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24金融机构贷款投向:平滑节奏,协调机制助力对公房地产贷款增速企稳【中泰银行·戴志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投资要点

平滑节奏,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速小幅下降。总体情况:企事业单位贷款同比增长11.19%,增速比上年末低1.5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7.91万亿元,同比少增1.11万亿元。1Q23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较快,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强引导信贷均衡投放,缓解金融机构“冲时点”现象,1Q24贷款投放比例向历史平均水平回归,为未来三个季度的信贷增长留足空间。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同比增长6.69%,增速比上年末低1.4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04%,增速比上年末低1.69个百分点。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同比增长12.51%,增速比上年末低0.45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

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高,服务业、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增长平稳,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修复。工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3.6%,增速比上年末低4.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66万亿元,同比少增0.28万亿元。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54万亿元,同比少增0.18万亿元。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末低1.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97万亿元,同比少增0.19万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5%,增速比上年末提升0.7个百分点,或受益于房地产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的积极推进。

普惠、绿色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速。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0.3%,增速比上年末低3.2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2.38万亿元,同比持平。绿色贷款同比增长35.1%,比上年末低1.4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贷款同比增长31.4%,增速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同比增长39.4%,增速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节能环保产业贷款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年末低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同比增长31.3%,增速比上年末高1个百分点。

对公房地产贷款增速提升明显,按揭贷款增速继续下行。总体情况:房地产贷款同比-1.1%,增速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0.61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6.44%,占比较上年全年水平高8.77个百分点,主要来自于对公房地产贷款的贡献。对公房地产贷款增速提升明显:受益于房地产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的积极推进,一季度末对公房地产贷款同比增2.54%,比上年末增速提升1.85个百分点;单季度新增0.87万亿元,同比多增0.28万亿元。按揭贷款增速继续下行:个人住房贷款同比-1.9%,增速比上年末低0.3个百分点。

住户贷款增速减缓,消费贷款增速下降明显。总体情况:住户贷款同比增长5.11%,增速较上年末下降1.77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少增1.21万亿元。住户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15.43%,增速较上年末下降1.78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0.13万亿元。住户其他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末低5.94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0.04万亿元,同比少增0.94万亿元。

利率: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环比持平,新发放按揭利率继续下降。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75%,同比降0.22个百分点,环比持平;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71%,同比降0.46个百分点,环比降0.26个百分点,主要受今年2月五年期以上LPR下调25bp影响。

投资建议:银行股具有稳健和防御性、同时兼具高股息和国有金融机构的投资属性;投资面角度对银行股行情有强支撑,同时银行基本面稳健,详见我们年度策略《稳健中有生机——宏观到客群,客群到收入》。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选择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二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种,选择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三是如果经济复苏预期较强,选择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

正文分析

事件:4月30日,央行发布202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24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一季度增加9.46万亿元,同比少增1.14万亿元。分结构来看,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企业贷款新发放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在政策支持下,普惠、绿色金融信贷增速较快。受经济弱复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居民加杠杆意愿不强,住户贷款增速继续减缓。

1.平滑节奏,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速小幅下降

总体情况: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64.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9%,增速比上年末低1.5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7.91万亿元,同比少增1.11万亿元。2023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较快,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强引导信贷均衡投放,缓解金融机构“冲时点”现象,2024年一季度贷款投放比例向历史平均水平回归,为未来三个季度的信贷增长留足空间。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55.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9%,增速比上年末低1.4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10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4%,增速比上年末低1.69个百分点。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69.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1%,增速比上年末低0.45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68.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

2. 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高,服务业、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增长平稳,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修复

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3.43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增速比上年末低4.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66万亿元,同比少增0.28万亿元。

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54万亿元,同比少增0.18万亿元。

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39.5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末低1.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97万亿元,同比少增0.19万亿元。

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5%,增速比上年末提升0.7个百分点,或受益于房地产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的积极推进。

3. 普惠、绿色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速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3.41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增速比上年末低3.2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2.38万亿元,同比持平。

绿色贷款余额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比上年末低1.4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贷款余额14.57万亿元,同比增长31.4%,增速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8.72万亿元,同比增长39.4%,增速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4.79万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年末低2.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7.89万亿元,同比增长31.3%,增速比上年末高1个百分点。

4. 对公房地产贷款增速提升明显,按揭贷款增速继续下行

总体情况:房地产贷款余额53.52万亿元,同比-1.1%,增速较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0.61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6.44%,占比较上年全年水平高8.77个百分点,主要来自于对公房地产贷款的贡献。

