因为没有人可以保证这件事一定能成,而过程中又在不断经受失败,没有一点乐观精神很难撑下去,就是装出来的乐观也很容易被大家识破。

另一点就是因为团队很强,我对他们非常有信心。我的 CMO 是芝大布斯商学院毕业的,CFO 是杜克的,CTO 是国内前二大学的,而且都有知名企业的工作背景,实践经验丰富。他们都觉得过程煎熬是正常的,但一直试错下去,只要资金没断,团队没散,最终一定会有好产品跑出来。

所以说到底,其实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产品、产品、产品。产品既是营收与利润来源,也是品牌和流量的载体,还是打开新市场的敲门砖。没有过硬和精准切入细分需求的产品,再好的团队和企业文化都是白搭。所以,那几年,核心骨干都一心扑在理解顾客和开发产品上。

我:那么问题又来了,你一个初创公司,怎么招揽到这么多大咖的?而且,好像学历资历都比你强呀(笑)。

Steven:比起来我确实是一个学渣(笑)。他们能选择我几个原因吧:一、可能是觉得我格局比较大,能让权能分钱,能容纳一帮人才成事;二、我有自己的优势,像在第一家公司,产品还没出来,在海外的众筹、铺设电商渠道、以及各种低成本的营销活动都是我做的,后来也都建立了很好的渠道与关系,这些也是他们欠缺的。

总之,就是大家相信我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组织者,也能给到大家很好的激励,可以聚拢一帮人做成更大的事。

我:果然能做成大事的人,都是善于给团队描绘 picture的(画饼的)。说到“能让权能分钱”,可以具体讲讲吗?

Steven:像我作为创始人,初始股权是很高的。但如果招揽到优秀且合适的骨干,我都会无偿赠与其一部分股份,所以现在我的股份已经少了不少。其次,虽然公司一直在艰难爬坡,但去年一旦一条产品线盈利后,我就拿出其中很高比例的利润和骨干分享,核心团队平均每人都拿到了很多钱(具体不透露了)。第三,对于每个人负责的部分,我基本可以做到放给他最大权限。比如产品最终的决定权我是交给研发负责人的。(我插话:这个真能做到?)是的,我相信因为他的专业与经历,他的眼光会比我准,如果最终多次证明不是,那再考虑调整。

我:会担心股权过度稀释的负作用吗?

Steven:也会担心,但更担心我不能留住人和用好人的负作用。如果一个公司不能做得更大更成功,留住那么多股份又有什么意思呢?当然,我也会通过一些设计,在即便股权稀释后,也能保留对公司的控制权。

二、关于学习与个人提升

我:我注意到你阅读量不小,办公室和公共空间也放满了书。除了阅读,还有哪些学习途径?

Steven:读书是学习提升,也是远离喧嚣、让内心平静的一种方式。除了阅读之外,我也参与一些口碑不错的创业训练营之类。此外,就是有目的的邀约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各领域的专家座谈交流。

此外,我几年前和朋友一起出资募了一个小基金,因为投资人的身份,又能接触到很多很有意思的牛人和很突破的 idea.

除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升,情绪与意志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看到我公司瑜伽室旁边还有一个冥想室对吧,不忙的时候我都会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冥想。

我:那完了,这个冥想室其他人谁还敢用?

Steven:(大笑)也不会,我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冥想,大家就不会相互干扰了。不过确实年轻的员工很少用,也可以理解,谁会希望被别人觉得上班时间在摸鱼。

除了跑步瑜伽这些运动之外,每周六一早五点半,我都会和一帮朋友去走塘朗山,一走几个小时,下山前完全不说话,既锻炼身体,也磨炼心性。

除了这些,我最近也在考虑读一个 EMBA,但考察了国内最好的两家后(其中一家是我曾经就读的),我感觉国内 EMBA 的混圈子氛围还是太浓,所以选择了芝大布斯在香港做的一个 EMBA 项目,因为完全是和美国本校一样的师资与课程,所以希望能学到多一点东西。

我:我在北京工作时,访谈过不少企业家,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强的持续学习能力,学习途径更是多种多样。(这里举了一些具体事例)

Steven:学习肯定是终身的,而且是极其强调效率的。很大程度上,创始人或者说老板的认知天花板就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虽然在各个专业领域上,我的水平可能都不如我的合伙人,但是在格局上,在对未来发展的一些研判上我一定不能比他们差。

我: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Steven:我也想过,可能未来真正的挑战,是如果这个利益已经达到百亿级时,我还能不能经受住这个诱惑,还能不能维护好这个团队与氛围。

我:那就要看你能不能给自己描绘更大的图景了。

Steven:是的,我现在住在深圳最贵的小区之一(当然是租的,钱都花在创业和投资上了),但也没有什么感觉,也就是那么回事。我个人对品牌、对跑车游艇什么的都没有追求,我最大的兴趣还是个人持续的迭代。

我:你这个说法很接近亚里士多德说的一句话了:人生的意义在于持续的自我实现。(回家后一查,好像又不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这该死的记忆力)

我:因为我离开职场几年了,现在每天都是短裤球鞋和淘宝买的 T恤。今天来前还想要不要稍微穿正式一点,后来一想那就见外了没必要。结果一见你,穿得比我还随意还廉价,甚至在公司里就穿一双拖鞋。我心想:嗯,这小子没走形。

Steven:(大笑)拖鞋确实舒服呀,而且客户都在海外。

接下来交流不少对积极心理学、冥想、刻意练习的理解应用,略过不表。

又,聊了大量产品研发、公司发展规划方面的内容,不方便分享,一并略过。

三、小结

聊了一上午,我对Steven最深的一些印象包括:

