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30回复:708喜欢:89
两位加州大学伯克利的研究者在其最新一篇文章中,通过使用卫星影像数据和方法: 断点中的差分, 交叠DID局部投影法, 机器学习等,挑战了北大林毅夫教授被引量最高的AER论文(Lin (1992))的结论。他们发现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HRS)改革对我国农作物产量增长的影响近乎零效应,这直接挑战了林毅夫教授在AER文章中“取消集体化对农业总产出增长贡献了49%”的结论。相反,在这两位学者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另一项改革,即1979年提高国家收购价格使其接近自由市场水平,可能是推动中国农业起飞的主要因素。

精彩讨论

不明真相的群众2023-12-25 21:09

这就属于有知识,没常识。。。

窗户边的赶海人2023-12-25 18:36

这个一定是扯淡了,浙江农村,我当时十岁,有清晰的记忆,生产队时,农忙至少要一两个月,村民一天一餐白米饭,其他两餐要吃杂粮;分地后,夏天农忙一个多星期就搞定了,整村黄稻收好,下季稻种上了,黄色变绿色,三餐白米饭没问题了,只不过是一年的差距。

密西西笔盒2023-12-25 18:30

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的农民才签下生死状,全国开始推广到有成功最起码也是1979年以后的事情,估计全国有效果也得需要2-3年的时间看到。
伯克利大学的这俩二货

谋自在2023-12-25 21:54

“有知识,没常识。”是最好的评价。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一年我也随父母下田干活了,虽然粮食收割晾晒好后,大部分还是要拿到粮站去交公粮,但有部分是卖了议价粮,家里的谷仓也第一次装得满满的。收割季节,一家人虽然累,但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的。

铁做的翅膀2023-12-25 18:58

纯扯,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听父母说过多次,大锅饭的时候长年吃不饱,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地后,没有挨过饿。

全部讨论

2023-12-25 18:46

如何区分提高收购价与化肥的影响?

抱球的啥人呀,听他的。四三方案呀,化肥,种子,农药,这都是常识。相信分田就高产的和相信人民GS亩产5吨粮的是一种笨蛋,都别来股市。

2023-12-25 18:55

说明碰瓷高流量的名人,才是论文或者文章【流量成功】的不二法门

2023-12-25 19:08

最大的影响是积极性,承包制之后地是自己的,如何搭理好,提高产量是头等大事,包括加大农家肥,化肥使用量,在精耕细作上的投入。有些文章离地太远。

2023-12-25 19:08

做为时代的亲历人,前 几年家里一年只能分几斤花生油,第一年承包后,收十几麻袋花生。一部分炸油也一大缸油。如果按产量,翻了几倍。劳动的积极性和质量完全不一样。

2023-12-25 20:43

这篇论文千万别被***看见了,他们正想走老路。

2023-12-25 18:12

化肥的大量使用也在同一时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生产的巨大倒退,这个是常识!
农业产量的提高,8个字概括的很准确,土 肥 水 种 密 保 管 工,农业是科技不是热情!

2023-12-25 19:18

这专家真是胡扯了。
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1980年才开始推广的政策,拿1978、1979年的数据去检验,真挺搞笑的。

2023-12-25 18:19

正常,我也一直是这个观点,提高农产品价格才是变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