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浦兰钧,下行周期的抗压样本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锂电池产业倒春寒之际,在港上市4个月的瑞浦兰钧交出了首份成绩单。

3月26日,瑞浦兰钧发布了首份年报,年报数据显示,其2023年实现收入137.49亿元,同比减少6.1%;净亏损19.43亿元。

据官方给出的原因:

1.2023年度锂电池行业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行对本集团毛利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本集团产品价格随原材料市场价格下调,而由于生产周期,原材料价格的下降需要一定时间才可传导至本集团的销售成本;

2.部分下游客户回款周期延长,导致应收账款减值拨备金额增加;

3.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管理费用增加;

4.新产品研发费用的增加。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后方的研发和生产在大量花钱,前方的市场价格战激烈还需要资金弹药,双线挤压下,基本真实反映了一家后发电池厂的求存状态。

而这,可以为市场带来哪些启示?我们又应该如何判断瑞浦兰钧的真实市场价值?

01

冲出极度内卷的动储市场

2023年,无论是动力还是储能,活下去是萦绕全年的主题。

就连动力电池厂(中创新航比亚迪、蜂巢能源)最密集的常州,也遇到工厂没订单、找工作难的问题,甚至流传着“老板自己都想找个班上”的段子。

激烈的价格战使得产业整体的财富都流向了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刘金成也表示,这已经表示动力电池的格局固定,没人卷得过行业两强。

但在锂电重资产的特性下,瑞浦兰钧依靠动储联动的战略,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中拿到第六的成绩,在储能电池领域位居第四。

这一成绩背后几乎是一场“血战”, 碳酸锂价格下跌尚未完全传导至生产端,下游发生价格战又对锂电池制造环节形成挤压,而最关键的是,瑞浦兰钧仍然在高速的扩产周期当中。

自2020年至2023年间,瑞浦兰钧锂电池销量从1.55GWh,一举增长至19.48GWh。对应的产能则在高速扩张之中,其产能从2020年的3.3GWh,一跃升至62GWh,四年时间翻了20倍。

这一扩产速度可比上海特斯拉的超级工厂。

新能源产业家了解,瑞浦兰钧内部对新工厂建设周期的期限定在10个月,例如2022年10月投产柳州新工厂开始建设,2023年7月就完成基建,甚至快了一个月时间。

正是大规模的产能投入,使得其在后方产生大量费用。据招股书显示,预计到2025年,瑞浦兰钧锂电产能将达150GWh。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2023年业绩承压之下,账上现金则同比大涨70%,从49亿元升至83.8亿元。

充足的账上现金为瑞浦兰钧更有底气做更长远的规划。

2024年,新能源出海已成为产业内的阶段性命题。而重资产的锂电出海在产业下行时期,可以说更是“地狱级”难度,对于瑞浦兰钧这样一家创立时间仅有7年的锂电企业更是如此,从2023年的布局来看,其最显著的速度和价格优势仍然存在。

今年开年,瑞浦兰钧就已开启海外多国建厂,并跟随国内新能源产业组团出海。

如上汽通用五菱,一度打破日系车的天下,成为印尼最畅销的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约占3%,直逼排在前面的丰田、大发、本田等日系车品牌。而瑞浦兰钧正是上汽通用五菱的第一梯队供应商。

除了东南亚,瑞浦兰钧海外的一系列优势都在逐步建立。

正如新能源产业家专访董事长曹辉时,他提到,出海是必然趋势,汽车品牌可能产生区域固化,各国当地市场都会更倾向于老牌或本土化品牌。

“但是新能源产品一定会呈现全球化趋势,越早出海意味着越早抢占海外市场,我们更倾向于成为第一批出海的中国新能源企业。”

02

活下来的价值几何?

