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亚盛医药2023年年度报告会有感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9回复:80喜欢:64

如果泽布替尼没有在美国上市,面向的只有中国市场,百济神州会是怎么样?

如果西达基奥仑赛没有在美国上市,面向的只有中国市场,传奇生物会是怎么样?

血液肿瘤,作为一个过去20年,人类在肿瘤领域持续突破的领域,在一代一代的药物接力之下,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极大的延长,整体的市场规模也随着“更好的药物”不断上市,惠及患者,当前全球已达到了600亿美元的年销售规模。

全球最畅销的血液肿瘤药物是强生/Genmab的达雷木单抗,年销售额超100亿美金。

那么达雷木单抗在国内上市了也好几年了,销售状况如何?

全球超级重磅炸弹,血液肿瘤新任药王,百亿美金大药,在中国上市多年后 ,国内销售收入排不进任何的榜单,销售额不忍直视,简单点说,就是卖不动。

其实,在国内市场,达雷木单抗只是再一次地证明了,全球血液瘤的超级重磅炸弹,在国内市场卖不动这个事实而已。

因为此前的百亿美金分子来那度胺在国内也卖不动,伊布替尼在国内也卖不动。

在国内唯一能够卖得动的能排上榜单的血液瘤药物,是罗氏/基因泰克三驾马车之一的利妥昔单抗,当然,这不是因为罗氏有特别出众的本事,而是卖得动的,是被4家国内仿制药生态下渠道占领者共同推动销售的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

在下图这个榜单中,在等级医院开出的处方中,能进到前20的血液肿瘤药物,也只有利妥昔单抗类似药。

也就是说,血液肿瘤专利期药物,无论你是什么药,在国内,都卖不动。

在国内和海外发达国家患者不同的支付体系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患者完全不同的用药逻辑。

美国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是患者符合适应症的用药全额可报销的市场,患者用药的唯一逻辑,是用上可选范围内,药效最好的药,只看疗效,不看价格。就像是帝王蟹放在餐厅里点的人少,而放在自助餐厅里,则会成为顾客用餐的首选,在这些市场,90分的药卖得动,60分的药卖不动。所以,在海外市场,做差异化,做BIC,是卖得动的唯一选择。

而在国内,整个支付体系由患者自行负担的部分还非常重,尤其是需要长期用药的血液肿瘤药物,在90分的高价药面前,大部分患者只能望而却步,选择了50分60分的低价老药仿制药,在一个用药逻辑为由性价比主导的市场。性价比高,是国内能够卖得上量的唯一选择。

同时,支付能力和报销制度的不同,使得血液肿瘤的药物的定价不同,国内十几万人民币的年费觉得很贵,而在美国,伊布替尼的年费都仍然高达20万美元,被打上黑框警告的普钠替尼和上市两三年的阿思尼布的年费也都超过20万美元,和国内相比,都是10倍的定价差异。

所以,面对成为全球血液肿瘤600亿美金的星辰大海,以及国内市场血液肿瘤创新药完全卖不动的客观现实。出海,形成全球销售,成为某一些适应症的best in class,是血液肿瘤药物开发公司的唯一战略选择,没有其它路可走。

所以,对于亚盛医药这样一家专注血液肿瘤开发的全球创新药企而言,所有的战略重心和投入,都会放在集中所有能调动的资源,全力推高核心产品在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市场的商业价值。

这是投资亚盛医药的核心点,也是亚盛医药具备投资价值的核心点。

公司的发展和运营,都是朝着一个长期目标,沿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路径积极推进的,公司发展方向的变化没那么快,变化得快的,是市场的预期。

而所谓的预期,本就是由每个投资人不同的个体预期差异,结合背后资金量和持仓量所形成的综合。

预期本就是一个很玄乎的事,很多时候情绪会主导决策,所以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叙述方式,会让情绪产生完全相反方向的变化。

这就像是一个学校里的差生,参加一个国际性比赛拿了奖项,这是一个轰动全校的励志故事。而如果是一个国际性比赛获奖选手学校名人,在学校里期末考试挂科两门,这是一个茶余饭后贻笑大方的故事。

2024年春节,经历了一月的市场股灾洗礼,亚盛医药股价22元。

如果奥雷巴替尼获得FDA批准注册三期开展,同时批了两个适应证,一个单臂,一个和稳赢的博舒替尼做对照,这个公告不是在春节之后的第1天发出来,而是放在昨天和年报一起发,那么市场对这件事的预期又会是怎样,情绪又会是怎样?

