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通义大模型“朋友圈”扩容,首个AI程序员也来了……|关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的“朋友圈”正在不断壮大。

6月21日,元创数智在线从阿里云上海AI 峰会上获悉,携程已接入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支持其全球业务发展。此外,哈啰集团也已与阿里云达成深度合作,全方位接入阿里云通义大模型。

去年底,阿里云通义千问成为首批通过评测的四款国产大模型之一,在通用性、智能性等维度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彼时,在通过评测的首批大模型中,通义千问是唯一的开源模型,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开发者用户和企业客户,其性能表现及安全性得到了大范围的公开检验。

峰会上,携程高级算法工程师何林梓表示,携程之所以选择通义千问作为基础模型,是因为其在多语言能力上“值得信赖”。相较其他模型,通义千问在分词器层面对多语言更加友好,且编码压缩率较低,在泰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上具备较高的训练和推理效率。此外,在智能客服、商户亮点挖掘、生成旅程规划等场景,大模型也有广泛应用。

据悉,目前,携程国际OTA平台已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39个国家和地区运营。随着海外业务的快速扩张,传统翻译模型已难以满足携程的国际化需要,在Trip.com上,用户往往因点评内容较多、浏览耗时较长,影响决策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携程过去依赖人工对小语种语料进行打标,并对文本进行结构化,在时间和人力上成本较高。现在,基于通义千问打造的携程AI智能评论助手可从海量评论中对商户的位置、设施服务等信息进行提炼总结,减少人工参与,为用户提供真实、高效的决策参考。

哈啰集团今日也宣布其已接入阿里云通义灵码专属版。哈啰方面指出,此举不仅提升了内部研发效率,实现AI代码采用率超过20%,还将灵码接入哈啰自研copilot“海螺机器人”,共同帮助用户实现智能代码补全、进行CodeReview(代码评审)等。

据悉,哈啰集团已有超两成研发人员在日常开发环境中使用通义灵码,实现研发效率提升12%,预计7月研发人员覆盖率将达到七成。在海螺机器人中,代码助手补全响应速度平均1.3秒,代码补全准确率为80%。在代码评审方面,每周180个应用通过AI完成评审,平均每周发现140个bug。

与此同时,哈啰集团已与阿里云达成深度合作,全方位接入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其中在智能客服场景,哈啰集团已接入通义,用于提升客户回答质量及售后场景,预计日均调用量将达近10万次。此外,哈啰还将与阿里云百炼联合,在模型训练、模型推理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建一站式大模型基础平台,服务哈啰集团全部本地出行业务。

根据阿里云披露的信息,目前,包括德勤、微博、新东方完美世界等均已接入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喜马拉雅小鹏金山办公等已接入阿里云通义千问。此外,还有企业参与共创,比如,全球软件巨头SAP就正在与阿里云通义千问联合共创,实现零门槛的智能分析。

本次峰会上,阿里云还给朋友们带来了效率提升“神器”——阿里云首个“AI 程序员”。据介绍,它具备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多种岗位的技能,能一站式自主完成任务分解、代码编写、测试、问题修复、代码提交整个过程,最快分钟级即可完成应用开发,大幅提升研发效率。

该AI程序员是基于通义大模型构建的多智能体,每个智能体分别负责具体的软件开发任务并互相协作,可端到端实现一个产品功能的研发,这极大地简化了软件开发的流程。例如,在编码智能体中,AI程序员首创了代码仓库知识图结构,不仅能理解用户的需求,还能精准定位代码对应的修改位置并自动给出修改方案。

现场,阿里云展示了以对话的形式,让AI程序员自主完成一款奥运赛事日程应用,从提需求到页面上线全程仅需10分钟。如果按照传统的开发方式,程序员需要先后完成网页开发、编写Python文件处理程序以及运行、调试、修改代码等工作,至少需要半天才能完成。

随着AI程序员的问世,软件开发逐步从“辅助驾驶”进入“自动驾驶”阶段。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负责人徐栋表示:“软件应用的开发范式正在发生改变,未来用户只需定义问题、提出需求,分钟级完成一个应用开发将成为常态。通过AI编程助手和AI程序员的共同加持,每个人类程序员都将成为超级个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