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管理层,到底重要不重要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喜欢:0

欢迎关注:不止自由

周末上了热搜的某某生物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前阵子看过的《光环效应》中所讲述的关于思科和ABB的故事。

思科的起起落落

20世纪90年代末期,思科凭借出色的战略、对顾客的高度关注以及娴熟的收购技巧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2000年3月,在短短两周内,思科以5550亿美元市值赶超微软,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

为什么是思科而不是其他公司业绩如此良好?美国各大商业杂志都对思科进行了连篇累牍的专题报道,他们总结出了许多原因,但几乎每一篇报道都将其归功于思科的CEO约翰·钱伯斯。

另一个常常提到的因素是思科绝妙的收购手段。《财富》这样写道:

思科就像一台收购机器,设计精巧,调试精准,就像用于处理互联网大量数据的大型路由器一样。思科精于收购的诀窍是什么呢?部分原因是思科挑选收购公司的良好眼光。

然而,当思科的股票价格在2000年末大幅下跌时,媒体们开始说思科战略不佳、忽略顾客、收购时鲁莽而不计后果。

比如《商业周刊》说,对不起,实际上思科完全不善于收购:

思科长期以来都是个收购狂,它甚至收购那些利润平平、前途未卜的新手公司。它实行自由放任的收购策略,特点是“随意性”和“随心所欲的投资练习”。

按照《财富》的说法,思科的能力并不是被夸大了,而是它根本没有能力。

同样的,对于ABB也是如此:

> 当ABB业绩优异时,人们称它为新时代的奇迹,拥有伟大的企业文化、现代化的组织结构以及英明的领导者。而当ABB衰落时,它却被看作拥有自满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混乱、领导者傲慢自大。

有没有觉得特别熟悉?熟悉的配方,一样的套路。

说回来那个上了热搜的某某生物,我简单翻了下F10,在2020年6月30日,有450家公募基金持股,持股占流通比高达13.5%。

即使在只公布前10大持仓的三季报中,依然有150家机构持股,持股占比7.5%。

在这家公司股价3个月上涨了3倍的上半年,这家公司的管理层难道不正是同样的一批人吗?仅仅几个月之后,管理层的领导力就有天壤之别了吗?有句话说的好,上涨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下跌的时候叫人家牛夫人。

实际上,企业自身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 差异只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甚至可以说,由于股价的下跌,历史被改写了。

这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企业业绩的解释的真相。人类非常擅长拼凑和塑造一些零散的事件,将过去的事实重新排序,去讲述一个更连贯的历史故事。这就是典型的重构历史以符合现在的需要。

上面所说的思科的故事,某某生物的故事,与其说是媒体的浮夸风气的案例,倒不如说它反映了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即使公司业绩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也很难真正理解它,解释它。

脱离公司业绩,我们并没有一套令人满意的高效领导理论。也就是说,一旦有证据显示公司业绩优秀,我们就倾向于认为这是优秀领导力、企业文化、客户关注和员工素质的结果。

任意找一个业绩优秀的公司,你都能找出积极正面的词来赞美其领导者,比如目标清晰、为人正直等。找一个业绩不怎么好的公司,你也总能给出其领导者很失败的解释。就如同当下,很多大v评论某某生物时都会说一句,优秀的管理层太重要了。优秀的管理层,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你以为的优秀,就是优秀吗?

这也正是《光环效应》一书想要探讨的。作者在书中批判了近年来一些富有影响力的管理类著作中存在的研究方法不严谨、采集数据不可靠的问题,探讨了普遍存在于商业世界、导致我们误解公司业绩本质的假象与认知错误。

什么是光环效应?

在投资领域,光环效应就是当企业业绩出色或股价上扬时,人们会各种夸奖这家公司,认为它的领导层很英明、战略是有前瞻性、企业文化有凝聚力;而一旦业绩急转直下,当初前瞻性的战略就会变成鲁莽,有凝聚力的文化会被说成一言堂,仿佛该公司一夜之间就丧失了以往全部的优点。

光环效应的实质是:人们总会以显而易见、看起来公正客观的事物作为依据,判断那些抽象模糊的事情,与其说这是故意歪曲事实的结果,倒不如说这是人类的自然倾向。

为什么会这样呢?

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Eliot Aronson)发现,在心理上创造并保持一幅连贯统一的图景,有助于降低认知失调。

> 我们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人类与其说是理性动物,倒不如说是倾向为事物寻求合理解释的动物。我们渴求合理解释。我们希望身边的世界合乎情理。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追求确定性,这是人的本性。我们总是希望对商业的成功有一些合理的、确定的解释,进而提供一些简单明确的行为指示。

怎么能避免光环效应呢?下次再写吧。以 罗伯特·鲁宾(Robert E. Rubin)《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一段话结束本文:

一旦你确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事能被绝对证明,生活就更像是只关乎概率、选择和交易。在一个无事可被证为真理的世界上,改进可能性的唯一方式就是掌握更渊博的知识,实现更深的理解。

全部讨论

2020-12-21 16:50

泡泡玛特上市前,投资人对王宁的评价是:相貌平平,文化水平不高,说话没有感染力,缺乏领袖气质,团队也没有精英。
泡泡玛特上市后,投资人对王宁的评价是:喜怒不形于色,沉稳,偏执,较真,具有消费行业赛道创业者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