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0回复:6喜欢:27
John Maraganore离任$阿里拉姆制药(ALNY)$ CEO后的感言,一口气读了两遍,虽有含有成分相当明显的王婆卖瓜,但个人和企业的心路历程也可以带来颇多对行业乃至生活的思考,尤其在当下中国医药行业和整个经济都处在逆境的背景下更值得深思。个人的Key takeaway包括:
1. 山重水复是常态、柳暗花明不可求,跌宕起伏不仅对于任何一个新的技术和领域难以避免,而且更应该是我们对于小至个人命运、大到人类前途的缺省假设,Alnylam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在它20年历程中,巨头高价收购对手、大型合作终止、全行业故事崩塌、头号管线安全性问题等一连串重大挫折,每样都足以击垮一个biotech公司,Alnylam扛过了每一次当然值得大书特书,而同样在类似冲击下灰飞烟灭的人物、企业、行业更不知几何,甚至没机会留下墓志铭,但我们应知道前进道路的路基下一定是累累骸骨,甚至大多数道路终点都绝不是迦南美地而是断崖;
2.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明知道大概率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当然崇高信念和坚定初心是重要支撑因素,而更有意义的是脚踏实地的求生措施,Alnylam在2010年整个siRNA赛道都被首个三期失败而信心崩溃夺路而逃的情况下,清醒地意识到是时候放弃那种平台技术包打天下的幻想,以狮子搏兔之力砸出一个能够在人体POC的管线,天花乱坠的故事适合在泡沫期最快速度争夺资源,而脚踏实地的药物资产是萧条周期中的救命稻草;
3.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然南北孰能明辨?John点出了一个有趣的“对照试验”,Alnylam和Sirna两家企业在2006年时间点账面看起来高度相近(5亿美元市值、100人、外带几个合作),而后者被$默沙东(MRK)$ 以翻倍的11亿美元收购开启了7年的南辕北辙,Alnylam投入5亿美元、砸出了8个IND、创造出40亿美元市值,而Sirna投入15亿美元、却没有IND、终被Alnylam以1.75亿美元收购,John提及此事当然洋洋自得于自家的创新基因远胜于大企业的桎梏,但业内在巨头荫庇下起飞者也绝不在少数,给我们的启示是巨头尚且难辨雄雌、甚至John他们自己也在对手傍上大腿是难掩惶恐失落,何况是我等局外人呢,各种公开非公开的信息绝不足以带来准确的判断,既因为水下暗流绝非远观可以窥探,也要考虑到路径上实有太多因素左右终局。
毋庸置疑Alnylam书写了21世纪至今最荡气回肠的医药创业“爽文”篇章,鉴古知今,在做好最差心理准备的同时,科学决策或许能带来自己书写下一篇爽文的机会呢?
$恒瑞医药(SH600276)$
Nat Bio链接:网页链接John MaraganoreJohn MaraganoreJohn MaraganoreJohn Maraganore

全部讨论

2022-05-10 20:58

对于biotech来说,成功的定义很多样。基因泰克、amgen、regeneron、vertex、alnyalm这样的大成,有必然也有偶然。必然的是行业和技术向前螺旋式前进,偶然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个公司的命运。 大成之外也有小成,对于投资人来说赚能赚的钱就足够幸运了。

2022-05-10 19:48

Biotech是创业中的地狱模式,没经营现金流,业务无确定性,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选择个个都是千万美金甚至更多。

2022-12-09 22:22

story of Alnylam & Sirna

2022-05-12 09:13

请问reflections of anlylam这篇文章是在哪看到的,我也想仔细拜读下 谢谢

2022-05-10 20:46

踩着死人爬出坑,有时候企业的领头人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投资者似乎总觉得自己会比这些领头人看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