因此,极端化的情绪表达,往往会蕴藏着极端化的预期差。

基于奥雷巴替尼的全球化价值,或者说在cml这个年50多亿美金市场的适应症上的全球化价值,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是无法推进注册临床阶段,其次是获批的方案是普钠替尼和阿思尼布耐药。如果是这样的结果,意味着FDA认为CML的药物已经足够好了,不需要更多的新药,只留一些几亿美金末线治疗的空间。

而这个适应症的获批,其实是超出预期,是能够拿到的最好结果,意味着奥雷巴替尼这个实力选手能够拿到和阿思尼布同一赛道,在这个50亿美金市场当中的份额竞赛权。

其实,在亚盛去年下半年拿下国内的一个TKI CML耐药或不耐受这个适应症的时候,我当时的观点,是这家公司最后的发展风险点已经被扫除,已经从一个风投阶段,进入到成长股的发展阶段。无非是全速成长和猥琐发育的区别。

氟马替尼进医保的第1年能卖7个多亿,后续销量还会不断增加。

进了医保的CML TKI,在一定的用户基数下,还是能够取得较好的正向现金流反哺研发,所谓的财务风险,无非是研发投入的多。慢病化血液肿瘤独特的商业模式,低销售费用率,累积效应,决定了其现金奶牛的打造已经完成。

预期差的另一面在于,在预期之外的利空降临的时候,投资人的视线都被利空吸引了,而同步发生的利好却被忽视了。

亚盛医药的主要价值,是核心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将来能斩获多少适应症,拿下多大的市场份额,这是决定了其分子资产价值的根本。

奥雷巴替尼已经从一个理论上的小适应症后线用药,渐渐成为了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广泛适应症多靶点抑制剂。

“奥雷巴替尼未来将会覆盖一部分维奈托克耐药的患者”,明确在血液肿瘤中,适应症从公司推进层面,向AML进行拓展。

普钠替尼最近刚被FDA批准了ph+ALL一线的适应症,在对将来奥雷巴替尼的潜在市场形成卡位的情况下,“你们可以看看数据,我们的有效性比普钠替尼好得多,比它们高一倍以上,所以临床医生和病人都很喜欢我们这个药。”

2575在V药没做出来的适应症上进一步看到机会,CLL上V药和伊布联合存在DDI给了后来者的机会,而在一线MDS上,V药也因为DDI,开发遇到极大阻碍,这又是给了2575在全球市场开发推进注册带来了明确的机会和市场空间。

同时2575与1351两个小分子的联合,在血液肿瘤上的“王炸组合”,接下来全面推进临床,会带来更大的开发空间。

相对于国内市场的销售不及投资人预期,临床阶段的核心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开发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堂,这对于整体价值而言,哪个的影响会更大?

投资人担心的,无非是钱的问题。

“我们有充足的钱来保证临床开发”“我们的临床都在全力快速的向前推进当中”“除了1351和2575,我们的其它产品也在全力推进临床,我们的115,5918等等,都看到了明确的潜力和机会”“我们没有配股,同时我们也没有配股的计划”“我们也希望将来在某个时间段,能够一次性解决公司长期持续发展的问题。”

管理层上述的表达,无论是成竹在胸的状态,还是按照公司运营规律的基本常识推理,其实,钱的问题,“因为钱无法推进临床,公司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概率越来越低。

此前,我担心过钱的问题。我不担心配股,我担心的是公司因为资金短缺而停止临床开发,无法将核心产品的潜在价值进行兑现,同时把潜在的可拓展价值给放弃掉了。

这次来沟通会上,看到公司对于全面积极推进各项产品的临床开发的表态,我这个担心就完全打消掉了。

林尚沃广场烧人参,不是真的为了把人参给全烧掉。烧人参的举动,是建立在对关键性交易博弈的终极理解之上。

在我的个人理解当中,开始烧人参的时候,往往就是博弈进入到最关键的阶段,故事进入到最高潮部分,无限临近最终大结局的时候。

“不差钱?那2575的海外注册临床FDA批了半年了,网站上披露只开了俄罗斯一个site,这不是搞笑吗?明明就是没有钱没有能力推进这个临床”“你看百济推进多快,后发而先至,都开了很多中心了。”“亚盛没有临床能力,在百济的面前太弱了。”

临床推进速度,仿佛在现在的舆论氛围之中,现在已经变成了是衡量一个创新药企业在开发过程当中的第一标准。

从商业角度,同质化产品,同质化竞争,速度为王。但是如果是在差异化竞争的赛场上呢?

创新,不是一味图快,不是要去抢首仿上市。

在仿制药企占据大部分渠道的市场当中,哪怕是一些非常资深和有影响力的医药投资人,对于创新药的认知和理解,都会陷入到仿制药开发的思维中。

做深入,做扎实,做有创新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才是追求速度。

看一则这几天刚发生的新闻:

没有真正差异化的临床价值,没有扎扎实实的临床数据,对于创新药开发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赛道,一味地图快猛干蛮干极速狂奔才是真正的风险。

但是,这仿佛并不是亚盛2575只开了一个俄罗斯site的理由。

从临床设计角度,2575是一个几乎必赢的方案,那么剩下的,是需要把这个设计真正执行好。

管理层也明确提到,美国和欧洲的site在全力积极推进,从公司层面,这是最核心的临床,输不起,必须万无一失,这一把大钱撒下去,是乾坤一掷。

所以在这些站点协同的CRO的选择上,公司选择了市场当中最好的CRO,当然也是最贵的,慎之又慎地扎实推进临床实施。作为在医药行业建立深度投研的投资人,获取这方面信息进行验证应该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相对于蒙眼快速狂奔边做边沟通边调整的策略,对于亚盛而言,扎扎实实的做好这项几乎稳赢的注册临床,成功在FDA获批上市,这才是正道。

