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平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我认为你的认识是错误的,8201估计在1.5mg就达到TDM1 3.6mg的同样效果,而5-6mg的效果是TDM1的N倍,所以在TDM1之后仍然ORR高达60%。
浙江医药这个药效果和TDM1差不多,券商研报是瞎吹。

热门回复

2019-12-16 15:28

这个问题与8201、788、TDM1孰优孰劣无关,我也从来没有说788比谁好。但8201的主要优点是“剂量高”或者“DAR高”,是万万不能苟同的。
TDM1的弱点众所周知,DAR分布太宽、linker又不稳定,起效剂量太高3mg/kg、却只能做到3.6mg/kg就遇到DLT;8201以更高的DAR(7-8)又使用更高的剂量,做出比TDM1更好的效果视天经地义的(否则AZ不就脑残了么),但想一个问题,如果它能用哪怕跟TDM1一样的剂量作pivot trial(摸索MTD照样可以去尝试很高),毒性会小很多,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只能猜测是剂量低了效果不好。只能说8201是在现有linker技术下的潜在最优解,但它未能跳出ADC整个赛道的局限性,要知道ADC是比抗体的开发理念早很多的事物(很多人以为是反过来),这么多年做不成现象级品种,就是这个坎跨不过去。
至于788,现在还早期、数据还少,但我还抱有希望的原因,就是它是第一个敢说克服了linker稳定性和DAR分布的问题的ADC。浙药在国内做,患者基线太轻是没办法的(没有post TDM1病人啊),可以看看Ambrx自己在美国做的数据,起效剂量是很低的0.66mg/kg,就算只爬到现在的1.5mg/kg也有挺大窗口,何况披露中间明说了MTD未达到。这个药未来的问题不是这种剂量问题,而是on-target毒性,它用的不是曲妥珠,这是最令人费解的事情,有成熟的单抗不用而另辟蹊径,导致开发过程的不确定性大幅度提高,很多本来可以控制变量解决的问题现在混在一块儿说不清了……

2019-12-16 15:41

曲妥珠单抗用到6,ADC理论上就远远不应该用到这么高。单抗与胞外蛋白结合之后只是触发胞内信号通路而已、杀死细胞是有比例和概率的,ADC一旦结合几乎是必然杀死细胞。
能用低剂量起效干嘛用高剂量,特别是已经看到毒性的情况下,还不是被逼的么……

评估药物,不能只盯着“治疗效果” 还要看“安全性”,或者说“治疗窗口”

一番论证下来,觉得核心是小分子的毒性和linker稳定性的问题?决定起效剂量的是小分子毒性吧,8201用的小分子毒性比较弱,所以DAR高,剂量也高。

2019-12-16 18:07

楼主没有接触过癌症病人,属于纸上谈兵

2019-12-16 16:05

同意

对的,ADC一般情况下能用低剂量的药肯定是比高剂量的药好的。

2019-12-16 15:34

理解不了你的逻辑,8201的目的是效果超越TDM1,所以用更高剂量,曲妥珠单抗用到6mg,理论上ADC也可以,只是毒性限制了。
算了,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