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巴菲特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9喜欢:27

陈嘉禾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我看书有个习惯,就是非常挑剔自己阅读的内容,到底是谁写的。许多人都说,看书应该博采众长、兼听则明,但是我却觉得,看书本身并不是看书的目的。我们看书,是为了吸取更优秀的智慧,学会更好的行事方法。所以,我们必须看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写的书,而且尽量只看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写的书。

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尤其是人文、经济、历史方面的书,太多是基于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写出来的(理工科的书相对好一些,毕竟物理规律很难篡改)。写书的人自己也没太弄懂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了写而写,结果书写的不甚详实精确,看书的人也看得一头雾水,甚至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看看那些教看股价图形做投机的书就知道)。

但是对于那些真正专业的书,我们不光应该看,还应该经常反复的看很多遍。一则这种书毕竟不多,在一个领域里能能找到几个真正的专家,就是十分幸运的事情;二则这种书往往包含了作者一生的心血、经验,读一两遍不能深入理解;三则理解一本真正的好书,需要我们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做配合,而随着我们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越来越丰富,反复读同一本书,往往会有历久弥新的感觉。

在投资领域,如果让我只选择三个作者的东西来看,那么沃伦·巴菲特一定会在这个名单上。这不光因为他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也因为他乐于把自己的东西,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投资者。通过历年的股东信,以及一些公开发表的言论,巴菲特先生把自己每年的思想,一一写出来。而这些思想,甚至在六七十年以后看来,仍然是睿智而深刻的。

但是,巴菲特一生(到现在为止)没有专门写过书,因此一些整理他言论的书,就成为想要了解他的读者们一个便利的选择。不过,鉴于现代资讯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冒名巴菲特的文章,也会充斥我们的信息世界,我就曾经看过有说“巴菲特看好未来两年市场走势”的:什么时候这位老先生对这么短期的市场做出评价了?所以,如果读者想要了解巴菲特的思想,那么最好看那些严谨的文章。而巴菲特本人对书的推荐,自然就是这种严谨性最好的背书。

杰里米·米勒编写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原则篇》,就是一本得到了巴菲特亲自推荐的书。“米勒在研究和剖析巴菲特合伙有限公司的运营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并解释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文化,是如何从当初的合伙公司演变而来的。如果你对投资理论和实践着迷,你会喜欢这本书。”巴菲特这样推荐这本总结了他1970年代以前的股东信的书。

如果说后来的巴菲特,其知名度主要来自于庞大的资金规模,那么年轻时代的巴菲特,他的收益率会更让人着迷。由于早期资金量更小因此更灵活、市场更混乱因此可以捕捉的机会更多,巴菲特在他投资生涯的早期,取得了高于他之后业绩的投资回报。而由于规模的膨胀,巴菲特后来放弃了一些大资金无法参与的投资机会,而对于资金规模不大的一般投资者来说,这些机会恰恰是提高收益率的最佳方法。

如果归纳巴菲特一生中所说的、如何进行价值投资的精髓,那么归根结底只有两句话,买的又好、又便宜。但是,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简单的原则,可以演变出千变万化的纷纭世界。

什么企业是好?一家生产燕麦片的本地公司,资本回报率可以很好,一家掌握最新潮科技的公司,资本回报率也可以让人们大跌眼镜。什么企业便宜?一家市值和净资产的比值高达10倍的公司,可能因为经营的业务有极高的壁垒,因此并不算贵,但是一家账上现金比市值还要多的公司,也可能因为不断进行毁灭价值的行为(而不是把现金分给股东),从而在几年以后变得不那么便宜。如何判断“又好又便宜”的投资机会,是值得每个价值投资者一生揣摩的技巧。

而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学习巴菲特的理论,是要学习他思考的精髓,是那种实事求是、放弃了一切主观臆断、细致入微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巴菲特在上世纪70年代买了这种股票所以今天我们也要做这种投资”、“巴菲特通过这种方式获利所以我们也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利”。毕竟,当我们学习《孙子兵法》的战争理论时,不会想到今天的战争还要用弓箭打赢,而经常阅读《群书治要》的管理者,也必然不会让自己的下属像当年唐王朝的臣子们般下跪。(《群书治要》由魏徵等人编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枕边书,我认为是中国历史典籍中,讲管理讲的最好的一本。)

中国投资者对西方理论的生搬硬套,最好的一个例子,是在2010年到2015年的A股小盘股牛市中发生的。当时,A股市场的小公司股票估值持续高估,最高峰时创业板综合指数在2015年6月的估值,超过了150倍PE(市盈率,市值和盈利的比例,一种简单的股票估值方法)。但是,许多投资者者却抱着著名投资者彼得·林奇倡导的小公司购买术,或者抱着菲利普·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说自己投资昂贵的小盘股,是跟随了这两位美国价值投资前辈的脚步。

实际上,林奇和费雪两位价值投资的大师,天生并没有“一定更喜欢小盘股”、“一定更喜欢成长股”这样的偏好。他们所喜欢的,只不过是确定性最大的盈利。而在当时环境下的美国,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他们发现小盘股和成长股,是最好的投资标的。但是,当小盘股的估值变成150倍PE时,当成长股的成长并不坚实、现金流并不充分时,他们很可能并不喜欢这两种投资,而会选择在当时市场环境下,最有利的投资。

价值投资之路道阻且长,而在我们这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社会里,没有人能说自己已经穷尽了价值投资之道。而跟随大师们真正的、清晰的脚步,理解他们思想的精髓,无疑是投资者们最为便捷和正确的方法。有了最好的投资哲学和理念,加之以实事求是、诚实细致的分析,相信中国的价值投资者们,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发现之路。

全部讨论

2019-06-01 18:37

学格雷厄姆,一赔二平七小赚,学巴菲特,七赔二平一大赚。

2021-03-05 17:49

投资  巴菲特学习

2021-02-18 23:19

谢谢推荐。

2019-12-30 10:35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2019-06-01 22:07

2019-06-01 22:00

2019-06-01 16:05

好文,谢谢分享

2019-06-01 14:06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