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安寿险改革历时5年仍未成功?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20喜欢:8

敢问路在何方:平安寿险改革5年考

昨天写了篇小文,从文化、战略、产品三个角度简单阐述了为什么笔者认为不适宜投资$中国平安(SH601318)$ 。

有球友留言说文章论据较少,笔者深以为然。

去虚向实,笔者接下来准备就平安近几年具体的业务动态谈谈自己的看法。观点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指正。

第一个选题是开始于2019年(据说2018年就开始内部酝酿)的“平安寿险改革”。

寿险(人身险)是保险行业的基本盘,平安寿险更是为平安集团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利润。完全可以说,不了解平安寿险,就不可能了解平安集团。

“改革”是平安寿险这几年的唯一关键词。与之相伴的,是高管们来来去去,以及无数代理人的脱落。

为做到最大可能的客观,本文素材的来源主要是平安集团的年报、发布会答记者问、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并尽可能注明出处。

1、为什么要进行寿险改革?

在平安的表述中,寿险改革是由于中国人口红利消减、新冠疫情爆发所导致的寿险业务发展遇阻,以及平安发现此前依靠代理人“人海战术”的模式难以为继,便主动开始了寿险改革业务。

这个说法与监管单位的判断一致。2018年12月,时任银保监会副主席的梁涛在某论坛上指出:保险业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的挑战,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下一步,保险业要实现从劳动密集型的人海战术,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科技赋能。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红利消减及新冠疫情,都是外部因素,且无从解决。平安所能努力的,就是如何调整“人海战术”。

2、什么时间开始改革?

2019年11月,平安成立寿险改革领导小组,马明哲亲自挂帅。副组长除李源祥外,还有姚波、陆敏等。

寿险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执行小组。副组长有集团企划部总经理付欣、寿险CEO兼总经理余宏等。

便览古今中外,任何改革都要涉及人事变动。寿险改革伊始,被淘汰的便是平安集团联席CEO李源祥(跳槽友邦)、平安寿险董事长丁新民(被边缘化)。

作为平安寿险的元老,李、丁的出局(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代表着平安集团要对寿险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3、寿险改革最初的目标是什么?

2019年11月23日,平安人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介绍改革的目标:以“质量为本”开启全面数据化经营转型,加强专职代理人、兼职代理人、银保及“线上+区拓”等多渠道建设,增加业务员收入。

这个表述基本上都是空话。渠道建设是保险公司在任何时候都要关注的重点,提高员工收入也是应有之义。

这里唯一值得关注的是“全面数据化经营转型”,它与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2018年8月的半年报发布会上提出的“三个赋能”(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高度相关。

在当时,平安的管理层认为,利用好科技与生态,就能赋能金融(比如寿险),当公司实现了数据化经营,就能改变过去粗放的“人海战术”。

4、寿险改革第一棒:陆敏做了什么?

2019年11月,陆敏接替李源祥担任平安首席保险业务官,并在2020年12月离任退休。

在这1年的时间里,陆敏对寿险改革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陆敏把寿险改革定位为“未来十年发展之基”,愿意舍弃短期业绩。

在陆敏的设想中,寿险改革主要有3个方面:渠道、产品和数字化转型,并希望通过2-3年的时间取得阶段性进展。

1)渠道:包括增员、培训、活动管理、数字化营业部、基本法;

2)产品:包括“寿险+”“综金+”“非金+”,旨在打造业界最强的产品体系;

3)数字化转型:是指建立一个比过去更强大、更新的体系。

与2019年的改革目标相比,此时的平安已经在对自己的渠道、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但依然坚持数字化转型。换言之,平安依然认为,只有做到数据化转型,才能实现改革的成功。

可惜的是,2020年新冠爆发,带来外部环境天翻地覆的变化。陆敏也只有1年的时间施展自己的抱负。

PS:从平安退休后,陆敏发起成立了“懂保汇”。在2022年举行的某次会议上,陆敏表示:解决保险行业的痛点,在于保险数字化转型。可以说,陆敏对寿险改革的判断没有改变。

