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42喜欢:8
汽车主机大厂,但凡有些能耐、实力的,必须自己研发生产动力电池(电芯,不是指pack),为什么?
1、电池成本占电动车的成本比重太高,大约是40%左右。如果一辆车最大头而且是绝对大头的零部件,不在自己手里,这些车企睡得着觉吗?哪一天被供应商卡脖子,那就完蛋了。从自主可控角度来看,这是必须得做的。
2、电池供应商的毛利率,大概是20-30%的样子,如果按40%的比例来摊到一台车上,那就是整车成本5-8%的毛利啊。如果车企自研自产电池,就可以把这些钱省下来,提高自己的毛利率。哪怕自己的毛利率没有第三方供应商好,那也好过把这些钱给电池供应商,对吧。这样自己不仅可以控制好整车成本、提高毛利率,也能提高自身汽车的竞争力,这里面有降价促销的空间,也可以吹一下自己的技术研发能力。比亚迪之所以敢称自己掌握了20万以下新能源汽车的定价权,很大部分因素在于它掌控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主导权和定价权。
3、电池的进入门槛比整车高一些,但也没那么高,尤其是中国这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益成熟,车企完全可以自己搞一套电池研发团队和生产线,以后慢慢优化就是了。长城蜂巢能源已经拿到了宝马欧洲市场和stellantis的大订单,吉利上汽广汽、长安等大厂都有自己的电池,特斯拉的自研电池就不说了,连蔚来这个新势力都搞定了自研电池。。所以啊,在中国搞制造业,尤其是技术难度不是特别高、相对成熟的大行业,就不要指望没有竞争。
以上因素决定了,宁德时代的苦日子还在后头呢。。这个趋势会愈发清晰。$宁德时代(SZ300750)$

精彩讨论

lucky199901-13 19:25

笑死,还20%30%毛利。
门外汉也跑来点评。
你去看看中创新航和国轩的毛利率才多少。这可是国内锂电池前五。
至于那个什么水货蜂巢就别吹了。先把市占率超过国轩再说。

阿企笔记01-13 17:30

你应该问华为研究了吗。。赛力斯根本不具备核心技术,就是一个组装厂

香菜娘娘的老公01-13 21:14

生产电芯是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而且电芯的差异化很大。即使强如特斯拉也卡在4680一直难以突破,所以cybertruck交付才一直跳票,cybertruck续航还比预期缩减不少,估计最后4680还是要交给专业电池厂来做的。而且时间长了,二三线电芯跟宁德电芯比,循环寿命差异很大,电芯这根本不是一个同质化的行业,跟光伏完全不同,根本不是买了设备就出东西卖一样的钱。所以宁德的毛利净利率也才远高于二三线。

马督公01-13 21:35

要么用事实说话,不用阴阳怪气。
再给你补充两个事情,1.蔚来放弃自研电池了。
2.特斯拉的4680跳票好几次,现在的产能也不多,而且保不齐这批电池会有需要召回的,不过我还觉召回的概率相当大,只不过是召回多少的问题。
自研电池的长城,现在的蜂巢当前惨兮兮,产能利用率非常低,给宝马供也要几年后才开始,但是最后能给多少量也不好说。至于极氪自研的金砖电池,听它吹吹牛就好,千万别当真。埃安的巨湾,也不建议买前几年的电池,买了只能祝你好运。
不要觉得自己在雪球指点江山就真比内行人懂。长城不聘请你当CEO总是有他的道理的。

马督公01-13 21:11

你这完全不懂电池行业,也在这误导人。
1.电池技术没定型,现阶段投入大概率是韭菜,不说固态半固态,三元电池这么多技术类型,车企做哪种电池,即使低端的磷酸铁锂,也可能面临钠离子,磷酸锰铁锂等技术路线,方向选错了,几十上百亿的投入妥妥的打水漂。
2.锂离子电池没想的那么好做,不然为啥宁王叫宁王,没有蜂王,中王,即使蜂巢,也出过很多问题,这还是挖了很多宁王的人来做电芯的基础上。
3.很多大车企认为最终的技术路线是氢燃料电池,一直在等氢燃料技术电池成熟。
不懂就多问,不要好为人师。

全部讨论

你这完全不懂电池行业,也在这误导人。
1.电池技术没定型,现阶段投入大概率是韭菜,不说固态半固态,三元电池这么多技术类型,车企做哪种电池,即使低端的磷酸铁锂,也可能面临钠离子,磷酸锰铁锂等技术路线,方向选错了,几十上百亿的投入妥妥的打水漂。
2.锂离子电池没想的那么好做,不然为啥宁王叫宁王,没有蜂王,中王,即使蜂巢,也出过很多问题,这还是挖了很多宁王的人来做电芯的基础上。
3.很多大车企认为最终的技术路线是氢燃料电池,一直在等氢燃料技术电池成熟。
不懂就多问,不要好为人师。

赛力斯研究了吗?

生产电芯是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而且电芯的差异化很大。即使强如特斯拉也卡在4680一直难以突破,所以cybertruck交付才一直跳票,cybertruck续航还比预期缩减不少,估计最后4680还是要交给专业电池厂来做的。而且时间长了,二三线电芯跟宁德电芯比,循环寿命差异很大,电芯这根本不是一个同质化的行业,跟光伏完全不同,根本不是买了设备就出东西卖一样的钱。所以宁德的毛利净利率也才远高于二三线。

01-13 19:25

笑死,还20%30%毛利。
门外汉也跑来点评。
你去看看中创新航和国轩的毛利率才多少。这可是国内锂电池前五。
至于那个什么水货蜂巢就别吹了。先把市占率超过国轩再说。

01-13 19:37

电池从研发到量产少说三年,你看看4680花了几年?以目前电池技术的迭代速度,你落后三年基本可以拜拜了。能真的做电池的车场必须是年销量百万级的,不然你根本不够钱烧。比亚迪起初是坚持全部自己干的,但车丑,体验差,最终决定供应商的东西好就用供应商,才焕发新生。你要明白产业分工,各产所长才是未来的大趋向。

动力电池是规模效应极强的行业,上一轮行业下行周期,沃特玛破产,国轩差点死掉,到现在国轩也没有实现盈利。目前国内动力电池能实现盈利的估计也就宁德、比亚迪两家,比亚迪动力电池到底利润多少也是个未知数;国外的整车企业大都选择和动力电池合作建厂。如果国内整车厂都选择自建,产能小了规模不经济,成本高不如外购,产能大了无法保证消化产能,折旧太大成本同样降不下来

我应该回农村种地去了,养鸡养猪,学习中医上山挖中药。然后研究垃圾生产燃气及电力循环,谁都挣不到我钱。

现在电池与过去光伏一样了。

01-14 08:45

个人观点不一样:电池企业的风险大,汽车主机厂自己研发电池的风险更大。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汽车行业不是一个好行业。

01-13 17:35

看燃油车的发动机就知道了,大厂哪有不搞发动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