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6喜欢:4
关于净利润断层的一些思考,记录一下:
记得Mark在股魔中多次提到: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一般都不会持有仓位进行博弈,例如季报、半年报、年报等,以及其他重要的公开事件公布时间。过去几年我一直有疑惑,如果能够预判业绩大幅预增,这难道不是一个更左侧的确定性买点吗? 从实际的股价走势看,其实我的疑惑有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往往业绩预增后,股价给予正反馈这件事是较为可信的。
不过今年的一季报公布节点,开始逐渐理解并认知到马克这样说的原因。说是博弈难度大也好,深度研究门槛更高也好,从大概十几个案例的观感来说,预增的结果和股价走势之间不存在很强的规律,我没有做数据统计,但是净利润动辄向下断层会改变过往的一些交易习惯。在反复研究仍然没搞明白向下断层的原因后,只能用一句“可能业绩还是没达到预期”来应付,但是另一个问题也浮上心头,预期是什么?是谁的预期?预期和股价高低有没有关系?
因为没有左侧买入那几个向下断层的个股而庆幸,但是盈亏同源,也放跑了向上断层的20cm。反观被公认为成熟市场的美股,类似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尽管很多事后分析和解释显得那么合理,但是重要的是在发生之前做出恰当的策略决定。可能过去那种向上断层反而是种认知偏差,当前这种各有各的断层才是一种发展的必然,毕竟没有谁规定了断层了股价就一定向上运动。
周末有这个思考,是想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到“简单归因、单一归因”的陷阱里去,净利润断层应该是果,绝对不是因。马克在写书时,也是通过统计结果总结出这样一种模式,但是他一定是在结果发出后采取行动,把这当成一种信号。自我提醒很有必要,因为提前埋伏左侧拿到更低的成本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其实也是一种博弈,这里面矛盾的点在于现实是如何。意识是自己与市场的博弈,而现实的结果是所有资金的博弈,所有资金的博弈结果天然带有一种去伪存真的真实性。
所以,回到前面那几个关于预期的问题,应该提醒自己适当放过那些有些意识超载的思索,只需要知道预期是存在的,走势是对预期的反馈,至于真正的预期是什么、是谁的预期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种问题仍然存在于“自我”的单一个体内,盲区是无限大的,在盲区无限大的时候应该关注现实反馈的这道光,这样反而会减少很多迷惘。
虽然说学而不思则罔,但是我思只能决定我在,我在不能决定现实走向。在市场的时间越久,越明白“势”才是个体生存的根本,势同时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演绎,难以精准量化。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仗势,但是资本市场里能长久生存的,都是仗势的高手。Mark在书里给出了一些量化的方法,不过法无定法,最终还是需要交易、反思和总结去悟。

全部讨论

04-27 14:10

最近在选一季报点评超预期且上调业绩预测的股,虽然都是所谓的“超预期”,但业绩报告出来后走势迥异,甚至一只股预告和正式报告出来后的股价反应也可能不一样,没找到什么规律,在我看来,超预期或者断层只作为一个加分项

今年这一点特别大感受,部分不觉得有什么业绩问题的,也能大幅杀到跌停附近甚至跌停,山东药玻,中宠股份等等,三只松鼠是当天杀第二天反包。我只能理解现在市场资金都是“久经沙场”博弈程度绝对是历史之最

04-27 12:58

不单是净利润断层 市场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市场来反映最终的这个预期 而不是自己的预期 自己能做的只是聪明的承担风险

04-27 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