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5喜欢:15
八连阳之后,A股终于迎来了回调。
也对,作为筹码出清后的情绪修复,几乎所有个股都反弹了,不少热点小票甚至上涨50%+,获利盘众多,这基本就是情绪修复的极限。
如果想继续涨,那就需要一定的逻辑支撑,你甭管是基本面预期还是产业故事,也别管是否能兑现,50%-100%甚至更多的涨幅,肯定无法纯靠情绪支撑。
整个A股接近2亿名参与者,有人看多就一定有人看空,几乎不可能形成完全一致的预期。比如周末,某些知名私募大v唱多高股息大票、唱空小微盘股,而很多量化基金又开始重新搞小微票,比如上周明泓的净值上涨23%,天演反弹21%。
这种分歧是由自身的认知边界和产品风格所形成的,没有对错之分。主观多头重趋势,在逻辑没有破灭的情况下,肯定会顺应多头趋势;而量化重策略,以前的策略曾经十分有效,那么在筹码出清之后,肯定又会回到老路上去搞小微盘的“中性增强”策略,大家都在赚/亏能力范围内的钱,实属正常。
所以看空后市的获利盘,选择在八连阳3000点以上获利了结,一点毛病没有。大家也不用去听某些机构狂喊“A股将一步到位,不会再创新低”之类的言论,这都是猜,没人能100%准确预测后市,有自己的判断最重要,去交易自己的逻辑,而不要预测自己的交易。
我的观点是:无论基本面还是宏观经济结构,抑或人口结构,都缺乏反转的信号,数据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自主上升的动能看不清。映射到股市上,在流动性危机解除之后,将会长时间在底部震荡,没啥大风险也没有整体机会,适合做区间波段。
机会更多还是结构性的,跟随产业热点、政策走。比如春节后的Sora、英伟达财报超预期,多模态大模型和AI算力凸凸了一波;这两天特斯拉展示第二代Optimus的行走能力,微软、英伟达、OpenAI、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入股初创企业Figure AI,人形机器人又涨了一波;周末中财委会议提出“新质生产力”,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天工业母机因此而大涨。
市场将回归局部上涨、整体震荡的风格,这种情况下切忌盲目追高,否则很容易在震荡市中稳定亏损,远远跑输指数。还是那句话:交易自己的逻辑,而不要临时起意,去预测自己的交易。
今天放量成交9891亿,两市共3687家上涨、1513家下跌,北上资金净流出13亿,内资疯狂净流出248亿。
其实个股表现还凑合,但大盘放量回调,内外资集体跑路,热门板块冲高回落,都是要休息一下的信号。大家安心躺好,切忌天天追涨杀跌,稳定亏损的话,心态很容易崩溃哦。

全部讨论

02-26 19:29

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投资型机构“荒年”三年了,而量化不想被清盘,所以高股息与微盘股互相卷,都想让对方寄了,好饕餮流动性。
不过说实话,市场现在缺乏投资型沉淀资金,高股息不是啥好的选择,但是比再让量化肆虐的好,要是让量化再爽玩一波,市场就会筹码结构彻底崩坏,A股指数真得1字头见了。

博士,你九个组合只有一个盈利的?做股票能做到这个水平,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能不能把你的组合都关闭?这样忽悠起来更有说服力,骗流量更好骗一点。

量化拉资不抵债的傲农生物和合力泰,量化就是恶庄毒瘤,这样的市场,长期资金打死都不来

大A永远3000点原因就在这,炒小炒差炒垃圾,放眼全球,哪个国家股市是专门炒做垃圾股和蹭题材的股票为主的市场,再加上量化这种策略推波助澜,怎么可能有牛市大涨。

02-26 19:28

星期天李魔头太坏了唱空微盘股

关注几年了,每天都能输出一堆观点,实战狗屁不是

跟随产业热点亏的更快

02-26 19:32

交易自己的逻辑,而不要临时起意,去预测自己的交易。

02-26 21:13

主观重趋势;
量化重策略

02-27 09:15

支持股价上涨的是逻辑而非情绪,
交易你的逻辑,而非预测你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