亏损并不全是利空,关键在于企业投入是否转换为核心竞争力和有效产能,帮助其跨越周期。

而在下行时期,衡量核心竞争力的显性指标正是一家锂电池厂的市场份额。如果再往下细分就是看是否锁定了大客户。因为电池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一条投资动辄上亿元的产线必然需要有大客户摊销成本。

对于瑞浦兰钧、蜂巢能源这样后发的电池厂而言,前期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必然导致巨额的资本开支,因此在观察其毛利润和价格数字之前,大客户数量和画像就是一个重要指标。

瑞浦兰钧身上,2023年,其动力电池主要绑定了上汽集团、东风日产等知名车企。从产品层面上也在迅速调整姿态,宣布将在2024年Q2-Q4量产面向插电混动市场的三款新品。

据电池中国所引数据,插混电池从去年年初开始突飞猛进,2023年全年同比增长109.8%,是纯电乘用车的4.4倍。本质上,可油可电的模式迎合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瑞浦兰钧于2023年科技日上发布的三款新品,面向动储市场

大客户同样对储能电池的产业格局有决定性意义。在这一点上,瑞浦兰钧同样在搭起并搭起自己的阵地。

公开信息显示,瑞浦兰钧储能业务的大客户名单齐聚了储能行业各个细分赛道、细分市场的TOP1。

阳光电源,2023年H1贡献营收5.68亿元,占比8.6%,阳光电源2023年为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第一,总出货量达10GWh。2023年全年,这一占比更是跃升至14.7%,销售收入达20.21亿元。

中车株洲所,2023年H1贡献营收3.05亿元,占比4.6%,中车株洲所2023年逆势反超常年霸榜的海博思创,总出货量超7.5GWh。

艾罗能源,2023年H1贡献营收4.43亿元,占比6.7%。为数不多的户储上市公司,在户储最重要的德国市场有20%的份额。值得一提的是,瑞浦兰钧还绑定了另一家青山系户储龙头,麦田能源。

图注:据注册资本数字及公开信息对比,客户K即为阳光电源

可以看到,虽然瑞浦兰钧成立时间很短,但其大客户基本覆盖了储能主要细分赛道的头部客户,大型储能及户用储能。并且下游客户在各自领域的业务基本盘都足够稳固,成长性足够高。

而储能电池的质保周期长达十年,意味着储能电池厂和下游集成商从前期研发到市场运维的绑定,与动力电池有同样的深度。

新能源产业家了解,艾罗最早爆火的户储一体机,就有瑞浦兰钧研发团队的深度参与,后者也最早探索出了户储电芯的标准。在之后,瑞浦兰钧依靠储能电池的高标准化、大单品(280Ah/314Ah,50Ah/100Ah),大幅度降低了前端的生产和研发成本。

储能业务的成功筑底,在于瑞浦兰钧在策略上的灵活性。新能源产业家了解,在成立初期,瑞浦兰钧就采用了动储联动的路线,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复用,以提高最关键的产能利用率。

有了大客户背书,瑞浦兰钧仍然持续扩张的产能将是其未来竞争力的来源。

03

尾声

电池厂的重资产属性决定了任何决策都如同“高空走钢丝”。

对比动力电池行业,就能看到电池厂和下游车企基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电池厂要得到大客户的定点,最终到批量生产,中间隔着起码两年的时间,这极其考验决策团队的前瞻眼光。例如早年间,宁德时代绑定了宝马车企的经典发家史,中创新航广汽近乎起死回生。

可见对下游发展的预判是穿越周期的重要因素。

在动力电池方面,通过快速研发迭代、推出新品,瑞浦兰钧在插混电池的大年已有了清晰的增长点。而目前的储能如同前几年的新能源车,产品和模式都在摸索,市场足够庞大、集中度也不高。

正如某院士专家所说,现在储能容量在庞大的电网面前还远远不够,就如同水库边上挂水桶,还起不到调节作用。

而在储能迈向更大产业的阶段,关键推动者正是下游有高成长性的大公司,从2023年交出的首份成绩单来看,瑞浦兰钧已在构筑未来的基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