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投资者自我修养(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第三十八章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ang:三声)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38章是德经的开始,也是自我修养的总则。《素书》说,“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简单的理解就是:道是规律,德是人按规律行事。所以《道德经》前37章主要讲规律,后44章主要讲如何心安理得、心甘情愿地依道而行,根本就是“自我修养”,向内而修。

道与德的完美结合是“一”,做到这个“一”需要五项修炼:道、德、仁、义、礼。《素书》说,“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这五项修炼是一个整体。这一章把“一”分开,后面第39章再把它们合成为“一”。正如读书要先读厚,先学好一个个知识点,然后融会贯通,全面掌握,把书读薄。所以,投资者的自我修养也包括“道、德、仁、义、礼”这几方面要求。

道无好坏,德有上下。上德,不故意追求“有德”的表现,不有意呈现出“有德”的样子,这样的“德”才是真正有德;与此相反就是下德,反倒是“无德”。上德无为,不刻意,做事浑然天成;下德有意为之,有所求而为之,做的事一定很有限。比如巴菲特,坚持价值投资,实实在在地跟随优质企业发展,不为功名,不为彰显;即使宣传,也是为了帮助投资者,而不是为了自己名誉地位。于是,巴菲特成功了,这是厚德载物,是“上德”。

仁,发自内心地对天地万物有“慈慧恻隐之心”,是“无以为”,没有分别之心。义,“赏善罚恶”,有所分别,是“有以为”;关云长义薄云天,是为刘备,于是有了局限,影响了他的结局。礼,“人之所履”,不得不守,是为“下”。礼,本身不“下”,但如果无道、缺德、乏仁、不义,那礼就是表面功夫,是坑蒙拐骗的借口,要远远抛掉。可很多中国投资者连基本的投资之“礼”,即基本的交易体系都不具备,又谈什么持续盈利呢?

道、德、仁、义、礼要一个个修炼,合在一起则是“一”。对道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的时候用德来补,厚德载物;德不厚的话,用仁心来代替;对万事万物的仁心发不出来,至少要讲“义”;义都没有,那就尊礼而行吧。到了用“礼”这个外在的条例来规范和约束,人心就乱了,就不会有什么忠信了。所以,无道、缺德、乏仁、不义、只讲“礼”,看起来很好、不错,却是错误和愚昧的开始,有道之人从来不会这样,也不关心这些。

所以做投资的巴菲特,远离高大上的华尔街,在奥马哈过着简朴的生活,为股东创造巨额财富,然后把自己绝大多数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他彬彬有礼,善待每一个人。

他有所为,有所不为,道、德、仁、义、礼合而为一,成为伟大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