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实战感悟-“量化交易”背锅侠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系统了解“简单、稳盈、长效”投资策略请阅读新浪微博“财商漫修行”专栏系列文章《稳盈价值投资体系-指数基金波段投资策略实现财富永续增长,永久传承(持续更新)》

专业价值投资平台“雪球”专栏链接:网页链接

全网统一网名:财商漫修行(caishangmxx)

市场持续疲软震荡,投资人不满情绪无处宣泄,怨气一度指向“量化交易”,就连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老师也觉得是量化在收割散户。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量化交易真的能造成近乎股灾的市场波动吗?专家学者的观点有依据吗?

股市其实并不复杂,但不能人云亦云,所有问题都要用底层逻辑自主思考判断。

量化交易只不过是众多交易策略的一种,即没有收割其他投资者的能力,也不是造成市场持续调整的元凶,具体分析如下:

(一)如果量化可以收割散户,说明其盈利能力非常强,否则收割成果是什么呢?但我们看看量化交易实际收益情况就会发现,量化交易策略表现很一般,根本没有收割其他投资人的能力。

鉴于公募基金数据容易获取且比较客观,这里以公募量化基金为例。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在383只有完整净值数据披露的公募量化产品(多份额产品仅以A份额参与统计)中,2023年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有61只,占比为15.93%;收益年度冠军渤海汇金量化成长混合收益率也仅有13.8%。

而普通主动基金又如何呢?

2023年度全市场数据可取得的6555只(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主动权益类基金中,11.75%的产品收益率为正,其中,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以58.56%的业绩夺魁,东方区域发展、泰康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分别以55.02%、47.19%的收益率紧随其后。2023年度,全市场共计14只(不同基金份额合并)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超过30%,37只基金收益率超20%。

可见,2023年量化公募80%以上处于亏损状态,取得正收益的基金比例仅比其他主动基金高出4个百分点,且在收益率方面还大幅低于其他主动基金。

事实说明,量化交易策略根本不具备市场传言的收割其他投资人的能力。

(二)如果量化交易真有传说中那样的收割能力,散户还炒什么股呢?直接去买量化基金不就可以了吗?资金量大的买量化私募,资金量小得可以买量化公募嘛。

投资人一面抱怨被量化交易收割,却又不愿去认购量化基金,为什么呢?

事实说明,投资人被量化收割纯粹就是人云亦云的鬼故事,经不起推敲。

(三)量化交易被诟病很重要的一点是频繁交易,散户如果不频繁交易,量化基金和谁交易?如果没有频繁交易的对手,量化基金割谁去?

散户被收割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追涨杀跌,毫无意义的频繁交易导致亏损之后又不想承认自己的愚蠢,不愿为自己的侥幸心理承担责任,便一口咬定是量化交易惹的祸。

事实说明,量化交易就是散户的出气筒,是问题市场的背锅侠。

(四)最后一点,量化交易收割其他投资人这个命题其实证伪也很容易,就是马上暂停量化交易,看市场能很快起死回生吗?显然不能。

大家仔细想想,目前市场最缺乏的信心是因为存在量化交易造成的吗?假设明天暂停量化交易,是不是就会有投资人踊跃入场了呢?

如果真是这样,还有必要投入那么多资金救市吗?还兴师动众发文换帅?出台“国九条”?

相反,没有了量化交易,市场会进一步丧失流动性,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

量化交易本身就是一个中性策略,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很有限。

投资者也许还记得著名的“熔断股灾”,当时把市场恐慌性下跌归咎于投资人的冲动交易,以为一熔断就可以缓解,但熔断政策一出台马上就被证伪!

事实说明,监管层非常清楚市场的问题所在,这一届监管层比推出“熔断”措施的哪一届还是要聪明一些,也比一些专家学者更清醒,更务实!

总结:

投资其实不复杂,但要用底层逻辑思考,学会自主判断!

后续“财商漫修行”还会用底层逻辑继续分析量化交易本质是啥,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大,或者那么可怕!

还有刘纪鹏老师对于量化交易的否定态度,甚至还称“量化交易”会收割耐心的资本,这些观点到底靠不靠谱?

似乎可以推断出,刘纪鹏老师并不炒股,至少不是老股民,研究能力挺强,但缺乏对股市的实践感知。

还有类似的“转融通”,同样也撑起了背锅侠的半边天!

只要从底层逻辑出发,坚持自主思考,这些“鬼故事”都会被揭穿。

有个成语:

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实盘操作实时更新,请持续关注,共同见证财富稳健增值、永久传承。
本文仅为投资研究,不构成投资建议。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