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了“马拉松”后的极氪要怎么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中时财经原创出品

作者:邸睿芳 编辑:张丽敏 制图:张丽敏

“最快IPO新能源车企”极氪汽车一周(5月10-5月17日)的股票表现究竟如何呢?

首个交易日,极氪汽车股价报收28.26美元,第二个交易日开盘每股报价30美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上涨超6%,市值达75亿美元。然而股市风云变幻莫测,随后极氪汽车的股价开始了回落,截至5月17日收盘,其股价为26.00美元/股,已回到开盘价。

这一股价的起伏似乎迎合了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所说:“上市仅是个起点,在整个马拉松中的一环而已。”

那么,到底这场马拉松,极氪汽车要如何跑?

就此,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与极氪汽车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由于公司正处于法定静默期,暂时无法接受采访。

不过,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从极氪汽车方面提供的上市当天沟通会的相关资料中,还是可以窥见其锚定的未来。

极氪汽车的IPO是战略性考虑,从公司创建之初就已经确定了整个规划。极氪作为一家全球品牌,需要面对全球市场、全球的用户,全球的技术、全球的资本。因为战略性已经决定了极氪是一种长期主义,不是光依据IPO的估值和价格。” 安聪慧说。

01 股票发行利好或将扩大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始终看中的是企业的业绩和战略布局,这些都是衡量一个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

极氪汽车在这两方面均表现不俗,业绩一直在高速增长,包括营收和销量,甚至毛利目前也比较高,短期内就能盈利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极氪汽车的卡位“第三赛道”的模式目前也比较突出,可能资本认为这种既有背景,又有新思维的模式更具有潜力。”他说。

尽管极氪汽车实现了最快上市,但其实这是其第二次尝试。

回溯至2023年年底,极氪汽车曾向美国递交了IPO招股书,并计划融资10亿美元,估值超130亿美元。但该次IPO在一个月之后就宣告暂停。如今,此次纽交所之行,是极氪汽车重启的上市计划,但显然估值并未达到第一次的预期。但极氪还是来了,他们为何选择继续前行呢?

花旗集团在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提到,若极氪汽车在2024财年的市销率估值位于0.5倍至1倍之间,并结合市场对SOTP方法的偏好,吉利汽车的市值有望实现显著增长。基于这一分析,花旗集团为吉利汽车设定了13港元的目标价,并给予了“买入”评级。

而随着极氪汽车股价的持续走高,其兄弟公司的股价也呈现出积极的联动效应。据万得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收盘,吉利汽车股价上涨2.82%,报10.22港元,市值达到1028.48亿港元;亿咖通科技股价上涨0.61%,报1.66美元;钱江摩托股价上涨0.94%,报21.53元人民币;汉马科技股价上涨1.10%,报4.59元人民币。

放到极氪汽车自身来看,在上市过程中,极氪汽车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脉动,因获超额认购而扩大了IPO规模,以每股21美元的价格累计发行2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份ADS对应10份普通股),募资约4.41亿美元。吉利控股集团官网还进一步透露,若承销商行使其超额配售权,极氪的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415万股ADS,募资约5.07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宁德时代Mobileye等巨头纷纷亮出大手笔,分别掷下最多3.2亿美元、1908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的巨资,累计认购金额高达3.49亿美元。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些主要股东对极氪汽车的信心和长期投资意愿。

可见,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极氪汽车上市都有其必要性。或许当前的市场环境不是最佳时机,但无疑是最契合其自身发展的时机。或许IPO红利还能进一步扩大。

正如有观点提出:“2023年,汽车业内价格战的硝烟弥漫至今;2024年初至今业内销量的增速也让人乐观不起来,在这个当口,通过上市获得融资、储备弹药,然后聚焦于产品规划与市场,不失为一种选择。”

02 极氪的马拉松跑起来不容易

众所周知,“蔚小理”这三家新势力分别经过4年、6年、5年的航程,才终抵上市的彼岸。而极氪汽车仅用3年便实现了这一目标。这背后离不开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吉利控股集团。

吉利控股集团全力扶持极氪汽车,核心管理层倾囊相授:李书福亲自掌舵,总裁安聪慧兼任极氪汽车CEO,执行副总裁李东辉加入极氪汽车董事团队。这样的领导团队配置为极氪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极氪汽车不仅得到人才支持,在资金方面,极氪汽车也充分利用了吉利控股集团的资源优势,极氪汽车曾表示利用集团的制造能力,有助于减少采购、制造和产品质量控制的资本开支。正因这些关键环节的成本控制,极氪汽车成立当年便实现了正毛利,从2021年至2023年的销售毛利率分别达到了1.8%、4.7%和15.0%。

不过,当考虑到极氪汽车IPO的目标—正如安聪慧所说的“通过战略性的实施,IPO将进一步提升极氪汽车的全球治理水平,实现更加透明的管理,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中。”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我们自然无法忽视特斯拉这位强大的竞争对手。

资料显示,特斯拉近半年股价下跌近1/4,同时伴随着不断的裁员和“瘦身”。前段时间,特斯拉宣布将裁减超过10%的全球员工。另据知情人士消息,特斯拉中国的裁员比例在20%左右,个别部门高达50%。

特斯拉裁员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销售部门,这表明特斯拉的车也不好卖了。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量38.7万辆,同比下滑8.5%。这是特斯拉近4年来首次出现单季度交付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也是过去5个季度中的最差表现。

简而言之,纵观全球市场,特斯拉的日子并不好过。而考虑到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地位,其他车企的日子也自然不会太轻松。

与此同时,从极氪汽车的招股书来看,其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出现了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的净亏损。而在研发方面,极氪汽车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投入31.6亿元、54.46亿元和83.69亿元,累计研发投入近170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告诉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车企应对当前困境所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迅速实现正向现金流,实现正盈利。为此,新势力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提高利润率,也可以考虑缔造产品生态,在智能化和轻量化技术上发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表示,建议极氪应当依托吉利控股集团这一强大品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吉利控股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领域具备显著的潜能和优势,极氪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将智能化技术推向更高水平。此外,吉利控股集团作为民营车企的领军企业,其销售网络将为极氪在服务力上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