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角度看央行1季度货币报告:重信贷质量而非数量;增加对通胀考量【中泰银行·戴志锋/邓美君/杨超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报告摘要

核心观点:信贷节奏与结构:重质量不重数量;积极配合,增加对通胀考量。利率政策方面,防范高息揽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存贷两端降息预期仍在;市场缺乏安全资产,防范投资过于短期化而带来的损失。地产方面,重申政治局会议精神,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

1、信贷节奏与结构:重质量不重数量;增加对通胀考量。一是在专栏1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二是在专栏2重点解释“钱去哪”和“钱在哪”,其实也是继续强调关注货币质效而非货币总量。三是新增 “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但同时分析物价低位的原因是需求不足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因此预计货币政策仍以配合财政政策为主,适度发力。

2、利率政策:稳定负债成本;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存贷两端降息预期仍在。(1)资产端:新发利率不断下行,新发放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新发放企业贷款均创新低,宽松仍是大方向,降息预期仍在。(2)负债端:强调防范高息揽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效果来看,我们测算1Q24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环比下行4bp,但仍难弥补资产端下行缺口(6bp),预计在降息预期下,存款利率适时仍会下调。(3)国债收益率:专栏4《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提到市场缺乏安全资产,引发机构对长期无风险资产的配置增多,进一步重申要坚持审慎投资,防范投资过于短期化而带来的损失。

3、地产:重申政治局会议精神,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一是结合政治局会议将房地产去库存重新纳入政策视野,当前供过于求,预计后续更大层面的取消限购、房贷门槛和条件的进一步优化、以旧换新推广等相关政策都可以有所期待,以更大力度地平衡供需。二是政治局会议未提及“三大工程”,本次《报告》仍提到要加大“三大工程”资金保障,预计“三大工程”短期或以试点为主,但中期仍是“优化增量住房”的重要组合拳之一。

投资建议:银行股具有稳健和防御性、同时兼具高股息和国有金融机构的投资属性;投资面角度对银行股行情有强支撑,同时银行基本面稳健,详见我们年度策略《稳健中有生机——宏观到客群,客群到收入》。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选择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二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种,选择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三是如果经济复苏预期较强,选择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

事件:2024年5月12日,央行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一、

信贷节奏与结构:重质量不重数量;

增加对通胀考量

1.1、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

重质量不重数量

《报告》在专栏 1《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分区域看,各地区贷款增速与经济增速也无必然联系,一些省份贷款增长较快,但未有效带动经济增长;还有一些省份以较低的信贷增长支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资金使用效率实际是提升的。目前,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

具体来看,专栏1从三个方面解释了信贷与经济关系弱化的原因。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债务驱动难以持续,重工业趋于饱和,信贷需求换档。二是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信贷存量规模比较大时,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递减。三是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高科技企业迫切需要直接融资支持,随着直接融资发展,也会导致信贷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趋弱。

1.2、解释“钱去哪”和“钱在哪”,

继续强调关注质效而非总量

专栏2《从存贷款结构分布看资金流向》重点解释“钱去哪”和“钱在哪”,其实也是继续强调关注货币质效而非货币总量。

专栏2提到:一是贷款主要流向企业,需求端尤其是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3月末国企事业单位贷款、住户贷款分别占66%和33%,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资产行业约占全部贷款的五成,而居民的非住房消费贷款占比不足 10%。实体经济供给端和投资领域融资相对较多,而需求端尤其是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二是存款主要留于居民,且存款定期化加剧,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 2017 年的“六四开”升至目前的“七三开”。三是继续提及直接融资正加快发展,随着柜台债和企业债等债券规模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也会下降。

1.3、积极配合,把维护价格稳定、

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加强对通胀的考量。新增 “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与23年Q4货政报告的“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相比,对于物价的考虑表述显著增加,预计与此前相比,央行将对通胀的考虑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预计货币政策仍以配合为主。央行同时明确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因此,虽然通胀考量加强,但预计货币政策仍以配合财政政策为主,适度发力。

二、

利率政策:稳定负债成本;

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存贷两端降息预期仍在

2.1、资产端:新发利率不断下行,

宽松仍是大方向,降息预期仍在

资产端:新发利率不断下行,宽松仍是大方向,降息预期仍在。2023年12月,新发放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新发放企业贷款分别为4.27%、3.69%和3.73%,维持下降趋势,较2023年12月分别下降8bp、28BP 和2BP,较同比分别下降26bp、45bp和22BP,均创有数据以来最低。针对下阶段资产端利率政策,《报告》指出要继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和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理顺贷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关系,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与4Q23报告表述保持基本一致,宽松仍是大方向,降息预期仍在。

2.2、负债端:强调防范高息揽储,

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负债端:强调防范高息揽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效果来看,1Q24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环比下行,但仍难弥补资产端下行缺口。《报告》指出下阶段要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防范高息揽储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在“手工补息”整改后,规范了存款市场竞争,对银行对公端负债成本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根据我们在《深度综述与拆分 | 42家上市银行年报及一季报:规模、其他非息正贡献,息差和手续费承压》的分析,1Q24上市银行负债端成本环比下降4bp,前期存款利率调降效果缓慢释放,但存款定期化仍在继续,且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幅度(1Q24资产端环比下行6bp)仍高于负债端,预计在降息预期下,存款利率适时仍会下调。

