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通化东宝调研问答记录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1回复:77喜欢:40

Q:三代甘精、门冬胰岛素推广情况,短期、远期目标和策略?

L:甘精2020年2月4日销售,当年销售过亿,2022年经历集采后,在2021年基础上接近翻倍增长。策略稍有不同:甘精胰岛素考虑集采内量和集采外市场的全覆盖。整体来看此次胰岛素集采之后,集采内市场量为50%-60%,集采外为40%多。门冬胰岛素包括预混上市时间较晚,没有集采量的承诺,更多考虑是集采外市场量的增长。2021年门冬胰岛素上市接近百万支的销量。门冬30、50是胰岛素最大的两个品规,门冬50最近几年原研药诺和诺德因产能的影响,包括品种的生产计划调整,门冬50在中国市场量越来越低,甚至不在市场流通。东宝借助门冬50国内独家首仿的机会,快速进入医院,争取对诺和诺德门冬50品种很好的替代。门冬30依靠东宝良好的品牌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实现对原研产品的替代。

Q:近几年在胰岛素28亿左右的销售额中海外销售比例不高,未来有什么样的海外销售目标和策略?

L:胰岛素产品有特殊性,不单是价格问题,更多的是品牌粘性和用户忠诚度的问题,国内集采后很多小公司价格很便宜,甚至大的公司价格也降幅较大,但市场并没有快速的,想像中那么大的增量。在国际市场上也是这个道理。东宝深耕二代胰岛素已经有很多年了,完成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和销售,但是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政策,医保支付问题,患者对品牌忠诚度的问题,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策略。有的国家以东宝品牌直接销售。但是,胰岛素长途冷链运输,胰岛素折合到每天的治疗费用是非常低的产品,冷链运输在成本中占比很大。因此,东宝制剂出口对利润的贡献并不是很大。另一些市场,与本地原先有动物胰岛素的品牌进行合作,原料药出口到当地进行封装,然后以本土化的品牌进行销售,这几年海外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销售,利润主要也是来自于这方面。

未来东宝依然会延用二代胰岛素海外销售策略。明后两年陆续完成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甘精和门冬胰岛素的注册,受当地情况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业绩处于一种并不是很稳定的状态。

未来3-5年规划:希望海外销售额至少能占到胰岛素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Q:胰岛素集采约定量只占到60%左右,东宝集采后销量增长较好,具体怎么销售,从而导致份额提升?

GD:第一,院内:非内分泌科室,比如老年科等其他科室的拓展。第二,基层很多医院没有参与报量,基层这些年精耕细作,在未报量医药能得到销售迅速提升。

第三,院外,零售药房,慢保药店当做医院来对待。第四,拓展终端药房,终端市场有1000多销售人员的优势,在药房做一些个性化、针对患者的服务。总体来说这四个部分拓展。

集采外的市场将对门冬30、50的拓展有非常大的影响。集采内,诺和诺德门冬50产线原因,有些医药处于断药状态,利用这种短暂的时机,尽量能将门冬50迅速进入。

Q:胰岛素厂家比较多,长远来说,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的演变。

L:确实厂家比较多,但是胰岛素相对于其他生物制品确实有特殊性,要形成利润必须具备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化规模,据我了解,大多数企业基本上停留在我们2000年左右的规模,可能是有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但是不足以对市场进行很大的覆盖。第二,技术先进性,很多胰岛素厂家,工业化程度不够,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集采以后,加速了胰岛素龙头企业的聚焦。集采前,东宝的毛利率接近90%左右,集采后,降到80%左右。对于小的厂家,从规模和生产工艺,差距越来越大,很难做大市场推广。还有医生、患者对品牌的信誉度、忠诚度,对良好售后服务的要求,只有具有大市场、高品牌、有患者认知度的产品才能走的更远。东宝二代胰岛素借助集采份额已经居于国内第一,随着门冬30、50胰岛素的获批东宝已经成为胰岛素品种、规格、剂型最全的企业。希望借助品牌、成本的优势、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二代胰岛素占据40%以上的份额,三代胰岛素占据20%、甚至30%的市场份额。这是近几年的方向和奋斗目标。

Q:利拉鲁肽上市后的策略和销售预期。

GD:希望利拉鲁肽这个单品能做成甘精胰岛素这种增长的速度。基础和利拉鲁肽的配合,现在得到非常好的认可,建议延用的方案会比较多一些,对等级医院做一个迅速的占领。

Q:门冬30、50会不会对二代胰岛素产生替代?