对公房地产贷款增速提升明显:受益于房地产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的积极推进,一季度末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对公房地产贷款=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15.33万亿元,同比增2.54%,比上年末增速提升1.85个百分点;单季度新增0.87万亿元,同比多增0.28万亿元。

按揭贷款增速继续下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9万亿元,同比-1.9%,增速比上年末低0.3个百分点。

5. 住户贷款增速减缓,消费贷款增速下降明显

总体情况:住户贷款余额81.45万亿元,同比增长5.11%,增速较上年末下降1.77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少增1.21万亿元。

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2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43%,增速较上年末下降1.78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0.13万亿元。

住户其他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9.8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末低5.94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0.04万亿元,同比少增0.94万亿元。

6. 利率: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环比持平,新发放按揭利率继续下降

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75%,同比降0.22个百分点,环比持平;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71%,同比降0.46个百分点,环比降0.26个百分点,主要受今年2月五年期以上LPR下调25bp影响。

7.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投资建议:银行股具有稳健和防御性、同时兼具高股息和国有金融机构的投资属性;投资面角度对银行股行情有强支撑,同时银行基本面稳健,详见我们年度策略《稳健中有生机——宏观到客群,客群到收入》。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选择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二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种,选择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三是如果经济复苏预期较强,选择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

投资策略及综述:

深度综述与拆分 | 42家上市银行一季报:规模、其他非息正贡献,息差和手续费承压

银行2024年投资策略(60页):稳健中有生机——宏观到客群,客群到收入

专题|详细拆解国有大型银行(六家)年报:持续性会如何?

30家上市银行综述│2023年业绩快报:营收压力分化与收敛,资产质量稳健

前瞻│ 银行业一季报预测(2024):营收、利润增速预计平稳

银行业 2024 年初最新跟踪 :开门红较好,稳定全年预期

银行基本面专题│ 银行业绩前瞻(4Q23-24年)&假设:总量、节奏与结构再平衡

银行业草根调研最新:外需较强,内需分化,揽储压力增加

深度 | 39家上市银行三季报综述与拆分: 收入增速分化有收敛&收入展望

资本专题研究:

银行资本监管专题 | TLAC工具规模测算与展望

资本新规解读 | 银行自营金融投资资本计量流程及影响

解读与测算|资本新规终稿落地,银行资本压力进一步缓解

深度拆解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行为变化及资本影响测算

深度拆解|巴Ⅲ最终版落地在即,银行行为变化及资本影响测算

个股深度:

深度|江苏银行:核心竞争力如何支撑持续增长

深度推荐|沪农商行: 稳字当头,增量确定;业务和业绩持续性强

深度 | 江苏银行:会跻身市场的优质银行——核心竞争力和持续性研究

深度|江苏银行:深耕江苏,拥有高端制造、中小企业贷款的护城河

深度推荐|沪农商行: 稳字当头,增量确定;业务和业绩持续性强

苏州银行深度报告:经营安全垫、区域和客群拓展、业绩弹性和持续性讨论

存款利率跟踪:

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点评: 原因、测算和展望

降准测算|驱动因素及基本面影响分析

测算|存量房贷利率和存款利率下调的综合影响

化债专题研究:

专题测算│本轮地方化债对银行息差的影响——化债与银行专题(二)

三个层次│本轮地方化债政策特点及影响——化债与银行专题(一)

地产专题研究:

城中村专题|资金来源、商业模式特点及对银行增量的测算——银行与地产专题(一)

专题 │ PSL展望与测算:对银行信贷和三大工程的影响

零售专题研究:

54页专题 │消费的“钱”未来来自哪里?——消费信贷是值得重点观察指标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修订点评:提升门槛,回归主业

中泰银行团队

戴志锋(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30004) CFA 中泰金融组负责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获2020年新财富银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三名、2018-2019年新财富银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二名、2019-2020年水晶球银行最佳分析师第二名、2018年水晶球银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公募)、2018年保险资管最受欢迎银行分析师第一名。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通证券东吴证券等,连续五年入围新财富银行业最佳分析师。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

邓美君(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50002) 银行业分析师,南开大学本科、上海交通大学硕士,2017年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

马志豪(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3110002)银行业分析师,南开大学金融学本科、南开大学金融学硕士,曾就职于东北证券,2023年加入中泰证券

杨超伦 银行业研究助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金融硕士,曾就职于上海农商银行总行,2022年加入中泰证券

乔丹CPA 银行业研究助理,上海财经大学本科,伦敦大学学院硕士,2023年加入中泰证券

谢谢阅读

欢迎关注我们

传统借贷VS新型金融

重要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中泰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若您非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中泰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中泰证券的客户。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研究所银行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研究所银行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