2.3、国债收益率:资产荒延续,

关注长端利率风险

专栏4《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提到市场缺乏安全资产,进一步重申要坚持审慎投资,防范投资过于短期化而带来的损失。具体来看,一是明确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二是“市场缺乏安全资产”引发机构对长期无风险资产的配置增多;三是4月长债利率回升,供求关系边际改善,进一步重申要坚持审慎理性投资理念,防范投资过于短期化而可能带来的损失。

针对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对营收的支撑,我们延续在《深度综述与拆分 | 42家上市银行年报及一季报:规模、其他非息正贡献,息差和手续费承压》的判断,一是关注长债利率风险,适当做好止盈调整;二是短期仍难解决资产荒问题,加持4月禁止“手工补息”影响下的债市增量资金,预计其他非息短期对银行营收仍有支撑。短期的市场波动尚不足以扭转结构性资产荒,叠加有效需求不足,债务融资仍然是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且禁止“手工补息”后,部分对公客户高息存款短期内也难找到替代品,带来债市增量资金,因此综合来看预计其他非息收入短期对银行营收仍有支撑。

三、

地产:重申政治局会议精神,

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

《报告》延续政治局会议表述,强调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结合政治局会议将房地产去库存重新纳入政策视野,当前供过于求,预计后续更大层面的取消限购、房贷门槛和条件的进一步优化、以旧换新推广等相关政策都可以有所期待,以更大力度地平衡供需。

政治局会议未提及“三大工程”,本次《报告》仍提到要加大“三大工程”资金保障,预计“三大工程”短期或以试点为主,但中期仍是“优化增量住房”的重要组合拳之一。前期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三大工程”下阶段的相关部署,引发市场对于“三大工程”的预期变化。本次《报告》延续4Q23的表述,继续提到“强化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我们判断“三大工程”短期可能以试点为主,但在中期仍是“优化增量住房”政策的重要组合拳之一。

四、

银行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银行股具有稳健和防御性、同时兼具高股息和国有金融机构的投资属性;投资面角度对银行股行情有强支撑,同时银行基本面稳健,详见我们年度策略《稳健中有生机——宏观到客群,客群到收入》。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选择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二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种,选择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三是如果经济复苏预期较强,选择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

投资策略及综述:

深度综述与拆分 | 42家上市银行一季报:规模、其他非息正贡献,息差和手续费承压

银行2024年投资策略(60页):稳健中有生机——宏观到客群,客群到收入

专题|详细拆解国有大型银行(六家)年报:持续性会如何?

30家上市银行综述│2023年业绩快报:营收压力分化与收敛,资产质量稳健

前瞻│ 银行业一季报预测(2024):营收、利润增速预计平稳

银行业 2024 年初最新跟踪 :开门红较好,稳定全年预期

银行基本面专题│ 银行业绩前瞻(4Q23-24年)&假设:总量、节奏与结构再平衡

银行业草根调研最新:外需较强,内需分化,揽储压力增加

深度 | 39家上市银行三季报综述与拆分: 收入增速分化有收敛&收入展望

资本专题研究:

银行资本监管专题 | TLAC工具规模测算与展望

资本新规解读 | 银行自营金融投资资本计量流程及影响

解读与测算|资本新规终稿落地,银行资本压力进一步缓解

深度拆解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行为变化及资本影响测算

深度拆解|巴Ⅲ最终版落地在即,银行行为变化及资本影响测算

个股深度:

深度|江苏银行:核心竞争力如何支撑持续增长

深度推荐|沪农商行: 稳字当头,增量确定;业务和业绩持续性强

深度 | 江苏银行:会跻身市场的优质银行——核心竞争力和持续性研究

深度|江苏银行:深耕江苏,拥有高端制造、中小企业贷款的护城河

深度推荐|沪农商行: 稳字当头,增量确定;业务和业绩持续性强

苏州银行深度报告:经营安全垫、区域和客群拓展、业绩弹性和持续性讨论

存款利率跟踪:

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点评: 原因、测算和展望

降准测算|驱动因素及基本面影响分析

测算|存量房贷利率和存款利率下调的综合影响

化债专题研究:

专题测算│本轮地方化债对银行息差的影响——化债与银行专题(二)

三个层次│本轮地方化债政策特点及影响——化债与银行专题(一)

地产专题研究:

城中村专题|资金来源、商业模式特点及对银行增量的测算——银行与地产专题(一)

专题 │ PSL展望与测算:对银行信贷和三大工程的影响

零售专题研究:

54页专题 │消费的“钱”未来来自哪里?——消费信贷是值得重点观察指标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修订点评:提升门槛,回归主业

中泰银行团队

戴志锋(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30004) CFA 中泰金融组负责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获2020年新财富银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三名、2018-2019年新财富银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二名、2019-2020年水晶球银行最佳分析师第二名、2018年水晶球银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公募)、2018年保险资管最受欢迎银行分析师第一名。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通证券东吴证券等,连续五年入围新财富银行业最佳分析师。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

邓美君(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50002) 银行业分析师,南开大学本科、上海交通大学硕士,2017年加入中泰证券研究所。

马志豪(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3110002) 银行业分析师,南开大学金融学本科、南开大学金融学硕士,曾就职于东北证券,2023年加入中泰证券

杨超伦银行业研究助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金融硕士,曾就职于上海农商银行总行,2022年加入中泰证券

乔丹 CPA 银行业研究助理,上海财经大学本科,伦敦大学学院硕士,2023年加入中泰证券

谢谢阅读

欢迎关注我们

传统借贷VS新型金融

重要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中泰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若您非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中泰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中泰证券的客户。感谢您给与的理解与配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研究所银行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研究所银行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