L:跟肿瘤药新一代替代还是不一样,三代胰岛素可能在依从性方面跟二代有些不同,但是在改善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控制上,实际上二代胰岛素和三代类似物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这是大家公认的情况。另外,二代胰岛素进入基药目录,且在甲类医保报销范围内,三代胰岛素只有甘精胰岛素进入基药,而且是乙类医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二代人胰岛素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当然,将来大家觉得三代胰岛素能提前15分钟起效,或者一天注射一针,更加便捷,胰岛素类似物的增长速度确实比人胰岛素要高一些,但,总体来说,在一段时间之内,这两种产品还是并行存在,就像这次集采报量,大家突然发现,一代动物胰岛素在中国还有上千万支市场的存在,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但是,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反映胰岛素这个产品所谓的一代、二代、三代没有本质的问题。不是说通过集采、推广,三代胰岛素就能短时间、快速取代二代胰岛素。通过东宝的销售数据,2022年人胰岛素依然保存不错的增长。外资品牌的精力不放在人胰岛素的推广,取消了售后和其他管理。所以,人胰岛素整体市场出现下滑。如果东宝能管理好,在一段时间人胰岛素会有比较不错的市场。这也是目前胰岛素市场真实的状况。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我国现行版本为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 2018,NEML-2018)、2021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National Reimbursement Medicines List 2021,NRML-2021)是我国基本医保的支付依据。)

Q:2022年年报库存1200万支,较去年翻倍。

L:库存增高有几个客观原因。集采后市场销售有两种体系,一是集采报量,另一个是非集采。这种情况下,谁对医院、对商业流通的覆盖更广,对未来进入医院销售会更好。这是集采后,所有厂商都要增加市场的库存。否则,有些医院没有药了,马上会选择另外一个集采报量的产品,大家首先要把坑占好。另一个原因,去年年底疫情放开后,部分医院在一段时间内分泌科室停止工作,那段时间对于库存的清理有些缓慢。最后,三代胰岛素上市后对市场的铺货,无形中也增加了库存。这几点叠加,导致库存增多。

Q:目前全国集采完成进度?是否会出现无法完成指标的情况?

GD:东宝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份已经完成集采报量的销售。新进入厂商会有一点影响,提供的服务不完善,没有给到配套的注射器等,可能会影响到进度的执行情况。

Q:集采续标的预期?价格和量的变化。

L:价格方面,本次集采已经充分体现,达到预期,有厂商希望通过大幅降价实现对原研的替代,确实难度比较大,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价格会回归理性。二次续标应该比较温和,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动。

Q:5个创新药的研发进度,关键时间点。

D:痛风单靶点项目1月底顺利进入临床II-A,8月份揭盲,年底启动临床II-B,给药三个月,评估疗效。痛风双靶点项目,5月份首例入组,年底完成临床I期。

糖尿病、减重、NASH,三靶点项目进入临床I期。GLP-1、GIP双靶点,年度进入临床I期。

口服GLP-1小分子,有很好的减重效果和降糖效果,有望年底拿到临床许可,进入I期。

希望创新药做到有差异、安全、有效,有更多的适用人群。稳健、科学推进创新药替代。

Q:GLP-1减重方面的规划?

D:GLP-1、GIP双靶点有减重、NASH开发计划,口服GLP-1小分子改善了依从性,只需要一天一次口服,也有降糖、减重、NASH的开发计划。还有未公布的早期前沿项目也在立项,围绕减重、NASH也有更多、更新的布局。随着开发的进展,在合适的时间向大家公告。

Q:后续股权激励计划?