随着未来临床信息网站的更新(这一点在会后我向管理层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于公司没有资金来推进注册临床,没有能力来推进海外三期临床的谣言,将会不攻自破。

业绩会上,大俊开篇的致辞中说,“现在周围放眼望去,是一片春暖花开。当然,在春暖花开的过程当中,像今天苏州的天气一样,偶尔也会遇到刮风下雨。”

风雨过后,将迎来的是更加回暖的气温,和更加盎然的春意。

的确,这会儿望向窗外,是多么明媚的阳光和多么蓬勃的生机。

(全文完)

$亚盛医药-B(06855)$

全部讨论

买亚盛就是想着国内太卷,它能赚美元。但是看这2575临床速度,去年8月批的到现在却只有Russian入组,是缺钱还是别的原因,竟然是十亿美元分子,难道不应该是全力推进,尽快摘果吗。搞不懂,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说不清倒至昨天大跌,昨天上午还稳着,午后开始砸,也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啥

都没有担心国内,国内也就那样了。几乎都在担心亚盛的现金流,是不是有足够的资金去推进国际临床,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杨总在会上总是说大家放心,钱不是问题,但就不说出解决现金流的途径,让投资者吃个定心丸。对于杨总,是信任问题,而不是药效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讲只有无条件相信他的话,或不相信离开、减仓两种选择。目前,我是重仓,两难,只能赌相信他,赌他有难言之隐,不能明说快BD了,并计划在15元以下开始加仓。但我也清醒的知道我的这种做法并不是价值投资的正确方法,至少在防控投资风险上。就是愿赌服输。

我补充一个观点,现金接近枯竭的荣昌生物为什么不死,支撑人们信心的是它在海外进行的多项三期注册临床,当然这些临床由辉瑞主导,有实力背书。

达雷木单抗没进医保,剩下几款药王进医保也都是乙类药,包括耐力克,这就意味着病人自费部分还要自掏不少,年费17万自负40%的话还需要自负6.4万(当然这几年各地zf主推的健康保其实能覆盖自负部分的大头儿,但健康保目前的推广力度相较医保还是差太多了,了解的人太少),这对国内大部分人群来说负担仍然很重。
所以,目前这类药要想在国内卖得好,必须进医保且不能有药效差一些的低价竞品,缺一不可。
此处再吐槽一下药企的销售能力,跟其它行业比起来,销售能力真是差太多了(包括国内外那些医药巨头,他们所谓的销售能力都是to B的,to C的销售能力近乎为0),全都趴在医院医生头上了(除了送钱送色,在医院的医代大部分都是在耗时间),这点在甲类医保药品种类上没错,但其它品类上患者身上是有痛点的,这个痛点不打通,再往医生头上趴也没用。医药销售们真是应该好好学学其它行业的销售,多去解决销售痛点,比如简化患者的赠药流程、比如上边提到的国内支付困境,全国一共333个地级行政区,即地方性健康保上限就是333个,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没有,如果聚焦的话可能也就100,或者50(资金总量万亿级城市是54个),集中攻克一下,就很可能把这块儿啃下来了。
另外再多提一句,前阵子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的征求意见稿,力度很大,但三个大环节中企业端支持IPO融资(股民买单)、简化行政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公务员加班)、药品端(优待创新药价格)中最后一个真金白银的支持力度还是太小,医保资金支持力度还是太小,乙改甲敢不敢搞,既然扶持那就得砸钱

03-29 07:32

f大,请教一下,那为何亚盛还要投重金在国内建立销售团队?去年销售成本快两亿了,消耗了亚盛不少资金。

对于这个长文,其他的方面不多说,单单说下国内创新药市场。过去的专利药无论是达雷木单抗、伊布替尼,还是利妥昔单抗在国内没有放量主要还是当时的环境所致。那时候的医保基本不覆盖这些刚上市的新药,等到医保覆盖他们的时候竞品也出来了。现在无论自负能力还是医保支付环境虽仍然有待提高,但是已今非昔比。看看现在的几个大品种国内的放量,泽布替尼在奥布替尼的竞争中已经在国内年销2亿美元了,还有28%的增速,度普利尤单抗已经年销10亿美元几乎可以占全球销量1/9。奥雷巴替尼我也曾寄予厚望,现实是它的适应症还是太小了……$亚盛医药-B(06855)$

兄弟们,你们听这个哥们也快2年了吧,赚到钱了吗?如果在现实社会你们会咋样呢

感谢分享。亚盛国内销售实在太拉垮了。虽然公司价值主要看海外市场。但肯定不能说从国内市场能力差能推理出海外市场能力强或海外市场一定成功

03-30 11:52

在维奈托克挣大钱的赛道AML上,亚盛有3小分子都拿了孤儿药认证,如果三个分子联用能头对头拿下这个适应症,哪就太超出想像了。

03-29 07:31

完全认同,不说别的。集采之后,医院里罗红霉素都买不到,只有红霉素,而红霉素作用差几倍副作用大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