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0
回复@bobkgj: 可能我比较保守吧,我更倾向于biology比较明确的技术革新,而过于跳跃的黑科技可能要摸索更长时间。哪怕在同一个技术之下,生理作用越简单就越容易成药、机制越复杂成药性风险就越大,简单的例子是抑制剂/拮抗剂比激动剂成药得多多了,毕竟抑制剂/拮抗剂把某个信号通路阻断了就完了,而激动剂是要触发/激活某个反应、往下发生的不确定性就显然高出一截儿。
ADC之所以近期大火其实是因为这个技术起步得早(甚至早于单抗本身),其中抗体这个“部件”花了二三十年时间演化得足够成熟,而近几年对linker和payload的把握更到位了,所以能解更稳妥地调试拼起来之后的conjugate在人体内的作用;双抗也是站在我们对单抗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已经理解比较透彻的基础上用蛋白工程方式拼接,现在其实缺的是研究清楚不同靶点之间的生物学synergy,搞定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依然有可能创造很大的药物价值;至于溶瘤病毒,不是说它不靠谱,而是现在我们对病毒的研究和掌握都还略粗浅,就单拿病毒在人体内的转染机制为例,就远不如对抗体与靶蛋白结合后的生理学研究得透,遑论后面还有病毒感染后如何激活免疫反应来实现抑瘤作用这么复杂的过程,这还没考虑进生产这些问题。。。。//@bobkgj:回复@空之客:双抗应该不会是个特别主流的方向,某些靶点优于单抗联用吧,理论上潜力还不如ADC,现实貌似更不如。空总对溶瘤病毒怎么看?我觉得升级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啊,倒是有可能成为一种主要抗癌手段
引用:
2021-01-13 12:50
想请教空大怎么看康宁的kn046最新的肺癌二期临床数据?这个数据是确实优于pd1吗?后期在鳞癌的竞争力如何?想听听空大的解读#康宁杰瑞#

全部讨论

Pharos72021-01-17 17:59

您想多了,我们正在追踪临床试验

Pharos72021-01-15 16:49

我考虑的倒没那么精细,抗癌机制上我未来很看好诱导程序性死亡的,比如细胞凋亡、自噬性死亡等。但目前单一机制清晰不代表整体机制清楚,错综复杂的网络搅合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其实说明确也没多明确,你不知道哪里有一条代偿或者逃逸通路,信号通路解析目前也只是冰山一角。所以目前对于抗癌疗法,我更看好暴力杀伤的手段,当然,也要是特异性高。所以我更看好单抗偶联杀伤力更大的化学药去杀癌细胞,一个找敌人,一个杀,简单有效。而双抗或者多特异性抗体的各种协同,可能对某些肿瘤很有效吧,总感觉杀伤力不太足,对肿瘤微环境也很难克服。至于看好溶瘤病毒也在于此,病毒的侵染能力很强,几乎可以无视微环境裂解癌细胞捣碎堡垒,又可以转基因表达其他因子,且可与其他药物或细胞起到协同作用,其中具体机制不必我多说。病毒侵染的话,先找研究比较清晰的病毒如腺病毒等即可,调控其在癌细胞内的复制,在不少肿瘤中已有不错的效果。当然,后续确实需要继续探索更多的可能。我看好溶瘤病毒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可以持续升级,转不同基因,或者改造其侵染途径等。生产上问题不大吧,HSV1这个问题大点,其他如腺病毒、HSV2型等还是较好生产的,我也看到不少公司在开发无血清生产,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未来成本低于双抗ADC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格雷-lyu2021-01-15 16:06

生理作用越简单就越容易成药、机制越复杂成药性风险就越大。这句话很简单但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