L:一期比较早,比较成功。股权激励要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但实际上,二期股权激励赶上市场的波动,对大家影响比较大。三期股权激励也赶上股市的影响,没起到激励作用。董事会希望在合适时机推出新的股权激励。有这种想法,根据环境情况,对新入职员工和老员工开发新的激励方案,公司有考量。

Q:三代胰岛素中老用户升级和新患者比例?

GD:没有具体、明确的数据。首先,二代每年都有流失,随着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结束,生活方式的改进,不再使用胰岛素,会有一些脱失的情况。第二部分,每年二代、三代合计新患者接近100万,但是比例不明确。第三部分,有部分患者长期使用甘精特充剂型实际就是老患者,不能作为新患者统计。

Q:集采前后销售团队比较稳定,甘精、门冬快速放量后销售团队扩张规划,GLP-1上市是否自建团队推广?

L:销售团队稳定增长,不管集采不集采,东宝两点不会变:产品质量不变、售后服务不变。没有因为价格下降30%裁人。随着产品增多,增加医院覆盖率,未来保持每年10%销售人员增长,今年有口服降糖药进入销售管线、明年GLP-1进入销售,甚至BD合作,一些糖尿病和内分泌产品进入销售管线中,团队会逐渐扩大。现在一个销售员负责1-2个县区的销售,未来做到覆盖率更广。

Q:新品上市后,未来三年业绩展望。

L:如果价格不变,公司销售收入、利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但确实,明年面临集采二次续约的不确定性,只能说从数量上说保持双位数增长东宝能做到。三代增长更快一些。

Q:内分泌领域销售能力比较强,是否还会在其他领域拓展?CGM、胰岛素泵、GLP-1这些产品在BD方面有没有什么进展?

L:东宝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更加市场化,不管从管理层、团队也好,越来越开放,以前是完全自己开发,这几年横向、纵向的合作,包括BD都在大力推进。东宝既然要打造内分泌糖尿病领域的龙头企业,不管研发也好,BD合作也好,主线围绕内分泌、糖尿病领域,向您刚才提到的CGM、GLP-1也好,BD项目肯定作为首选的方向。伴随着项目的进展,在合适的时间向大家公告。现在没有到关键的节点,没法向大家提供具体信息

Q:2022年甘精转固4.4亿,后续门冬3亿多在建,转固时间?折旧方面有没有压力?

C:顺利的话,门冬会在上半年转固,转固后的压力问题,原料车间生产压力比较大,有的原料车间已经两个春节没有放假了,转固是必须的,折旧对业绩的压力不是很大。重点是充分利用产能。后续原料出口业务,新产品销量增长,原料需求也会更大,充分利用转固的车间提高收益

Q:经营性现金流量同期近4亿的下滑?

C:主要原因两方面:集采后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存货增加也占用了现金流。存货增加两方面原因:国际、国内比较动荡,进口周期变长了,不稳定,增加了进口原料的储备。国内物流不是很流畅,包括成品都有一定的储备增加占用了部分资金。

Q:美国胰岛素降价,出口前景,在哪些市场还有机会?

L:比较复杂,海外胰岛素三巨头针对不同国家不同销售定价策略。美国、中国是利润的主要来源,部分发展中国家,印尼、巴基斯坦、中东市场接近于成本或者低于成本销售。 其他大部分国家处于微利销售。 在中等利润国家,东宝借助于产品同等质量下,较低的价格,争取部分市场。随着甘精、门冬上市,逐步在欧盟、美国市场注册,这些国家是海外三大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获取市场占有率难度较大,所以最重要的海外收入来源还是中等利润国家。

Q:糖尿病用药方案增多,如何看待市场竞争,保持市场份额?