5、寿险改革第二棒:医疗生态的想象

2020年底,平安人寿在公告中如此表述杨铮的上任:为加强公司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深化寿险改革,实现数据化经营模式的创新突破,杨铮将出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全面负责平安人寿整体经营管理工作。

如果硬要解读的话,那就是平安集团觉得寿险在2020年的改革还不够深化、数据化经营模式创新突破还不够。

从2021、2022年平安的公开信息来看,寿险改革除了寿险业务自身的产品、渠道改革外,还引入了医疗生态、康养生态。希望通过这两个与寿险高度相关的业态,来帮助寿险取得新的成功。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这个逻辑与2018年提出的“三个赋能”一脉相承。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2021年3月举行的平安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所表述的寿险改革变成了两个方面:渠道改革、产品改革。

随着陆敏的退休,“数据化转型”的表述在平安的官方语境中也逐渐消失不见了。

也是在这次发布会上,马明哲提出“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这为寿险改革提供了新的想象。

对医疗生态的看好是平安收购北大方正的主要原因,不过截至目前,北大方正的医疗资源尚没有与金融业态形成合力。

6、寿险改革第三棒:人口红利与康养生态

人口红利的消失是寿险业务受阻的一大原因。但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可能也是商机,老人的保险需求变成了康养需求。

2022年7月,杨铮在公开采访时表示,康养将成为寿险新的增长点。不过与泰康等早日入局的同业相比,平安另辟蹊径,选择从“居家养老”切入,希望能发掘新的蓝海。

当然,这个决策不是拍脑袋出现的。平安找到了国外的对标,在美股实现十年十倍的“联合健康”,很多媒体也多次报道平安的野心,要成为中国的“联合健康”。

不过,联合健康是从康养切入保险,而平安是从保险切入康养,二者的难度不在一个维度。

7、寿险改革究竟成果如何?

前边几个部分都是回顾过去几年的历史,最后这一部分就是评价了。囿于笔者个人的认知局限,评价难免主观,但从交流的角度,还是决定说几句。

如果按照平安2018年开始规划寿险改革算起,已经过去了5年。与5年前相比,在渠道方面,平安代理人数量大幅减少,但是质量并没有显著提升;银保重新获得监管政策支持,但难复往日雄风;至于下沉渠道,更没有数据支持。

在产品方面,平安人寿这几年并没有推出像平安福一样的明星产品。(尽管平安福有很多投诉)

在数据化转型方面,也很难说有突破性的进展。

至于医疗与康养业态,仍需要时间和空间,不是2-3年就能出成果的。

平安寿险改革,或是中国寿险业改革,究竟路在何方,仍旧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平安# #寿险业改革# #平安银行# 

全部讨论

2023-02-08 22:16

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加油吧,平安

想请教一个问题,您如何看待中国保险行业或者寿险行业的未来?

2023-02-02 09:13

接着用平安福这种产品多卖卖啊,业绩就好了!
嗯,接着卖!
对于客户,平安福,贵,无用,典型的骗子产品
平安福再多卖点,平安的口碑就多丢点!
平安团险,平安车险,这些好服务带来的口碑,都会被平安福毁灭殆尽

2023-02-01 23:23

还是论据不充分,寿险改革本身很难,之前新华保险搞了一段时间,然后走了回头路

2023-02-01 22:51

想问笔者,有比平安更好的公司推荐一下

2023-02-01 17:18

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6.00,也推荐给你。

专业,
草莓兄还是比较客气,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客户的韭菜不够割了。
最近在研究人保,有个问题请教一下:主营是寿险的平安和人寿的负债率都很高,达到90%左右;主营是财险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 的负债率只有80%多一点,而存财险的$中国财险(02328)$ 的负债率仅有70%多一点。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负债率的多少与各个险种有很大的差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