1、几乎完美的、天生型的创业者。因为我有几次参与创业公司的经历,所以几乎执拗地认为:完美的创业者就应该是天生的,不怕失败近于鲁莽,对顾客敏感但对外界看法钝感;自信乐观、充满感召力;意志坚强抗压抗挫折;格局大,能容人,对金钱看得比较淡,懂得分权与分钱的重要性;心中有更大的目标,超越对世俗成功的追求等等。。。(我这创业者宿命论的观点估计很多人不认可,我也承认以上描述过于理想化,不争论。)

2、谦虚和超强的学习力。Steven一直客气地说当年一直是仰望我的,但又不好经常打扰我。实际上,他早已超越我太多,已经是代际之间的差别了。和我接触过的其他优秀创业者类似,Steven甚至自己的认知与格局上的局限,很容易成为企业发展上的局限,所以他自己定义的几项关键任务中,除了公司发展规划、打造团队,以及业务关键环节的把控之外,个人的学习提升就是最重要任务。

3、广纳贤才、知人善用。老一辈企业家常说“财聚人散,财善人聚”,一个道理,激励机制是底层的东西,不能错。

4、靠专业、眼光、格局和激励机制设计来获得领导力,而不是靠权力来获得控制力。

5、极其自省。不在意颜面,不维护表面权威,闻过则喜。知道不足之处,通过何种方式、哪些人最快获得最优答案。

6、从顾客角度思考问题。不仅涉及产品开发,也关乎企业愿景使命。

7、快速犯小错误,是学习成长的最快路径。

8、量化管理的思维。一直延伸到个人时间的管理。Steven给我说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为了减少无效社交,自己会根据公司营收与利润情况,大致算一下自己的一个小时值多少钱,如果这个社交活动或者要见的这个人感觉不值这个价值,就会选择推辞。(我调侃他:这么看你和我聊一上午,我还是蛮值钱的嘛)

9、对情绪稳定和坚强意志的重视。这一点和我的观点非常一致,以前的专栏文章中写过。

不足和挑战也有,不在这里聊,相信Steven会在奔跑中调整姿势,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回到家后,我和老婆聊,这些年我也算见了不少成功企业家和创业者,Steven在年轻一辈中算非常平衡和突出的,如果时运不悖,假以时日一定能成大事。老婆答:应该让儿子大学期间去他公司实习一趟,好好学习一下。我哈哈大笑:这个哪还需领导安排,已经和Steven说好,大一暑假让儿子到他深圳公司或者洛杉矶分公司实习,他表示热烈欢迎。

最后一点补充,也许很重要。Steven 只是三线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是任何什么二代。

尾声:昨天答应了大家,今天就一定交稿。只是没想到这篇文章写起来比预想费时费力很多,主要是自己记忆力下降太多。各位看了觉得有点意思,点个赞鼓励一下。

附图是Steven 顶层办公室的 view.

精彩讨论

蛋说无妨_gz2022-07-30 14:53

来了来了 感谢渔兄分享

上官心一2022-07-30 15:51

请不要删 我需要反复阅读

蓝心如海2022-08-12 18:23

写得好!

飞速的kent2022-07-30 19:12

36与我同龄,吾辈当自强

rorycircus2022-07-30 17:12

优秀的创始人至少舍得拿钱激励团队,现在好多企业的私人老板压根做不到这点

全部讨论

2022-07-30 14:53

来了来了 感谢渔兄分享

2022-07-30 15:51

请不要删 我需要反复阅读

2022-08-12 18:23

写得好!

2022-07-30 19:12

36与我同龄,吾辈当自强

2022-07-30 17:12

优秀的创始人至少舍得拿钱激励团队,现在好多企业的私人老板压根做不到这点

2022-07-30 17:53

创业这块我感受不深,毕竟自己没有下场

但是兄文中,关于团队组建和自我管理的内容我非常认同。

见过一些单兵很强,但是团队低效或搭配失衡的投资人,深感这块真是有不能言传的kown how在,真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另外个人学习与时间管理,确实是非资源型企业家的必选基础课。

2022-07-30 16:16

收藏了

2022-07-30 16:08

其实好的优秀品质都是与生俱来的,这也许是基因的差别变异的结果,基因总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我常想得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到最后能不能彻底的认知这个世界,我以前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所以觉得无知也许是最好的,但是最近又觉得人类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03-15 08:16

还有一点,就是创业者身体一定要好,不好也要调理好、锻炼好,哈哈。

03-04 23:21

值得反复阅读。结合投资,个人心得:1、投资和创业差不多,也可以说投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创业。都需要一些皮层下的素质,这些是天生的,难以被别人学习和复制的,比如格局大,目标大,乐观,情绪稳定,自信自省,双赢或多赢思维,长期复利增长思维等,这些个性和思维对应的都是人性的弱点,这无法竞争,有就有,没有无法习得。认清自己,这比认清时代要难。2、慢慢在自己的赛道找到价值点,打造成有差异化的产品。犯错是免不了的,小成本试错,持续进阶,必然要持续学习,这个学习是带着问题的。成长第一重要,面子、社交不重要,搞不好成长还是面子和社交的捷径。主动持续学习的人很多,产品迭代和人性不相悖,故而这是竞争点。总的来说,前者是天生的素质,后者是勤奋努力的部分。自由市场残酷的地方是,都拥有者之间还形成竞争,成功者往往得到天时或地利,外力等方面的不可重来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