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51回复:91喜欢:81
投资需要放弃寻找认同感

信达证券陈嘉禾本文原载于2013年7月19日《中国证券报》

投资需要拥有什么?这份单子可以很长,包括知识量、判断力、对自己决断的信心,等等。那么投资需要放弃什么?窃以为,投资首先需要放弃寻找认同感。

作为一种群居性生物,人类天生就拥有对认同感的渴求,因而荣誉和名声才被世人所看重,夸奖和美誉才被世人所渴望,同时憎恶、诋毁、谩骂才被世人所忌讳。

在这种心理思维之上,人类文明才得以建立一切非物质的奖惩手段,如奖状、勋章、先进评选,等等。但是,这种心理恰恰是投资者需要舍弃的。

为什么呢?因为投资者的使命并不是取得赞同、逃避非议,而是获取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的超额收益。问题是,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就是由市场的整体思维构成的。当市场上的大部分投资者倾向于认可一个方向的时候,价格自然也就在这种集体意识的作用下走向这个方向。

由于人的天性是不理性的,我们对认同感的渴望普遍远大于我们对真理的渴望,所以当一个投资者看到了市场尚未看到的事物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同。但是,“这种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正确事物”却正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出色的投资者需要取得超额收益,取得超额收益需要看到市场看不清的东西,看到市场看不清的东西就不可能获得认同(至少是普遍的认同),所以,出色的投资者必须放弃需找认同感。

但是有意思的是,由于认同感对于人类社会是如此重要,所以除了投资以外的几乎所有工作岗位,其晋升都需要工作者自身对认同感的渴求、以及激发同事对认同感的向往。

这种投资行业与其它工作的本质性差别,导致很多优秀的投资者坦诚,他们虽然业绩不错,但是经常不被下属认为是好的老板。这串名单很长,但就我所知,至少包含了乔治•索罗斯、彼得•伯恩斯坦都在他们的自传里说过类似的话。而沃伦•巴菲特也多次表示,他自己管理企业的能力比不上投资的能力,所以最好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管理。

但是,放弃寻找认同感并不代表事事特立独行、事事与市场不同、凡事都人弃我取,因为这个市场上大部分的认知仍然正确:就好比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知道货币基金的风险几乎和银行存款一样低,但是在通胀的时候会表现的更好。同时,大多数的偏见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从而导致一开始就和整个市场对着干的投资者,或是很难坚持到最后,或是即使坚持下来也会遍体鳞伤。

放弃寻找认同感指的仅仅是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不是认同感,而是投资环境本身。这种投资环境甚至会考虑进其他投资者之间的认同感,也许还会在这种认同感过于信心爆棚的时候不去轻易反对它。就像乔治•索罗斯曾说过的:“我不完全同意艾伦•格林斯潘关于‘非理性繁荣’的论述,当我看到市场过于疯狂的时候,我参与其中、火上浇油,但我并不是非理性的。”

窃以为,这句话最能反映乔治•索罗斯这位投机大师的霸气。

全部讨论

2013-08-08 11:18

理性者利用了非理性者的疯狂

2013-08-08 10:33

所以呀,富贵险中求,人取我舍,人舍我取,这一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2013-08-08 10:25

人们寻找认同感的目的通常在于希望得到其他人(一般是同伴)的肯定和赞许,以验证自己行为的正确性。而此目的一旦在交易市场上实现,恰恰无法在市场上取胜。原因在于单个投资者与由其他投资群体组成的整个市场并非同伴关系,绝大多数时间是对立关系。得到对立面的认可,就迷失了自己。而市场的魔力在于,自己迷失后不能马上意识到。

2013-08-08 10:23

怪不得都不爱说话了

2013-08-08 10:18

不刻意寻找认同感,这是打败市场的必要条件?但同时也要注意凯恩斯所说的“选美论”。

再分析的仔细一点,是买入的时候不需要认同感。展博陈峰的访谈也有提到,大概意思是,买入的目的无非就是卖出获利,卖出的意义就是在未来有别的投资者认同更高的股价,接你的盘。

2013-08-08 09:18

跟高考选专业一样,多人扎堆一个专业就是傻到爆了。

2013-08-08 09:18

放弃寻找认同感,就是用内部计分卡代替外部计分卡,而非全无衡量标准。“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霸气直接,“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内敛含蓄,却传递出同样的自我评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