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逻辑的几个事实

发布于: iPhone转发:29回复:2喜欢:81

事实一

猪瘟到本月已经过去20个月,从规模企业的出栏总量看,并没有体现去散养提高规模企业市占率的逻辑。

目前为止,一部分规模企业和行业整体去产能水平接近。其它各案看似比行业整体去产能水平好些,但各有原因:

正邦高负债,大举融资,高成本经营扩张,虽然出栏下滑不明显,但是代价是远超行业代价。

新希望本身是猪瘟前就制定好的扩张计划,本身计划和猪瘟没有必然联系,猪瘟也让其扩张速度下降明显。

牧原猪瘟前的扩张速度就是年平均50%,猪瘟后用了20个月的代价才恢复到原来速度。也可以说是延迟保持了速度,也还没有事实体现集中率提高的猪逻辑,但是预期比较明显。

其它企业有的甚至出栏比行业水平还要差。

投资逻辑基于事实基础。所以,以上事实很重要。

结论:去散养提高行业集中度的逻辑暂20个月来还没有体现出来。对于一些规模公司恐怕还出现了被集中的情况。

事实二,

以农户代养为主的企业,由于代养费提高,以及各公司争夺优质农户的需要,为保证农户不空栏,保证和农户粘性,大批外购仔猪,造成其经营成本提高过快,此类扩张完全没有持续性,所以就没有成长性。和以牧原为代表的企业成本形成成本趋势反差,牧原类型企业规模越大养殖成本越低,安排生产得效率降成本空间更大。特别是仔猪自由后,成本优势更为明显。还有就是育肥栏周转速度提升,避免养牛猪拉高成本,体现出自有育肥栏的成本效率优势。

这里特别强调养牛猪是无奈之举,对养殖成本是提高的,标猪单价好,站栏时间短,在仔猪自由的前提下成本最优。

事实三

猪价涨是因为缺猪,依据事实一,都缺猪,所以股价不涨,依据事实二,有的猪股股价还会跌。

事实四

依据事实一二三,目前猪股之间没有性价比好坏之分,所以不存在谁被理解成低估会连续涨停追赶的那种差距。但是会出现逐步分化。

事实五

考虑到规模企业不养猪也会产生成本的弊端,而散养空栏无成本,延迟出栏也不增加人力成本和财务成本,无扩张融资成本,无劳动力闲置产生过多成本。大批规模企业反而在去产能和行业相近时,成本远高于散养户。

事实六

依据事实前五,会有规模企业在猪价下跌时死的很惨,各位注意风险,这不是一个板块联动的行业。

事实七

猪瘟常态化,谈产能恢复前要先问产能为什么降下来,过去产能下降的原因是不是不存在了,特别要问规模企业也大规模出栏下滑的原因是不是不存在了呢?

所以不要只谈扩张,还要看清恢复难度和扩张的基础因素有没有。

事实是很多规模企业产能下滑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没有大的改观,有些改观的出栏数据是建立在养殖成本数据极度恶化的基础上。这种改观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是高风险经营,反而压制公司估值。

事实七

需求严重下滑,需求恢复是建立在猪价下跌基础上,这样的生态下,谁有能力提前扩张,特别是低成本扩张谁将会在未来存活的更好,一定要规避高成本恢复产能,又无法实现快速扩充产能的企业,这类企业吃肉没赶上,挨打排第一。

事实八

猪价和公司估值毫无关系,曾经有过关系,也已经在去年四月前完全体现在了股价上,多数股价比猪瘟前还是有很大的涨幅。猪价当时有预期,现在早已兑现过预期。作为周期预期时段逗过去14个月,关心猪价看股价是很愚蠢的投资逻辑。应该关心养殖成本变化和产能扩张基础是否扎实。

事实九

去散养户是长期过程,主要逻辑是养殖各因素变化过程中对不同散养户的影响。能繁质量,防控水平等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影响都不一样。这需要在长期阶段变化中起作用。但是这些因素对很多规模企业也同时有很大影响,在过去的20个月反应很充分。可能对于部分规模企业遇到问题后损失更大,更不易解决。

事实十

短期肉食制成品对估值毫无影响,不要对想象的事提前作为估值依据后期待短期股价上涨。这是逻辑与股价预期得严重错配,很折磨人,何必骗着自己去坚持呢?

全部讨论

HAKUNAMATATAoso2020-06-11 00:51

团座,是猪股短期不会涨了?

宽容的金条小演员2020-06-11 00:44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