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金快评:海外继续“高震”,A股盘中新低】
今天A股及港股开盘逐步走低,各自创下近期新低,下午有所收高。最终上证指数/恒生指数分别收跌0.98%/2.61%。互联互通北向资金继续净流出94亿元,而南向则大幅净流入167亿元,创下纪录。我们综合快评如下:
1. ⚠️⚠️A股港股盘中新低但最终跌幅收窄。在隔夜海外部分股市熔断、大幅收跌的情况下,今天A股及港股开盘就面临一定的压力,并持续走低。海外疫情在继续升级,同时各大经济体内补充流动性、经济提振举措也在纷纷推出,这些消息共同推动海外股指期货逐步收高,受此影响,A股港股则逐步回升,最终跌幅收窄。今天A股最明显的特征是此前相对较为坚挺的蓝筹白马股补跌,上证50指数一定深跌4%,同时沪深港通资金也大幅流出。与此相对照,近期偏弱的成长风格则在今天偏强,创业板指一度也深度下跌,但最终收红。板块上,通信、电子、计算机及零售涨幅居前,而蓝筹大市值板块如银行、地产、食品饮料、家电、能源等则回调居前。两市成交进一步萎缩8190亿元。今天上证指数盘中跌破了节后第二个交易日2月4日开盘创下的低点,恒生国企指数盘中也创近期新低。
2. ⚠️⚠️A股及港股已经反应了什么样的预期?随着A股及港股在周四盘中双双跌向新低,投资者可能会想知道是否已经到了抄底时机。从估值上看,A股及港股目前的估值已经在接近2016年年初熔断、人民币贬值时导致的低点水平,对比当时市场的预期,我们决定当前市场已经隐含了宏观增长将显著降低(2-3个百年分点)、盈利单位数负增长的预期。后续情况演变如果不比这个更差,可能当前的水平已经足够悲观。如果疫情在海外的演变升级对中国造成更大的冲击,市场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反应。不过从历史上看,精确确认底部非常困难,当前估值已经具备明显的中长线吸引力。
3. ⚠️⚠️海外可能仍处于“高震”模式。海外较多国家可能受制于对疫情认知的过程或决策体系的局限,未能及时在疫情还可以限制在一定范围时采取果决措施,已经错过了防止疫情较大范围扩散的最佳时机。较多海外国家可能面临两难的局面:1)不升级防控举措,疫情可能继续大幅升级,引发其他社会问题;2)升级防控举措,可能带来经济伤害,也会冲击实体经济。在这两难中,股市都将直接受到冲击,这是目前海外市场大幅波动最根本的主因。同时,全球超低利率持续多年,各种交易策略、杠杆叠加引发失衡,多地政治僵局导致及时的、有效的政治决策困难,在目前这种百年难见的波动之中,这些都引发市场担心诸多“并发症”,加剧了市场恐慌。不过从根本上说,这些并发症是“次生”灾害,疫情发展是主因,也是后续市场要出现潜在转机最值得重视的因素。我们综合判断,本次海外股市跌幅大、下跌快、波动剧烈,且仍未稳定,其情况类似A股2015年6-8月的情形。疫情升级导致基本面恶化,且到目前还难以明确评估伤害的水平;市场在下跌前估值偏高;市场相对低利率、低波动持续较长时间后各种复杂交易策略嵌套,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引发负反馈(类似2015年下半年杠杆资金逐步下降产生的影响);且种种脆弱环节在放大恐慌情绪(类似2015年中A股中的股权质押等)。目前美国股市估值已经大幅回调,但相比历史区间仍到异常极端的位置(不足以吸引基本面投资者放心、大幅入场),基本面恶化的程度还尚难准确评估(盈利下调的程度还有不确定性),因此如果没有外力政策干预,市场可能仍需要待疫情情况稍显明朗、复杂产品进一步“出清”、基本面投资者愿意大幅进场,情况才会出现转机。这些情况都要在后续动态评估。
4. ⚠️⚠️中国市场短期也将受到外围波动影响,但会相对有韧性。给定目前疫情在海外演变的态势,虽然中国抗击疫情已经得了显著成效,但可能也无法独善其身。作为对外交流频繁的大国,当前海外疫情“泛在”模式加大了“外防输入”的压力,也拖累中国从“80%”复工走向“100%”复工的进程。同时,疫情在海外蔓延将影响中国的外需,海外在抗击疫情中生产的部分停工,可能会影响在全球供应链中中国部分的生产。不过,回看历史,即使像西班牙流感那样规模的疫情在100多年前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并叠加战争的影响下,人类也最终克服。我们认为当前疫情的演化,不至于演化成西班牙疫情那样最悲观的情形。而且对比之下,中国市场目前估值偏低、政策空间相对充足、中国疫情控制目前相对领先,这些因素可能会使得中国市场相对彰显韧性。意大利在前期升级防控措施后,目前新增病例有见顶迹象。目前海外多数国家正在疫情倒逼下逐步升级防控措施。后续仍需高度关注海外疫情演变及潜在“并发症”的可能性,全球股市包括中国市场可能在估值进一步消化不确定性、海外疫情有稳定迹象后迎来转机。纯内需可能有相对收益,高股息策略也是一个稳健之选,同时也逐步关注优质的反应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趋势的龙头个股的低吸机会。
#今日话题# #白马股集体大跌# #科技股力挽狂澜A股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