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估值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6喜欢:11

再说说估值这个事,其实这个事在金融学上有明确的定义,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我认为这个定义是100%准确的,难以反驳。既然这个定义已经给出了,所以任何其他的争议,如果无法解决,都要回到这个定义,以这个定义作为最终裁判标准。

学习投资的人,特别是老手,往往倾向于不断地寻找低估。而当前的市场环境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港股A股,北交所B股提供了许多这样的机会,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绝对想不到市场会到今天这样。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人侧重于从资产价值方面进行分析,这些股票往往是低市净率的,很多没有负债,甚至净现金大于市值。这种静态分析的结论是很靠谱的,事实上,相当多的此类公司发生了暴涨,因为估值是如此之低,一旦行业环境变好,或者开始加大分红,那么很可能一夜之内收回成本。譬如,在2020年左右,晨鸣B就遇到了行业转好,本钢B业绩转好大手笔分红,江铃B曾经大笔分红,集装箱航运股遭遇了疫情期间的运价暴涨,分红比股价还高,华晨中国在最近大手笔分红,股价暴涨数倍。

但是,这类股票常常让我想到坐吃山空,因为这些企业的价值,往往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就好比一个老人,行将就木,靠储蓄生活。但是,一棵优良的种子,往往呈现指数级的增长过程,第一年一个树杈,第二年十个,第三年一百个,第四年一千个。企业的盈利增长虽然没这么快,但是本质上也是指数级的。一个简单的案例,就是在十几年前,招行的盈利远低于交行,但是如今,已经远超过交行了,我想,银粉应该对此很有体会。

我这几年一直企图教给孩子学会数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也进行了比较多的思考,那就是加法,乘法,指数的不同性质。连加就是乘法,连乘就是指数,这就导致了后者可以以比前者更快的速度增加或减少。富人之所以富裕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财富随时间的变化是指数关系,而穷人的财富随时间的变化是乘法关系。实际上投资成功的关键是所持有的资产是以指数级来增长的,而这个增长其实反应了优良的基因或者革命性的经营方法。

我想这就是学习数学的好处,数学不是算数,算数只是一种技艺的熟练,数学其实是理解各种数和运算的性质,搞懂它们的规律性。一旦理解了各种的数学,很容易发现,现实生活可以用少数几种数学来进行精准的理解。譬如最近我在打弹弓,因为我毕业后经常研究正态分布,所以我理解就理解了弹珠的落点其实就是这个分布,我立即就想到了计算这个落点分布的方法,并且想到了提高准确率的措施,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对落点的影响。只是,我们的学生长期进行算数的训练,而不是将数学理解为学习各种运算的性质,以至于许多人善于速算,实际上只是数学上的井底之蛙。我承认,直到大学毕业时,我已经处于无法理解数学的状态,这导致我的物理学学习陷入了困境。

其实做投资,也是基于对这种数学性质的理解上,我现在之所以更倾向于成长投资,而不是绝对追求估值的原因,就在于我的投资实践以及数学规律性都让我意识到指数增长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所在。当然我绝非是只强调这一点,我知道指数增长往往只是暂时的,如果增长不能持久,估值的差异足以造成致命的毁灭,因为估值差足以相差十倍乃至百倍,而增长十倍乃至百倍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很难预期如此长的时间内会发生什么,因此我不会投资这类股票。

我想历史或许可以给出更好的启示,实际上,大多数涨幅极大的股票全都是成长股,但是因此判断说买成长股就能收获极大并不正确,实际上大多数跌幅极大的股票也是成长股。事实上,相当多的股票往往处于数十年的横盘状态,这些股票往往只有个位数的净资产收益率,这种股票可以在A股找出来一大堆。还有些股票本来是成长股,但是由于增速下滑,而陷入长达十年的横盘来降低估值,譬如白云山就是如此。

因此,我认为可预期的成长兼低廉的估值是投资的最佳选择,所谓可预期的成长是指这种利润基于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以至于即使对方很努力,也需要数年才能赶上来,所谓低廉的估值,是对于错误判断的一种防御措施,避免观察失误的情况下估值的暴跌。当然,许多人会说这都是巴菲特已经说过的护城河和安全边际,认为我不过是重复他已经说过的话。因此,我再次说明,我认同巴菲特的判断,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上佳的股票优于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中庸的股票。林园曾经称某些人购买的股票是死娃娃,我认为林园的这个比喻很恰当又很形象。所谓的死娃娃,其实就是指停止了指数成长的企业,可见林园的眼中,就是认同这种指数成长的,这和孩子的成长很类似。正是他的这个恰当的比喻,我认为市场上对林园的吹捧并非全是商业行为,他或许确实有独到的投资能力。

因此,假如有一个人考上了清华大学,许多人就开始吹捧他前途无量,未来一定能赚几个小目标,那么我并不认可这个看法,事实上,这是估值过高。但是,我也不会对一个行将就木的亿万富翁高看一眼,虽然他有万贯家财,但是我知道这些财富并不会再继续增长。我认为一个人学习很好,似乎拥有比普通人更好的能力,如果别人并不高看他一眼,而把他当普通人看待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一种选择的良机,如果我是小姑娘,我就会抓紧机会。

这就是我的看法,投资的经验越多,我就越赞同巴菲特的观点,这并不是我想盲从他,而是我认为实践经验证明了他的投资方法是最可靠的。

全部讨论

04-04 11:06

牛股的诞生
牛股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讲人话就是低估+业绩高增长预期+流动性充裕
牛股一开始都是市场上长期不被看好的公司,是冷门股,所以估值、市值才低,然后因为一些事件催化,比如进入了新的有前景的行业,或者原本行业出现了技术突破,开始订单爆量,这个时期,冷门股就成热门股了,野鸡变凤凰。只有金钱才能推动事情的进展,流动性充裕再把估值从合理推向泡沫。
低估、业绩高增长预期、流动性充裕,少一个条件,弹性减半。

04-03 07:19

白云山分红太少

04-02 19:13

终于看到老兄谈成长了,可喜可贺。

04-02 16:59

写得很好增长很考行业的理解,看不清十年后企业的样子,很难对增长有把握

04-02 16:37

现金奶牛的股票总是有分红再投入的麻烦,市场估值越来越高,长期几乎总是让投资者收益最小化。巴菲特还好投了一些可以不断增长的股票,不然都买现金奶牛,手里的分红该往哪里走都不知道了。选择了成长股票,就相当于可以一直以最初买入的价格分红再投入,这是最好的投资标的,真正的可以一劳永逸的标的。我也终于理解了为何许多消费股、资源股都是非常好的标的,可惜这一轮明白得太晚。

04-02 16:30

看上去港股机会很多,但是懦弱的惊弓之鸟如我,只敢偶尔浅尝,哪敢义无反顾。
也许是我的错觉,B股的活跃度似乎比以前大大降低了。
这句赞一下,“林园曾经称某些人购买的股票是死娃娃,我认为林园的这个比喻很恰当又很形象。所谓的死娃娃,其实就是指停止了指数成长的企业,可见林园的眼中,就是认同这种指数成长的,这和孩子的成长很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