L:未来进入糖尿病领域,单纯靠胰岛素很难维持市场的稳定,对医生、患者来说,只有企业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更完善的服务体系,更高的品牌知名度。这样才能把企业、医生、患者绑定在一起。东宝这几年不仅在胰岛素方面做了很多投入,实际上在其他的糖尿病治疗领域:口服降糖药、GLP-1、双靶点、三靶点产品做了很大的投入,就是希望东宝能覆盖糖尿病领域整体的生命周期。从患者血糖升高到需要药物干预开始,一直到后期的强化治疗,从药物治疗到血糖监测,以及配套设备:笔、针头、BGM、CGM,东宝都希望介入,给患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现代化的解决方案,这样东宝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否则单纯的做口服药、单纯做胰岛素,都很难在这个领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这也是东宝一直坚持做的、未来要做的更突出的地方。

L:感谢投资者对通化东宝的关注。确实,东宝从2019年新管理层上任以来、2020年新董事会的成立,以及整体管理架构的搭建,近几年三代胰岛素的上市,国家集采政策的推出,东宝这三、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宝在所有股民的关注下,管理层还是务实的判断了所有的市场变化对企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希望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卷来回报投资者,也希望投资者给予通化东宝更多的关注。谢谢大家!

$通化东宝(SH600867)$

明月楼主 @webjie @今日话题

2023-09-11

全部讨论

上月初,在上海中山公园办公室,与苏总进行长时间交流。关于BD,公司通过多个路径积极推进中,目前处于项目甄别、遴选阶段,协议签订后发布公告。苏总表示,对外合作是慎之又慎的工作,毕竟涉及资金比较多,公司希望通过BD加速创新药落地。
目前,市场对公司了解或没有更新,甚至还有不少盲区。上周二,促成公司与北京股友在北京金融街面对面互动。$通化东宝(SH600867)$ $创新药ETF(SZ159992)$ $医药ETF(SH512010)$

2023-09-11 22:10

感谢分享,很重要的两条问答
$通化东宝(SH600867)$ $甘李药业(SH603087)$
Q:新品上市后,未来三年业绩展望。
L:如果价格不变,公司销售收入、利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但确实,明年面临集采二次续约的不确定性,只能说从数量上说保持双位数增长东宝能做到。三代增长更快一些。
Q:美国胰岛素降价,出口前景,在哪些市场还有机会?
L:比较复杂,海外胰岛素三巨头针对不同国家不同销售定价策略。美国、中国是利润的主要来源,部分发展中国家,印尼、巴基斯坦、中东市场接近于成本或者低于成本销售。 其他大部分国家处于微利销售。 在中等利润国家,东宝借助于产品同等质量下,较低的价格,争取部分市场。随着甘精、门冬上市,逐步在欧盟、美国市场注册,这些国家是海外三大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获取市场占有率难度较大,所以最重要的海外收入来源还是中等利润国家。

2023-09-12 08:26

通过这个纪要可以发现,胰岛素企业兑现集采目标的门槛相当高,进入集采和实现销售完全是两码事。$联邦制药(03933)$ 说自己上半年提前两个半月就完成了集采目标,不得不停止供货,给小厂家留空间。现在看,很可能即使大厂停止供货留了空间,小厂家也供不上,最后不得不将很多份额让出来,所以联邦说下半年胰岛素销售会好于上半年,市场份额会提升,估计就是去填补小厂家让出的份额。一款药能做到如此竞争格局,实在不多见。

2023-09-11 20:02

如果价格不变,公司销售收入、利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通化东宝】未来3-5年规划:希望海外销售额至少能占到胰岛素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通化东宝(SH600867)$ $生物医药ETF(SH512290)$ $恒生医疗ETF(SH513060)$

2023-09-12 10:45

感谢明月老师的分享,问题覆盖的很全,企业对主要的问题都做了明确的回应。

2023-09-12 07:44

另一些市场,与本地原先有动物胰岛素的品牌进行合作,原料药出口到当地进行封装,然后以本土化的品牌进行销售,这几年海外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销售,利润主要也是来自于这方面。
看来海外销售模式在不建厂的基础上,现阶段已经可以复制,等待继续开疆拓土!

2023-09-11 23:57

看不到个爆发点,这是最要命的

2023-09-11 20:59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