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猪粮比跌入5:1情况梳理统计及相关启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10

一、解读相关政策,理解猪粮比5:1意味着什么?

2009年1月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2012年5月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均将猪粮比低于5:1,作为一级响应启动信号。2015年10月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一级响应机制的启动信号则从5.0以下调整到4.5以下。2021年6月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又将猪粮比低于5:1作为过度下跌一级预警的阈值,进入该区间,意味着猪价过度下跌,政府必须进行收储。

可见,猪粮比低于5:1,基本上意味着猪价达到阶段性底部,猪价过度下跌了。

二、历史上猪粮比低于5:1情况梳理统计

近10年以来,有4次猪粮比位于5:1以下,其中,2014年1次,2021年1次,2022年1次,2023年1次。

(1)2014年3月28日开始,猪粮比连续6周在5.0以下,中央储备库按一级响应机制在3月末和5月初先后两次进行收储,收储量共15万吨。收储后猪价企稳,2014年8月15日,再次回升到15元/公斤以上,涨幅超过20%。 从股价情况看,牧原股份在3月31日,股价有一次跌停。在国家启动收储后,股价开始回升。2014年3月底开始至年末,牧原股份的股价都是处于上涨状态。当然,彼时也是大盘的牛市周期。基本面周期遇到牛市周期,牛上加牛,股价涨幅3倍左右。

2015年6月之后,大盘开始从高位下行,下跌非常迅猛。但是当时刚好又遇到生猪的上行周期,猪价一直处于升势,所以总体上牧原股份的股价跌幅没有大盘大,相对更加温和些,体现了基本面对股价的支撑。但是终究拗不过大盘,大盘跌了47%,牧原股份从高点跌了35%。

(2)而后下一次的猪粮比到5:1,就已经是2021年。2021年9月22日开始,猪粮比连续4周低于5:1。2021年10月份,政府在当年收储的基础上,进行年内第4次收储,收储3万吨。收储后适逢国庆后猪价强劲反弹,到年底涨幅已经超过30%。从股价情况看,牧原股份的股价在2021年9月见底,至11月初,股价达到阶段顶部,阶段涨幅35%。这个时候大盘是下跌的,牧原股份凭借基本面获得了超额收益。

(3)一个小高峰后,猪粮比在2022年2月18日开始,猪粮比连续10个周处于5:1以下,持续时间历史最长。2022年3月初,政府开始收储。收储后,股价有所反弹,但是随着大盘的下跌,虽然猪价有所回暖,但是股价继续恢复下跌态势。2022年5月初开始,猪价逐步回暖。5月27日牧原股份股价达到底部,而后开始反弹至7月初,涨幅25%。但是这波反弹,实际上也是处于大盘的上升周期,同时间段大盘上涨12%。

2022年7月至10月,实际上猪价是在上升的,10月底猪价达到阶段高峰。但是对应时间段的牧原股份的股价却是在下跌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和同时段大盘低迷持续下跌有关。

(4)在2022年的猪价反弹后,在10月底到达顶峰,而后猪价开始下跌通道。2023年7月开始,猪价再次进入5:1的过度下跌预警区间,7月初政府再次启动收储。2023年5月以来,持续的亏损叠加大盘的下跌,牧原股份的股价持续下跌,7月以来,在政府收储后,目前股价进入磨底回升阶段。

三、历史复盘的几点启示

(1)猪周期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要刻舟求剑。从历次情况看,近10年来,共有4次猪粮比下跌超过5:1,但是最近3年,每年都发生一次猪粮比低5:1的情况。提示我们:猪周期确实发生了变化。猪周期变的越来越短,而且内卷、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个过程汇总,上市公司正邦科技由于踏错了节奏,被卷死了。总的感到,猪周期已经变得越来越短。

(2)不要忘记大盘的影响。我们谈猪周期,本质上是为了投资具体的股票。不要忘记大盘对单一股票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从复盘的情况看,即使是猪价回升阶段,如果大盘下跌,那么生猪标的股价也可能随着下跌。反之,如果生猪基本面周期和大盘周期能够共振向上,那么就会不错的超额收益。如果要投猪周期,至少要避免大盘周期处于大幅下行通道。

(3)猪粮比达到5:1基本是行业底部。从历次情况看,猪粮比达到5:1以后,基本上是行业周期的底部。此时,国家会开始收储。虽然猪价可能会继续磨底,但是股价可能会先起来。

(4)40元是基本上是牧原的底部。从猪粮比的情况对应的股价情况看,40元几乎是牧原股份的底部价格。2021年9月下旬,猪粮比进入5:1,股价在底部40元震荡,而后开始上升。2022年5月,大盘达到最低点2800附近,彼时生猪的价格已经处于回升阶段,对应的股价为48元,比2021年9月还高。2023年7月,猪粮比再次进入5:1,国家开始收储,股价也从底部的40元开始反弹。

(4)收储的影响有限,本质上是供需关系的变化。从历史情况看,由于收储数量相比每月300-400万吨的市场规模,实在是杯水车薪,对供需状况的影响并不大。而且收储本身又可能会对部分养殖主体产生误导,盲目压栏补栏,反而拖慢了去产能的节奏,对提振猪价起到了反作用。因此,历史上的21次猪肉收储,虽然多数在收储后猪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但主要动力还是源自市场自身供需关系的变化,来自收储的助推只是次要因素。

$牧原股份(SZ002714)$ $温氏股份(SZ300498)$ $*ST正邦(SZ002157)$

全部讨论

2023-07-23 09:22

难得遇到一位研究猪粮比的球友,不容错过请教机会!😛
不懂就问:
1、看了好久的猪股,没见过关于“猪粮比盈亏平衡点6.0”的详细解释,根据字面理解,是否就是行业整体的平均成本?如果是这样理解,为什么是在5.0的时候才收储(此时亏损幅度约大于-15%),而不是在5.5就收储?毕竟养猪市场是以散户为主体,他们的收入是大事。
2、听说新的盈亏平衡点变成了7.0,不知是真是假?

2023-07-23 17:15

不能刻板的用单一指标来衡量,猪粮比是指生猪出栏价,与玉米批发价的比值。过去两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猪粮比比较容易达到五比一,根据农业部的数据今年玉米面积大幅增加,玉米价格大概率会从高位回落到两块多一点。生猪价格是有供需决定的,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供应都是非常充足的。生猪价格还远未到底部。牧原大概率会奔向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