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庸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28
很多人都知道提价权,但大部分人会忽略提价比,也即提价对利润增长的推动比例,这里有个逻辑主线,就是净利率越低,提价比的优势通常就越大。
比如同样卖100块的产品,甲企业净利率为10%,乙企业净利率50%,假设都为直销模式,此时若同时提价到110,不考虑其他因素,那对各自的利润增幅是不一样的
甲:原来利润为10块,提价后利润为20块,利润翻倍
乙:原来利润50,提价后利润为60,利润增幅20%
继续推导:那些低价低净利率的可提价产品,其提价力要更优,因为它们低价提价不敏感,且较低的净利率,会让企业很轻松的将利润推高。
实战演练:比如涪陵榨菜,在2014年左右只有14%左右的净利率,但之后连番10%以上持续提价(出厂价),由于消费市场对其低总价提价(1块)的不敏感,所以其利润很轻松的从1个多亿到近7个亿,我也因此而成功实现价值套利。
相对而言,那些高总价具备提价权的产品,除非具备特别的提价权,虽然其产品提价绝对值很大,但其利润增幅却选不及低净利率产品,且其提价难度随着基数的增大而加大,因为对用户而言,价格的绝对值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比如片仔癀,从50涨到100、200、300、700,用户的接受程度在某个区间段内是可以消化的,或许从700到1500,也可以被时间逐渐消化,但在1500之后的提价,其提价力的优势就没那么大了,提价到1800,提价幅度为20%,价格就增加300,对用户影响要更大,而起初从100提价到150,提价幅度50%,价格绝对值增加50,用户影响要更小,且对利润的增幅推动要更大。
或者说,同样提价100,在初期可以提升一倍的利润,在后期,只能提升10%甚至更少,也即,在对用户同等影响的情况下,前者提价的贡献要更大。
提价权在本质上是企业对产品价值的再发现、再试验,都是阶段性的,提价行为本身是企业对用户心理一次次的试探、测验及考验,它是产品价值最好的试金石,提价结果是消费市场对产品价值的投票。
树再高也不能长到天上去,没有绝对的提价力,茅台也不例外,从3000再往上涨,随便20%的提价,就是3600,绝对值增加600人民币,再涨20%就是4320,两次20%的提价就是1320块的价格增长,消费市场购买力也会有一个限度的,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那些具备提价权的产品,在其产品价格达到一定区间后,都通常会放缓,像阿胶,从100到300提价容易,300往上,影响就出现了,这是消费市场对产品价值的投票。
由此,提价比取决于两点:产品价值和提价空间,前者决定你对用户的议价极限在哪里,后者决定同等提价绝对值下,对用户的影响程度。
对于那些具备提价权的产品而言,对咱们投资者最友好最安全的阶段,就是那些绝对值总价较低的时期,片仔癀从50到300,茅台从200到1000,酱油从1块到5块,恰恰瓜子从1块到4块,青岛啤酒从2块到5块,安琪酵母1毛到6毛,costco会员费从一开始的25美金到如今的60美金……
从历史规律中可看出,以上阶段下的提价,对用户的影响要更小,更易被消化,提价得以顺利,由此有力的推动利润,从而成就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