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驱动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回复:4喜欢:4

基础而重要的观点,依然零碎。


股票市场的底层是事件驱动,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投资者认知和解读这些事件,随后形成了股票价格的波动。

股价是投资者们基于自己的认知,在交易市场上对企业价值的出价,它不是企业价值。所以不用再纠结,股价从根本上从来就不是企业价值,它是我们的认知。因而,股价是否等同于企业价值,这个问题原本是不应当存在的。没必要为此耗费脑细胞。非要讲,可以说绝大部分时候两者是不相等的。这也就是说,从企业价值的角度,市场大部分时候是错误的。

市场是投资者认知的集合;认知总是会糅合了情绪,所以也可以叫做人心;股价是人心的外显、结果跟记录。

企业价值可以解构成过去现在未来三段,这直接关系到时间这一物理要素。而在人心里面,时间一直都是扭曲的。出于人类的本能,对于时间无意识的拉扯和压缩,极大的扭曲了我们对于企业价值的认知,也就是股价。时间的扭曲,是造成股价呈现巨大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们都知道,大部分时候企业价值是很缓慢在变化的。

刀片电池不是在一周内做出来的,BYD的企业价值,不会在五个月内相差三倍;但我们的认知却可以。过去的五年,BYD连续不断的发生了许多事件。这些事件如同时间一样,在我们的认知里面被压缩跟折叠。像压紧的弹簧。当股价(也就是群体认知)的转折形成以后,这些被压缩了的事件在短时间内自由伸展,推动股价喷薄向上;随着过去事件的逐渐伸展,紧接着我们会展开对企业未来的展望,而预期实际上就是对未来的时间进行拉扯。无论乐观或者悲观,在其程度上都必然只能是错误的。

人心无形,却是最坚固的东西。方向性的认知一旦形成,在它到达极限或者被重大事件改变之前,将一直顽强的延续。它的外显,就是股价的趋势。

事件与时间这两者,在我们的认知当中被反复的折叠和拉伸。或许,这就是形成钟摆和趋势的根源。


K线、成交量、均线。可以算技术分析,也可以不算。技术分析是否有效,不再有纠结的必要。仍然称作技术分析吧,写东西方便。

K线、成交量,忠实的记录投资者们当时那一刻的人心;企业和投资者共同组成的市场,那么对于投资者人心的记录,跟企业财报同等重要。成交价格均线,也是最朴素的数学计算,呈现过去某段时间内投资者集合的交易均价。设想我们把这段时间折叠成点,均线就是这一时间点的人心的呈现。

认知远比情绪稳定。短时间间隔,情绪占主导;长时间线段,认知主导。所以长期均线,是观察投资者认知的主要工具。

密集成交区域,上升或者下降趋势画线,类似。都是从各自的角度,试图呈现人心。再复杂些的各类技术指标,包括MACD。因为加入了人为主观的理念,不再是原始的数字记录,目前我认为没用。

人心的观察和解读,长时间区段的转折或者加速点更为关键。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延续已有的东西。


股票投资,就是阅读理解。长短大小海量的事件,以及投资者群体人心的呈现。读研报吧,没有捷径。阅读大量碎片事件的罗列,理解然后再构建成一幅拼图;使用技术分析,去寻找以及验证,投资者群体认知的关键节点。理想的状态是这样。毕竟,最终我们交易的是我们的认知,而不是企业价值。

全部讨论

2022-12-06 10:43

提升了我的认知,谢谢!

2021-08-11 01:46

很有启发

2021-01-02 19:35

学习

2020-10-31 12:01